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后贫血机制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刚 房辉 孙拥新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21期971-972,共2页
烧伤后贫血是严重烧伤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和机体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直接影响大面积烧伤治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减少甚至避免严重烧伤后血液制品的输入仍然是临床研究的中... 烧伤后贫血是严重烧伤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和机体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直接影响大面积烧伤治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减少甚至避免严重烧伤后血液制品的输入仍然是临床研究的中心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贫血 研究进展 治疗
下载PDF
烧伤病人血流变性动态改变与体液复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刚 翟君鹤 +5 位作者 房辉 孙拥新 田卫 赵秀荣 冯玉柱 刘冬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1-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238例烧伤住院患者按烧伤轻重程度的不同,系统探讨 其伤后不同阶段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体液复苏的关系,进一步明确 烧伤后贫血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流变学的关系,从而为烧伤休克的体液复苏和烧 伤后贫血的中... 本文通过对238例烧伤住院患者按烧伤轻重程度的不同,系统探讨 其伤后不同阶段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体液复苏的关系,进一步明确 烧伤后贫血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流变学的关系,从而为烧伤休克的体液复苏和烧 伤后贫血的中医中药治疗提供新的监测依据,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体液复苏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严重烧伤病人康复期的微循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庆富 刘勖 +3 位作者 王艳玲 周慧敏 史广玉 翟君鹤 《中国微循环》 200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通过观测重烧伤康复期的微循环变化 ,探讨大面积严重烧伤对人体微循环的远期影响。方法用WX -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 ,观测48例处于烧伤康复期患者的足甲襞微循环。本组既往烧伤的面积是(54.59±17.30) % ,年龄为(... 目的通过观测重烧伤康复期的微循环变化 ,探讨大面积严重烧伤对人体微循环的远期影响。方法用WX -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 ,观测48例处于烧伤康复期患者的足甲襞微循环。本组既往烧伤的面积是(54.59±17.30) % ,年龄为(25.21±9.27)岁。伤面痊愈后1~10年 ,平均(4.71±4.50)年 ;对照组是50例健康成人 ,年龄为(24.40±4.68)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烧伤康复期病人足甲襞微循环突出的改变是管襻畸形率高 (P<0.01)和汗腺导管数明显增多 (P<0.01) ,同时还存在血管管襻周围有渗出 (P<0.01)等 ,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严重烧伤创面虽然痊愈 ,但痊愈后的康复期仍存在微循环紊乱 ,说明严重烧伤对人体微循环影响是长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循环 足甲襞 康复期
下载PDF
烧伤病人应用重组生长激素与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及蛋白合成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刘桐龙 杨培培 +3 位作者 苏瑞凤 贾虹 王蓓 翟君鹤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了解重组生长激素 (rhGH)对大面积烧伤病人静息能量消耗 (REE)、呼吸商(RQ)及蛋白合成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重度烧伤后 2 4h内入院且无合并伤患者 38例 ,分为治疗组2 4例 ,对照组 14例。按代谢车实测值给予能量 ,治疗组伤后一周给... 目的 了解重组生长激素 (rhGH)对大面积烧伤病人静息能量消耗 (REE)、呼吸商(RQ)及蛋白合成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重度烧伤后 2 4h内入院且无合并伤患者 38例 ,分为治疗组2 4例 ,对照组 14例。按代谢车实测值给予能量 ,治疗组伤后一周给予rhGH 0 .2IU·kg-1·d-1,于晨6∶0 0肌肉注射。于第 3、5、7d ,用药后 2~ 3h、5~ 6h及 8h后实测REE、RQ ,于治疗前 1d及治疗后1、2、3周的第 1d晨抽静脉血 ,测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 结果 rhGH治疗组REE明显低于对照组 ,RQ明显增高 ,尤其在rh GH药效高峰期更为显著 (P <0 .0 5 )。rh GH治疗后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治疗后两周较为显著 (P <0 .0 5 ) ,而对照组间却无明显变化。 结论 rhGH有助于阻止机体高分解代谢、促进蛋白合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重组生长激素 静息能量消耗 呼吸商 蛋白合成 RHGH RQ REE
下载PDF
超早期切痂对严重烧伤小型猪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其氧供氧耗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媛媛 徐刚 +6 位作者 段晨旺 刘军 房辉 魏刚强 刘冬梅 姜海 李凤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8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超早期(伤后6h)切痂疗法对小型猪严重烧伤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供氧耗的影响,并与休克期(伤后24h)切痂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研究所进行。取30只小型猪,将其背部置入80℃热水中1min,造成... 目的:观察超早期(伤后6h)切痂疗法对小型猪严重烧伤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供氧耗的影响,并与休克期(伤后24h)切痂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研究所进行。