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转移癌的误诊原因分析
1
作者 李建军 任龙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7期554-554,共1页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斑点膜型法检测血浆中HB_sAg和抗─HB_s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陈晶岩 陈进财 《河北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398-399,共2页
斑点膜型法检测血浆中HB_sAg和抗─HB_s的临床应用(063700)河北省滦县卫生防疫站陈晶岩(063700)河北省滦县医院检验科陈进财HBsAg和抗─HBs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抗原决定基与抗体的结合部位进行特异性结合... 斑点膜型法检测血浆中HB_sAg和抗─HB_s的临床应用(063700)河北省滦县卫生防疫站陈晶岩(063700)河北省滦县医院检验科陈进财HBsAg和抗─HBs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抗原决定基与抗体的结合部位进行特异性结合仅应[1],血清中苦含有抗原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膜型法 检测 血浆 HBSAG 抗-HBS
下载PDF
锥颅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危重型脑出血
3
作者 王桂芬 李健 +3 位作者 冯珠玲 司志国 边进东 董小梅 《综合临床医学》 1994年第2期65-67,共3页
自1988年8月~1993年3月,我们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抽吸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脑出血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6~80岁,平均59.7岁,其中>60岁者占62.5%.既往史中高血压35例,心肺疾病34... 自1988年8月~1993年3月,我们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抽吸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脑出血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6~80岁,平均59.7岁,其中>60岁者占62.5%.既往史中高血压35例,心肺疾病34例,脑血管病9例,糖尿病7例,乳腺癌、甲状腺癌及胃癌术后各1例.意识障碍在发病后即刻出现者11例,3小时内14例,3天内15例;意识障碍程度Ⅱ~Ⅲ级16例,Ⅳa级12例,Ⅳb级5例,Ⅴ级7例(其中术前有16例已发生脑血).合并心律紊乱或泵衰竭16例,休克9例,肾功能损害或衰竭21例,应激性溃疡18例,肠麻痹10例,肺感染、肺水肿25例(其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例),血糖升高23例,高热11例,酸中毒9例.血肿类型:基底节轻度扩延型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溶解引流 脑出血
原文传递
用血浆代替血清以斑点膜型快速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进财 陈晶光 +3 位作者 刘淑芬 黄存礼 李铭 刘金辉 《综合临床医学》 1994年第2期98-100,共3页
HBsAg和抗-HBs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抗原决定基与抗体的结合部位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反应.血清中若含有抗原抗体,血浆中应含有相同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颇多,但都不够理想.长期以来寻求的操作简便、快速、安全、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斑点膜型法... HBsAg和抗-HBs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抗原决定基与抗体的结合部位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反应.血清中若含有抗原抗体,血浆中应含有相同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颇多,但都不够理想.长期以来寻求的操作简便、快速、安全、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斑点膜型法于1992年由加拿大生物技术公司和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成功,但该法以血清为标本,其制备标本时间过长,需血量又大、本文以HBsAg和抗-HBs阳性及健康对照之血浆和血清为标本.同时进行对比性检测.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 检测对象 为我院和传染病院门诊、住院病人及健康人.以上海科华有限公司产GBsAg和抗-HBs试剂盒进行筛选后取200例,其中阳性者各80例.健康对照各20例.1.1.2 试剂 采用北京兰十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玛希泰—斑点股型法检测HBsAg和抗—HBs试剂盒1.1.3 抗凝剂 草酸钾、肝素、EDTA—Na_2.据有关资料介绍,抗凝剂可影响或抑制某些酶类之活力.为避免和防止这种影响,在配制抗凝剂时分别将其浓度和与血样混合时之比例作了适当的更改.1.2 方法1.2.1 标本制备 采集静脉血约6.5ml.取约2.5ml放入干洁试管中,待其凝后离心分离血清备用,其余约4ml分近3等份分装于上述3种抗凝剂试管中.混匀后立即以2500~3000转/分离心2~3分钟,分离血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抗体 诊断
原文传递
胃双幽门管4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增田 梁志平 张辉 《综合临床医学》 1994年第3期157-157,共1页
胃双幽门管是胃窦与十二指肠球之间非手术、瘘道性通道,常从胃小弯延伸至球部上方。我们从1986年3月~1991年9月间的11070例上消化道造影中发现4例。
关键词 胃双幽门管 幽门疾病 临床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血浆作交叉配血试验的研究
6
作者 陈进财 刘淑芬 +4 位作者 陈晶岩 李铭 周连峰 周奕廉 杨秋 《综合临床医学》 1995年第6期316-316,共1页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输血前验血型及查明受血者和供血者及供血者和供血者之间,有无不相配的抗原.抗体存在.而血清和血浆中所含抗体是相同的.目前沿用的传统配血法制备血清,需时约30分钟.时间长、需血量大为不足.本文以患者和供血者之血浆...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输血前验血型及查明受血者和供血者及供血者和供血者之间,有无不相配的抗原.抗体存在.而血清和血浆中所含抗体是相同的.目前沿用的传统配血法制备血清,需时约30分钟.时间长、需血量大为不足.本文以患者和供血者之血浆和血清为标本,同时进行对比性交叉配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交叉配血对象: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00例.1.1.2 0.9%灭菌生理盐水.1.1.3 抗凝剂:自配枸橼酸钠、肝素水溶液分装试管.经干燥备用.1.2 方法1.2.1 标本制备:自受血者静脉采血约6.0ml,约取3~4ml放入干洁试管中.待凝后离心备用,余血将其分为两等份.分装于上述两种抗凝试管中,混匀后立即以2500~3000r/min离心2~3min.分离血浆备用.供血者以同样方法制备血清和血浆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血法 血浆 交叉配血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