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憩室CT诊断2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淑靖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膀胱憩室 CT 诊断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于淑靖 孔令俊 刘慧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DSA)对比,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价值。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4月同时行DSA与CTA检查的临床脑血管病患者398例。采用NASCET标准,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398例共796条椎动脉进行CTA与...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DSA)对比,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价值。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4月同时行DSA与CTA检查的临床脑血管病患者398例。采用NASCET标准,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398例共796条椎动脉进行CTA与DSA测量,以远心端椎动脉作参考,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CTA诊断椎动脉狭窄的价值,用卡方检验评价CTA与DSA检测椎动脉斑块的差异有否显著意义。结果:①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阴性预测值为100%。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6%,93.9%。②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3%,82.1%,100%。③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50%向心性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100%,100%,99.5%;CTA诊断<50%偏心性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3%,98.1%,79.4%,97.9%。阳性预测值较低与DSA假阴性有关。④CTA检测椎动脉斑块较DSA有显著差异,χ2=27.26,P<0.05。结论: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对偏心性狭窄和斑块的评估能力优于DSA,是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于淑靖 李忠信 +1 位作者 康立清 祁俊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CT 诊断
下载PDF
V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淑靖 彭万忠 +2 位作者 马国军 徐延峰 祁俊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1期20-21,2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V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1例患者作V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为:1级:各段图像清晰,无伪影。2级:图像稍模糊,或有运动伪影,但至少不影响主干血...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V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1例患者作V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为:1级:各段图像清晰,无伪影。2级:图像稍模糊,或有运动伪影,但至少不影响主干血管评价。3级:至少有1段主干图像模糊或严重运动伪影,影响冠脉评价。结果:扫描时心率<65次/分者65例,1级62例,2级2例,3级1例;65~75次/分者40例,1级26例,2级12例,3级2例;心率>76次/分者16例,1级5例,2级7例,3级4例。随着心率增加,图像质量依次下降。结论:心率影响图像质量,为获得优质图像,应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 心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A与DSA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忠信 肖树凤 +1 位作者 于淑靖 祁俊华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6期2058-2059,共2页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破裂诊治中的价值,进而优化检查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瘤破裂108例的CTA与DSA表现,由CT诊断医师与介入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评价2种检查方法在动脉瘤检出数目、部位、破裂...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破裂诊治中的价值,进而优化检查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瘤破裂108例的CTA与DSA表现,由CT诊断医师与介入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评价2种检查方法在动脉瘤检出数目、部位、破裂口、瘤蒂、瘤内血栓以及载瘤动脉的显示情况,并根据各自检查结果提出治疗方案,比较2种技术的差异。结果动脉瘤检出:CTA共发现动脉瘤122个,其中囊袋状动脉瘤98个,梭形动脉瘤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32个,后交通动脉58个,大脑中动脉23个,颈内动脉虹吸段9个。除1个后交通动脉瘤DSA未显示和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为阴性外(DSA示小动脉分支),其它CTA结果与DSA完全一致。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动脉瘤瘤蒂与载瘤动脉的显示:CTA通过多角度旋转,清晰显示全部98个囊状动脉瘤瘤蒂及载瘤动脉;DSA仅清晰显示其中7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口的显示:CTA显示动脉瘤破裂口(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突起)73个,DSA显示75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内血栓的显示:CTA显示血栓8个,DSA显示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同时显示SAH伴脑积水49例,脑梗死19例,脑出血9例。CTA提示可介入或手术治疗者102例,由于动脉瘤基底过宽或发出大分支应采取保守治疗6例,DSA有9例因无法显示瘤蒂不能提出治疗意见,其他与CTA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脑动脉瘤及脑内病变,可取代DSA作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技术,而DSA主要作为介入治疗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仿真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淑靖 刘胜 +1 位作者 马国军 李忠信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3-114,118,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使用GEHispeedCT?i扫描机,对38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平扫、增强扫描后,再延迟扫描(层厚3~5mm,螺距1.5,重建率60%~66.6%),并利用GEAW3.1软件生成仿真内窥...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CTVC)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使用GEHispeedCT?i扫描机,对38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平扫、增强扫描后,再延迟扫描(层厚3~5mm,螺距1.5,重建率60%~66.6%),并利用GEAW3.1软件生成仿真内窥镜影像。结果:CTVC准确度为94.4%,特异度为99.9%,敏感度为96%。CTVC对病变形态的显示与纤维膀胱镜(FC)和标本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CTVC是一种新的非侵袭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加容积重建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祁俊华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7期49-50,共2页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CT轴位、冠状位扫描及容积重建(VR)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87例可疑鼻骨骨折患者均行X线和冠状及轴位HRCT扫描,并行VR重建,回顾性分析X线和HRCT及后处理技术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87例病例中HRCT轴位扫描诊断...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CT轴位、冠状位扫描及容积重建(VR)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87例可疑鼻骨骨折患者均行X线和冠状及轴位HRCT扫描,并行VR重建,回顾性分析X线和HRCT及后处理技术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87例病例中HRCT轴位扫描诊断鼻骨骨折52例(其中粉碎性骨折7例);冠状位扫描诊断鼻骨骨折56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4例);VR重建诊断鼻骨骨折57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4例),均优于X线诊断鼻骨骨折42例(其中粉碎性骨折8例)。VR图像对骨折移位显示清晰。结论HRCT冠状位扫描及VR重建对鼻骨骨折诊断有很高临床价值,VR重建可指导骨折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容积复制技术在颌面骨折整复中的价值
