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前庭功能对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1
作者 姬雅君 闫立华 +2 位作者 陈海军 李玲玲 胡晓东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9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外周前庭功能对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全身麻醉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2例,根据前庭温度试验结果分为前庭功能异常组和前庭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 目的观察外周前庭功能对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全身麻醉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2例,根据前庭温度试验结果分为前庭功能异常组和前庭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0~2、0~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根据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前庭功能异常患者60例,其中单侧前庭功能异常患者47(78.3%)例,双侧前庭功能异常患者13(21.6%)例;前庭功能正常患者62例。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 h,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5.00%,高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4 h,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1.67%,高于对照组的45.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 h,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1.53%,高于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的34.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4 h,双侧前庭功能异常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9.23%,高于单侧前庭功能异常组的46.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0~2 h恶心呕吐的发生可能与前庭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外周前庭功能 妇科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卵巢癌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东晖 史春燕 +4 位作者 李霞 刘丹彤 高洁凡 冯静 王晓红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2期3375-3378,共4页
目的探讨Bcl-2、Bax在氧化苦参碱联合顺铂抑制卵巢癌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雌性Fisher344大鼠,腋部皮下接种Nu Tu-19细胞,建立卵巢癌实体瘤模型,接种成功后,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顺铂组(3 mg/kg)、顺铂+氧化苦参碱(40 m... 目的探讨Bcl-2、Bax在氧化苦参碱联合顺铂抑制卵巢癌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雌性Fisher344大鼠,腋部皮下接种Nu Tu-19细胞,建立卵巢癌实体瘤模型,接种成功后,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顺铂组(3 mg/kg)、顺铂+氧化苦参碱(40 mg/kg、80 mg/kg、160 mg/kg)组,每组10只。治疗12 d后,称量肿瘤重量并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将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经空白对照组、顺铂组、顺铂+氧化苦参碱(2.5 mg/ml、5.0 mg/ml、10.0 mg/ml)组作用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氧化苦参碱160 mg/kg、80 mg/kg组能够明显降低肿瘤重量(P<0.05),提高肿瘤抑制率。与顺铂组相比,氧化苦参碱明显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其中氧化苦参碱160 mg/kg组作用最为明显(P<0.05);与顺铂组相比,氧化苦参碱明显抑制SKOV3细胞增殖,5.0 mg/ml、10.0 mg/ml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浓度依赖性。氧化苦参碱能增强顺铂对细胞周期的作用,与顺铂组相比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同时顺铂+氧化苦参碱组较顺铂组细胞凋亡率有所升高,10.0 mg/ml剂量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明显下调Bcl-2蛋白表达,5.0 mg/ml、10.0 mg/ml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10.0 mg/ml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增强顺铂对卵巢癌生长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表达和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氧化苦参碱 顺铂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促卵泡激素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与侵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平 张立民 +2 位作者 黄冬冬 裴新伟 史春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ed factor-1α,HIF-1α)抑制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在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与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株,并分为对照组、FSH组...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ed factor-1α,HIF-1α)抑制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在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与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株,并分为对照组、FSH组、HIF-1α抑制组,其中FSH组以40U/L FSH处理SKOV3细胞48h,HIF-1α抑制组先以HIF-1α抑制剂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5μmol/L)作用72h,再加入FSH(40U/L)处理4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HIF-1α及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的表达。结果与FSH组相比,HIF-1α抑制组细胞增殖率、侵袭能力、HIF-1α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 FSH可能通过激活HIF-1α降低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泡刺激素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ATIP3a-HMGA2-ERK信号通路对卵巢上皮细胞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平 李彦英 +3 位作者 李玲玲 齐冰丽 苏梦亚 张纪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相互作用蛋白3a(angiotensinⅡtype 2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3a,ATIP3a)-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2,HMGA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相互作用蛋白3a(angiotensinⅡtype 2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3a,ATIP3a)-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2,HMGA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信号通路对卵巢上皮细胞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培养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分为8组(n=3),对照组C1和C2组仅向SKOV3/DDP、A2780/DDP细胞中加入RMPI 1640培养基,A1组和A2组为分别向SKOV3/DDP、A2780/DDP细胞中加入ATIP3a多肽(1nmol/L)处理6h,S1和S2组为分别向SKOV3/DDP、A2780/DDP细胞中转染siRNA-ATIP3a,VC1和VC2组分别向SKOV3/DDP、A2780/DDP细胞中转染siRNA-vector作为对照。