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东振 张晓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3期154-155,共2页
抗生素被骨科临床广泛应用于抗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当中,但其滥用也导致了细菌耐药问题目趋严重。对近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有关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文献综述如下,以帮助骨科医师合理用药。
关键词 骨科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综述
下载PDF
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阳 郑文奎 井万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6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AF)组(46...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6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AF)组(46例)和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组(50例),前者采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后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最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前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而术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组间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SS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AF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F及GSS的临床应用效果相近,尤以GSS的治疗效果更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复位效果佳等众多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伤椎置钉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通用性脊柱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占军 吴洪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适合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4例开放性和(或)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病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同时常规行植骨术。结果 44例(81.5%)达到解剖复位,其余达到功能复位,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 目的介绍一种适合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4例开放性和(或)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病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同时常规行植骨术。结果 44例(81.5%)达到解剖复位,其余达到功能复位,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14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10~24个月,平均13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51例,良3例。结论该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安全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植入物 外固定器 胫骨骨折
下载PDF
AO-Schanz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分析
4
作者 王占军 吴洪增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884-885,共2页
在人体脊柱中,由于胸腰椎特殊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发生率最高,其中部分患者同时伴有骨折脱位,传统的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后常易发生断钉、断杆、椎体塌陷高度丢失、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本院自从2007年... 在人体脊柱中,由于胸腰椎特殊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发生率最高,其中部分患者同时伴有骨折脱位,传统的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后常易发生断钉、断杆、椎体塌陷高度丢失、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本院自从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应用AO公司生产的Schanz钉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共计46例,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anz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两种入路方式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业静 刘阳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819-82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Hardinge入路和改良Watson-Jones入路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我院收治的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H组(38例)和W组(37例),分别经改良Hardinge入路和改良Watson-Jone...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Hardinge入路和改良Watson-Jones入路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我院收治的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H组(38例)和W组(37例),分别经改良Hardinge入路和改良Watson-Jones入路。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H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切口长度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于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获得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W组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H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出现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或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和改良Watson-Jones入路均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取得满意效果,其中改良Watson-Jones入路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入路 改良Watson-Jones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