8
作者 肖树凤 李忠信 魏俭明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673-673,共1页
关键词 螺旋CT容积 颌面部外伤 骨折整复 复制 常规扫描图像 64排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骨折处理
下载PDF
CT成像在老年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春谦 杨帅 +2 位作者 张丽静 陈德强 马建楠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CT成像在老年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0例老年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X线和CT成像检查... 目的探讨CT成像在老年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0例老年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X线和CT成像检查,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X线和CT成像检查对骨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0例入选患者中24例为骨良性肿瘤,36例为骨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良性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7.50%vs62.50%,P<0.05);CT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8.89%vs63.89%,P<0.05);CT诊断所有骨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88.33%vs63.33%,P<0.05)。结论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对骨外软组织和病变内部组织显影更加清晰,病变检出率和准确性高,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肿瘤 CT成像 X线成像 定性 准确性
下载PDF
CT、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14
10
作者 骆盼 李金玲 柳成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CT、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9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所得超声、CT图像进行分析,了解C... 目的分析CT、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9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所得超声、CT图像进行分析,了解CT、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心功能以及冠状动脉主干直径评估情况。结果CT、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LVEDV、LVSV、LVESV、LVEF值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患者RCA、LM值比较无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28.98%(20/69)存在冠脉扩张,21.73%(15/69)患者累及冠脉,其中左、右冠脉分别占46.66%(7/15)、53.33%(8/15),无狭窄以及钙化情况出现。CT检查:36.23%(25/69)有冠脉损伤的情况出现,47.82%(33/69)患者累及冠脉,其中左、右冠脉分别占54.54%(18/33),45.45%(15/33),有4例患者存在全程扩张呈串珠样改变,狭窄、钙化及狭窄合并钙化情况3例。结论CT、超声心动图均可有效评估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功能情况,但CT检查对于中、远端病变诊断有明显优势,在临床上两者结合使用,可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超声心动图 小儿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心功能
下载PDF
弥散加强成像对静脉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德强 李国策 +3 位作者 于淑靖 曹亚磊 张勤 张艳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578-580,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性脑梗死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表现,比较DWI与T2WI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MR或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全部伴有静脉性脑梗死。所有患者均在症状后1~48h行首次T1WI、T2WI、DWI、MRV... 目的观察静脉性脑梗死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表现,比较DWI与T2WI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MR或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全部伴有静脉性脑梗死。所有患者均在症状后1~48h行首次T1WI、T2WI、DWI、MRV序列检查。其中,25例进行了DSA检查。观察DWI和T2WI发现高信号梗死区的数量。并测量梗死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静脉性脑梗死的急性期,DWI敏感性为90%,高于T2WI(32%)(P<0.05)。静脉性脑梗死的亚急性期DWI的敏感性为24%低于T2WI(100%)(P<0.05)。急性期静脉性梗死区的ADC值为5.32±1.03×10^(-4)mm^2/s低于亚急性期的ADC值(11.48±3.13×10^(-4)mm^2/s)(P<0.05)。结论 DWI对诊断静脉性脑梗死有补充价值。在静脉性脑梗死的急性期,DWI序列的作用突出,此时T2WI敏感性较低。通过测量梗死区的ADC值,我们能判断静脉性脑梗死中脑水肿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静脉性脑梗死 脑内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硬纤维瘤(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淑靖 祁俊华 +1 位作者 李中信 马国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CT 病理
下载PDF
MR磁敏感成像诊断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德强 李国策 于淑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42-1144,1148,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MRI及DSA确诊的脑深静脉血栓患者影像资料。8例中全部行T1WI、T2WI、FLAIR、...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MRI及DSA确诊的脑深静脉血栓患者影像资料。8例中全部行T1WI、T2WI、FLAIR、SWI及MRV检查。本组病例包括6例急性期DCVT和2例亚急性DCVT。结果 4(4/6)例急性期DCVT在T1WI、T2WI、FLAIR上显示不清,而在SWI上则呈典型低信号。2例患者在T1WI呈等/高混杂信号,T2WI、FLAIR上呈低信号,SWI上呈低信号。2例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在T1WI、T2WI、FLAIR上呈高信号,在SWI上则呈高信号或低信号。7(7/8)例患者伴丘脑或基底节区静脉性脑梗死,其中6例为出血性静脉性脑梗死。SWI较常规MRI序列显示出更多的出血灶,8例病例在SWI(MIP)均可见引流区扩张的静脉。结论 SWI对DCVT的检出高度敏感,可早期检出血栓并反映其病理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静脉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多序列磁共振成像在一例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丹 杨丽 +2 位作者 陈德强 张玉笛 姚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S患者1例,采用GE Signa 3.0 T EXCITE HDMR系统,8通道头部线圈,进行常规磁共振(T1-flair、FSE-T2WI...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S患者1例,采用GE Signa 3.0 T EXCITE HDMR系统,8通道头部线圈,进行常规磁共振(T1-flair、FSE-T2WI、T2-flair)、T1-flair增强及DWI、DTI、1H-MRS扫描。ADW4.2工作站进行DWI、DTI、1H-MRS图像后处理,分别测定兴趣区及正常区ADC值、eADC值、FA值,以及NAA、Cho、mI值和NAA/Cr、Cho/Cr、mI/Cr比值。结果常规磁共振病变呈多发圆形、椭圆形、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表现符合MS的典型特征;增强扫描病变周边强化,呈不完整环形、半环形或马蹄铁样;DWI显示病变中心呈低信号,边缘呈高信号,病变区ADC值增高,eADC值降低;DTI显示额顶病变区白质纤维溶解、破坏、推移,FA值降低;1H-MRS显示病灶内Cho峰升高,Cho/Cr比值升高,NAA峰轻度降低,NAA/Cr比值轻度降低,mI峰增高。结论多序列磁共振扫描,尤其是DWI、DTI及1H-MRS对MS的诊断、斑块活动性监测及病变分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波谱成像