顺铂3μg/mL处理72h后,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PCR法检测HMGA2m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HMGA2和磷酸化ERK的表达。结果A1组SKOV3/DDP细胞增殖率和侵袭能力、HMGA2 mRNA和蛋白表达、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1组,S1组SKOV3/DDP细胞增殖率和侵袭能力、HMGA2mRNA和蛋白表达、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1组、A1组,VC1组SKOV3/DDP细胞增殖率和侵袭能力、HMGA2 mRNA和蛋白表达、磷酸化ERK蛋白表达高于A1组,低于S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A2780/DDP细胞增殖率和侵袭能力、HMGA2mRNA和蛋白表达、磷酸化ERK蛋白表达低于C2组;S2组A2780/DDP细胞增殖率和侵袭能力、HMGA2 mRNA和蛋白表达、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2组、A2组,VC2组A2780/DDP细胞增殖率和侵袭能力、HMGA2mRNA和蛋白表达、磷酸化ERK蛋白表达高于A2组,低于S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细胞癌顺铂耐药性可能与ATIP3a-HMGA2-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顺铂耐药性 ATIP3a-HMGA2-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辅助术后化疗治疗卵巢癌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东晖 刘丹彤 +2 位作者 高洁凡 王晓红 史春燕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1期3248-3250,共3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辅助术后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单纯化疗组(A组)和氧化苦参碱辅助化疗组(B组),每组28例。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血清癌症标志物CA125、HE4水平、生存质量及毒副反应...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辅助术后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单纯化疗组(A组)和氧化苦参碱辅助化疗组(B组),每组28例。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血清癌症标志物CA125、HE4水平、生存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 B组较A组有效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CA125、HE4水平显著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增强顺铂的化疗效果,降低顺铂引起的不良反应,对卵巢癌的化疗方案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氧化苦参碱 顺铂 CA125 HE4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对大鼠卵巢癌的抑制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洁凡 王东晖 +2 位作者 李倩 齐冰丽 高芳圆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治疗大鼠卵巢癌的效果。方法:制备卵巢癌大鼠模型48只,对其随机分成紫杉醇脂质体组(A),紫杉醇注射液组(B)和生理盐水组(C)。给药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大鼠中给药紫杉醇脂质体组抑制卵巢癌的有效率... 目的:探讨紫杉醇治疗大鼠卵巢癌的效果。方法:制备卵巢癌大鼠模型48只,对其随机分成紫杉醇脂质体组(A),紫杉醇注射液组(B)和生理盐水组(C)。给药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大鼠中给药紫杉醇脂质体组抑制卵巢癌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对大鼠卵巢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紫杉醇脂质体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在卵巢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平 郭亮 +2 位作者 裴新伟 姚海荣 程建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72-274,284,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在妇科晚期恶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紫杉醇60~90mg/m^2,第1、8、15天;卡铂(AUC=... 目的探讨甘草酸在妇科晚期恶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紫杉醇60~90mg/m^2,第1、8、15天;卡铂(AUC=5),第1天。观察组于化疗日起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d,之后改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150mg/次,3次/d至下一疗程开始。观察患者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白细胞、临床症状、肝功能、T淋巴细胞及病情预后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化疗后临床症状变化发生率、纠正肝功能异常以及CD3^+、CD4^+、CD8^+、CD4^+/CD8^+变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使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及免疫抑制得以明显改善,能有效纠正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对肿瘤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甘草酸 放化疗 辅助
下载PDF
miR-92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高芳圆 肖喜云 +2 位作者 冯静 李彦英 齐冰丽 《我和宝贝》 2020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miR-92a在宫颈癌中的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3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全血、宫颈组织中miR-92a的表达水平及宫颈癌组织中miR-92a与临床病理参... 目的探讨miR-92a在宫颈癌中的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3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全血、宫颈组织中miR-92a的表达水平及宫颈癌组织中miR-92a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iR-92a在研究组患者全血及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92a在宫颈癌组织及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是否转移无相关性(P>0.05);但miR-92a表达水平与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miR-92a表达的失调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可将miR-92a作为临床宫颈癌早期诊断、筛查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2a 宫颈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HR-HPV持续感染宫颈局部8种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玲 曲芃芃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HR-HPV持续感染引起的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变化及其与宫颈病变程度、病毒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心医院阴道镜门诊的105例HR-HPV持续感染者,按宫颈活检病理分为三组:NSIL、LSIL、HSIL各3... 目的探讨HR-HPV持续感染引起的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变化及其与宫颈病变程度、病毒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心医院阴道镜门诊的105例HR-HPV持续感染者,按宫颈活检病理分为三组:NSIL、LSIL、HSIL各35例。用流式检测阴道灌洗液中IL-2、IL-4、IL-6、IL-10、TNF、IFN-γ、IL-17A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灌洗液中TGF-β水平。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宫颈脱落细胞用焦磷酸测序对HR-HPV进行分型。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IL-2浓度逐渐降低(P〈0.05),IL-6浓度逐渐升高(P〈0.05),其余6种因子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为持续感染最常见的亚型(50.48%),但三组间HPV型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2,P=0.091)。