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沧州CZ01孔岩芯野外描述,采样以及室内粒度分析和光释光(OSL)年代测定,探讨了沧州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黏土、粉砂、砂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岩性特征及粒度参...通过对沧州CZ01孔岩芯野外描述,采样以及室内粒度分析和光释光(OSL)年代测定,探讨了沧州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黏土、粉砂、砂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岩性特征及粒度参数特征可以划分为3大阶段:深度201.2~159.6 m为阶段Ⅰ,年代对应于200~128 ka B.P.,为中更新世晚期河流相与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下部以灰色-灰黄色粉细砂、细砂及中细砂为主,为河流相沉积,上部主要为棕黄色、灰黄色黏土、粉砂质黏土,为河湖相沉积;深度159.5~26.6 m为阶段Ⅱ,年代对应于128~12 ka B.P.,为晚更新世两个完整的沉积旋回,沉积物粒度经历了由粗-细-粗-细的变化过程。其中,第一旋回上部为灰黄色、浅黄色粉砂质黏土与黏土质粉砂,中夹灰色或灰黑色海侵相沉积的黏土质粉砂或粉砂质黏土,下部为灰色灰黄色粉细砂、中细砂,含小砾石。第二旋回上部以灰色-灰黄色黏土、黏土质粉砂为主,下部为浅灰色、灰黄色粉细砂、细砂、中砂;深度26.6~0 m为阶段Ⅲ,对应于全新世以来(12 ka B.P.以来)河湖相沉积,主要以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黄灰色黏土质粉砂、黏土为主,中间分布海相层或海陆过渡相(潮滩相)的灰色、灰黑色或黑色黏土质粉砂或粉砂质黏土。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对沧州CZ01孔岩芯野外描述,采样以及室内粒度分析和光释光(OSL)年代测定,探讨了沧州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黏土、粉砂、砂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岩性特征及粒度参数特征可以划分为3大阶段:深度201.2~159.6 m为阶段Ⅰ,年代对应于200~128 ka B.P.,为中更新世晚期河流相与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下部以灰色-灰黄色粉细砂、细砂及中细砂为主,为河流相沉积,上部主要为棕黄色、灰黄色黏土、粉砂质黏土,为河湖相沉积;深度159.5~26.6 m为阶段Ⅱ,年代对应于128~12 ka B.P.,为晚更新世两个完整的沉积旋回,沉积物粒度经历了由粗-细-粗-细的变化过程。其中,第一旋回上部为灰黄色、浅黄色粉砂质黏土与黏土质粉砂,中夹灰色或灰黑色海侵相沉积的黏土质粉砂或粉砂质黏土,下部为灰色灰黄色粉细砂、中细砂,含小砾石。第二旋回上部以灰色-灰黄色黏土、黏土质粉砂为主,下部为浅灰色、灰黄色粉细砂、细砂、中砂;深度26.6~0 m为阶段Ⅲ,对应于全新世以来(12 ka B.P.以来)河湖相沉积,主要以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黄灰色黏土质粉砂、黏土为主,中间分布海相层或海陆过渡相(潮滩相)的灰色、灰黑色或黑色黏土质粉砂或粉砂质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