下载PDF
脑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15
作者 于淑靖 康立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97-397,共1页
脑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甚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儿男,7岁。主因头痛、头晕1年,加重伴呕吐1个月而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各项常规化验未见异常。CT所见:... 脑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甚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儿男,7岁。主因头痛、头晕1年,加重伴呕吐1个月而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各项常规化验未见异常。CT所见:平扫右颞顶叶显示巨大不规则形囊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 CT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肾上腺淋巴管瘤误诊一例
16
作者 于淑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6-526,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淋巴管瘤 误诊 CT 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多b值及ADC阈值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雪 孟庆军 +2 位作者 宋翔 时高峰 于淑靖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序列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能精确反映肺结节扩散特性的b值及ADC阈值。方法33例周围型单发肺结节患者,根据良恶性分为肺癌组(n=26)和良性节结组(n=7)。运用SE-EPI技术,选...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序列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能精确反映肺结节扩散特性的b值及ADC阈值。方法33例周围型单发肺结节患者,根据良恶性分为肺癌组(n=26)和良性节结组(n=7)。运用SE-EPI技术,选取3个不同b值:600、800、1000 s/mm^2。进行横轴位DWI扫描.计算b=0~600、0~800、400~1000 s/mm2时的ADC值,分别计算并比较b=400、600、800、1000 s/mm2时DWI图像中肿瘤的SNR,确定最佳b值,运用ROC曲线获取ROC曲线下面积,来进行诊断性能比较。结果肺癌组600和1000 s/mm^2ADC值低于0和600、0和800、0和1000 s/mm^2组,0和1000 s/mm^2组ADC值低于0和600 s/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性能最佳的是b=800 s/mm^2时所得到的ADC值,运用ADC值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最佳阈值为1.366×10-3mm^2/s,其所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比其余各b值组更高,分别为80.8%、71.4%。结论诊断性能最大的为b=800 s/mm^2时所得到的ADC值,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ADC最佳阈值为1.366×10-3mm^2/s,这两组数据对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现扩散系数 肺肿瘤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 被引量:34
18
作者 孙如泉 张桂成 +8 位作者 宋兆伟 赵灿伟 刘金国 高印生 张俊义 何寿华 李景庆 李泽亮 于代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 ,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6例经手术证实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表现。平扫 6例 ,增强扫描 2例。结果6例CT平扫均出现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腔变窄、肠系膜密度增高...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 ,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6例经手术证实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表现。平扫 6例 ,增强扫描 2例。结果6例CT平扫均出现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腔变窄、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肠系膜上静脉内高密度阴影等征象。 4例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增宽 ,3例可见肠系膜间游离积液 ,2例增强扫描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内低密度血栓影 ,静脉壁环形强化呈“靶征”。结论 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对于不明原因所致腹痛应及时行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增强扫描 CT检查 CT表现 CT诊断 征象 腹腔积液 阴影 模糊 高密度
原文传递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德强 李忠信 +3 位作者 陈跃峰 宋兆伟 马国军 于淑靖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是发生于肠系膜的腹腔内纤维瘤病的一个亚型,好发于小肠系膜。笔者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CT表现,期望提高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小肠系膜 CT表现 腹腔内纤维瘤病 CT征象
原文传递
永存三叉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德强 张艳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永存三叉动脉(PT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46例行头颅64层螺旋CTA检查者中的10例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PTA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及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的情况。结果 (1)P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永存三叉动脉(PT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46例行头颅64层螺旋CTA检查者中的10例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PTA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及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的情况。结果 (1)PTA的发生率为0.39%(10/2546),其中1例位于右侧,9例位于左侧。(2)三叉动脉均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走行外侧型8例,中央型2例;按Saltzman分型显示PTA后循环供血情况:Ⅰ型7例,Ⅱ型1例,Ⅲ型2例。(3)吻合点近端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7例。结论 64层CTA能清晰、准确地显示PTA的走行及后循环供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胚胎发育 永存三叉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