结论 HR-HPV持续感染引起宫颈病变的发生与局部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持续感染的HPV亚型与宫颈病变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因子 免疫微环境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术后口服三苯氧胺致子宫内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正茂 李霞 +4 位作者 杨雪梅 张敏洁 肖爽 康山 单保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以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7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因妇科问题接受住院治疗的82例乳腺癌术后口服三苯氧胺患者,对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以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7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因妇科问题接受住院治疗的82例乳腺癌术后口服三苯氧胺患者,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者中,接受随访74例,失访4例,死亡4例。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6例(21.6%)、子宫内膜息肉14例(18.9%)、子宫内膜肌瘤或腺肌瘤11例(14.9%)、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5.4%)和子宫内膜癌9例(12.2%)。乳腺癌术后口服三苯氧胺致子宫内膜病变与绝经相关,绝经后患者更易罹患子宫内膜癌。口服三苯氧胺持续时间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是口服三苯氧胺≥5年的患者。B超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也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口服三苯氧胺治疗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病变,绝经后以及口服三苯氧胺时间≥5年的患者更易引发子宫内膜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术后口服三苯氧胺引发子宫内膜病变的常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三苯氧胺 子宫内膜病变
原文传递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通过调控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姬汉书 刘雅刚 冯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 观察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凋亡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胃癌MGC-803细胞,将传代的细胞分为以下3组:A组:MACC-1-短发卡RNA (shRNA)和PSV2neo3共转染组,B组:shNC和PSV2neo共... 目的 观察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凋亡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胃癌MGC-803细胞,将传代的细胞分为以下3组:A组:MACC-1-短发卡RNA (shRNA)和PSV2neo3共转染组,B组:shNC和PSV2neo共转染组,C组:未转染组,A组为实验组,B、C两组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ACC-1蛋白和mRNA在3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检测3组MGC-803细胞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Met)、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mRNA水平表达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法和划痕实验观察比较转染MACC-1-shRNA的MGC-803细胞的的迁移能力和增殖凋亡情况.结果 (1)Westem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比较,MACC-1-shRNA组MACC-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c-Me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2)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B、C组比较,A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和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c-Met蛋白及其mRNA,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B、C两组间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表明,A组划痕间距较宽,愈合被抑制,MGC-803细胞迁移能力低于B、C细胞(P<0.01),B、C两组细胞的划痕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A、B和C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1.06&#177;1.12)%、(2.18&#177;0.14)%和(2.04&#177;0.11)%,A组细胞的凋亡率较C组明显增加(P<0.01),B、C两组细胞凋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CC-1基因转染对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作用,其可能是通过调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脱噬作用 生物学功能
原文传递
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静 高芳圆 奚杰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42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月经情况、体征、血清激素水平、治疗情况...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42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月经情况、体征、血清激素水平、治疗情况等,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抑郁程度,并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单因素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COS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30.98%的PCOS患者出现抑郁,其中轻度抑郁28例,中度抑郁14例,重度抑郁2例。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BMI Х^2=4.385,P=0.036)、不孕Х^2=8.367,P=0.004)、LH/FSH(Х^2=4.592,P=-0.032)、血清FT(X^2=5.777,P=0.016)是PCOS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kg/m^2(OR=12.874,95%CI:1.675-75.824,P=0.013)、不孕(OR=17.526,95%CI:1.436-94.335.P=0.008)、LH/FSH〉2(OR=7.326,95%CI:1.263-43.128,P=0.021)、血清FT异常(OR=9.724.95%CI:3.625-56.524.P=0.016)为PCOS并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OS患者存在轻中度抑郁倾向,其中BMI〉25kg/m^2、不孕LH/FSH〉2、血清FT升高是PCOS并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抑郁 内分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奚杰 孙大伟 +2 位作者 郭亮 黄平 冯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5287-5289,共3页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评价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表达的差异,并比较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不同分期观察组中的血清表达的差异,分析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疾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评价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表达的差异,并比较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不同分期观察组中的血清表达的差异,分析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疾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含量,并与内异症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之间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证实了观察组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高于对照组,提示其在内异症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