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晓华 张炜 +1 位作者 刘宝环 李冠慧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相关的发病和免疫机制导致产生的血小板降低过程具有一定的关联。临床常规的研究显示,ITP的发病因素和此病症患者的体液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相关的发病和免疫机制导致产生的血小板降低过程具有一定的关联。临床常规的研究显示,ITP的发病因素和此病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出现失衡,自身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出现,使得血小板的损害过多具有关联[1-3]。近几年来,有相关的文献显示,CD3+T细胞亚群当中的Fas以及Fas L的表达出现异常和ITP患者的免疫病理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临床使用泼尼松进行治疗,ITP患者的临床的症状大多会被缓解,这一类的效应是否存在和Fas/Fas L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ITP患者体内的外周血当中的单个核细胞中的CD95L、Caspase-3以及Caspase-8等,和凋亡信号的相关分子含量有无差异性,国内相类似的报道较少。本文分析泼尼松对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淋巴细胞上分子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外周血T淋巴细胞 相关性 泼尼松 患者 细胞水平 NK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