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之完善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静雅 《中国检察官》 2020年第11期59-62,共4页
实践中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因欠缺强拆和没收条件、执行标准不明晰、变通执行、变相利用以及缺乏执行的现实条件等原因,导致执行难、违法占地状态难以消除,极易损害公共利益.应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健全制度机制,提升监督能力... 实践中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因欠缺强拆和没收条件、执行标准不明晰、变通执行、变相利用以及缺乏执行的现实条件等原因,导致执行难、违法占地状态难以消除,极易损害公共利益.应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健全制度机制,提升监督能力等方面完善和加强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领域 行政非诉执行 行政检察监督
原文传递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体系应予完善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国斌 刘国涛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78-79,共2页
民事执行监督指具有监督权的机关认为民事执行机关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决定以及具体执行行为不当或存在错误,要求民事执行机关予以矫正的司法制度。广义的民事执行监督的方式包括立法机关、人民检察院等权力部门的监督,包括社会... 民事执行监督指具有监督权的机关认为民事执行机关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决定以及具体执行行为不当或存在错误,要求民事执行机关予以矫正的司法制度。广义的民事执行监督的方式包括立法机关、人民检察院等权力部门的监督,包括社会媒体和执行中当事人的监督。其中,作为专门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是最关键的方式,也是最有效果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机关 人民检察院 监督体系 法律监督机关 执行监督 执行程序 行为不当 司法制度
原文传递
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以国土资源领域为例
3
作者 郑静雅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9年第6期113-115,共3页
当前,全国检察机关民事和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专项活动已一年有余。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案件较多,实践中存在受理、裁定、执行方式不一,法律规范欠缺等难题。笔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存在的难题出发,研究行政... 当前,全国检察机关民事和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专项活动已一年有余。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案件较多,实践中存在受理、裁定、执行方式不一,法律规范欠缺等难题。笔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存在的难题出发,研究行政检察监督作用发挥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做优行政检察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诉执行 执行检察监督 国土资源 问题及完善
原文传递
借贷债权应有平等的司法保护——以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为样本 被引量:2
4
作者 孟睿偲 张江洪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142,共10页
温州中院的一项判决颠覆了司法实践一以贯之的借贷债权的平等保护,其根源在于《2020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020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明确排除金融借贷的适用,形成金融借贷优越于民间借贷的局面;同时,《2020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以一审受理... 温州中院的一项判决颠覆了司法实践一以贯之的借贷债权的平等保护,其根源在于《2020民间借贷司法解释》。《2020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明确排除金融借贷的适用,形成金融借贷优越于民间借贷的局面;同时,《2020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以一审受理时间、起诉时间、借新还旧结算方式作为借贷本息计算的依据,导致相同民间借贷本息不同的结果。平等保护是我国《民法典》的根本原则或帝王原则,是司法解释不可逾越的红线,借贷债权的司法保护不应有违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为此,建议最高人民法院立即修改《2020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回归借贷债权平等保护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贷债权 平等保护 民间借贷 金融借贷 2020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原文传递
规制虐童行为之我见 被引量:4
5
作者 姚献军 张静敏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5-76,共2页
近年来,各地频发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事件,激起了民众强烈的反响,有关是否将“虐童”行为单独入罪的争论也一直不绝于耳。在学界中,主要声两种观点,
关键词 行为 规制 幼儿园教师 虐待儿童 入罪
原文传递
“犯罪的人”的范围应予明确
6
作者 姚献军 柴玉荣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7-78,共2页
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窝藏罪中“犯罪的人”如何理解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第... 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窝藏罪中“犯罪的人”如何理解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犯罪的人”是指真正的犯罪人,即从审判结局来看,必须是被判决有罪的人。第二种观点认为,只要作为犯罪嫌疑人而被列为立案侦查对象即为“犯罪的人”。第三种观点认为,客观上看犯罪的嫌疑浓厚的人才是“犯罪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人 刑法理论 犯罪嫌疑人 有期徒刑 司法实践 侦查对象 窝藏罪 明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