取30只小型猪,将其背部置入80℃热水中1min,造成35%Ⅲ度烫伤(病理切片证实)。烫伤后将30只动物单纯随机分为伤后6,24h切痂组2组(n=15),分别于伤后6,24h麻醉后一次切除全部Ⅲ度焦痂。于伤前、伤后6,8,16,24,48,72h等不同时相点检测两组猪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氧供和氧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只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伤后6,24h切痂组猪心输出量和右心房压在伤后6h分别降至伤前值的66%和68%,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伤后6h切痂组在伤后8h即开始恢复,伤后48h已基本恢复正常。伤后24h切痂组在伤后8h时此2项指标均已降至伤前值的59%,随液体复苏右心房压缓慢升高,至切痂前(伤后24h)仍低于伤前值(P<0.05),伤后72h基本恢复正常;心输出量则持续下降,至伤后24h达伤前值的41%,切痂后有较大幅度回升,伤后48h基本达到伤前水平,此后继续升高,伤后72h已明显高于伤前值。②两组动物伤后低切变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升高,切痂后两组各指标均逐渐降低,两指标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两组氧供在伤后6和8h均较伤前显著下降,伤后16h时,伤后6,24h切痂组分别为(398.83±3.56),(391.20±7.80)L/min,已恢复至伤前水平,并稳步上升。④两组氧耗各时相均较伤前有所下降,伤后6,24h切痂组分别于伤后8和16h达最低值[(138.46±1.49),(137.09±1.67)L/min];切痂治疗后有了明显改善,逐渐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①与休克期切痂比,超早期切痂能提高心输出量、右心房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机体供氧和利用氧的能力。②超早期与休克期切痂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个时间段切痂同样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外科学 血液流变学 氧耗量
下载PDF
层流烧伤病房净化效果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静涛 庞久玲 张秀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61-1262,共2页
目的探讨层流烧伤病房净化消毒效果和科学的工作流程与管理。方法采用平板沉降采样法监测人员活动频繁的查房、交接班和换药期间不同时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层流烧伤病房人员活动频繁和换药时细菌菌落数明显升高。结论严格控制层流烧伤... 目的探讨层流烧伤病房净化消毒效果和科学的工作流程与管理。方法采用平板沉降采样法监测人员活动频繁的查房、交接班和换药期间不同时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层流烧伤病房人员活动频繁和换药时细菌菌落数明显升高。结论严格控制层流烧伤病房进入病室人数和人员流动,掌握严格的换药制度,科学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是保障净化效果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烧伤病房 监测
下载PDF
冷却疗法对烧伤创面的影响
7
作者 冯玉柱 徐刚 +2 位作者 姜海 刘冬梅 孙拥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2期96-,共1页
关键词 烧伤创面 冷却疗法 创面感染
下载PDF
刘氏烧伤敷料辅助治疗Ⅱ°烧伤30例
8
作者 周建红 段晨旺 +2 位作者 徐刚 刘炳森 李英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Ⅱ°烧伤 辅助治疗 烧伤敷料 刘氏
下载PDF
严重烧伤患儿足甲襞微循环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庆富 翟君鹤 +1 位作者 王新亭 周慧敏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烧伤过程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 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对52例重烧伤儿童分烧伤休克、回吸收、急性感染和创面修复四个时相进行足甲襞微循环(简称FNM)观测。本组病人平均烧... 目的探讨儿童烧伤过程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 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对52例重烧伤儿童分烧伤休克、回吸收、急性感染和创面修复四个时相进行足甲襞微循环(简称FNM)观测。本组病人平均烧伤面积29.94%±11.97%。平均年龄5.96±2.62岁。结果烧伤各阶段均存在微循环障碍。烧伤休克时以微循环痉挛为特点,回吸收时以微循环扩张充血为特点,急性感染时以微循环扩张淤血为特点,而创面修复期只存在流态和襻周异常。结论微循环障碍在儿童重烧伤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监测烧伤后微循环变化对儿童烧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足甲襞 微循环
下载PDF
大面积严重烧伤早期切痂的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刚 段晨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早期 切痂 病理生理 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严重烧伤病人急性感染阶段的微循环紊乱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庆富 翟君鹤 周慧敏 《中国微循环》 1998年第2期72-75,共4页
为探讨严重烧伤病人急性感染时微循环改变,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观测56例严重烧伤病人(烧伤面积56.05±18.20%)急住感染时足甲襞微循环(简称FNM)变化,并与同样数量的普通烧伤病人比较。结果显示,... 为探讨严重烧伤病人急性感染时微循环改变,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观测56例严重烧伤病人(烧伤面积56.05±18.20%)急住感染时足甲襞微循环(简称FNM)变化,并与同样数量的普通烧伤病人比较。结果显示,严重烧伤病人急性感染时FNM存在显著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管襻增长、管径增大、微血流速度缓慢、红细胞明显聚集、白微栓形成、襻周渗出显著等。提示临床治疗烧伤并发急性感染时应积极纠正微循环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循环 足甲襞 急性感染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足甲襞微循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庆富 翟君鹤 +1 位作者 王新亭 赵剑鸣 《中国微循环》 199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足甲襞微循环(FootNailfoldMicrocirculation,简称FNM)的影响。方法;采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图像处理系统,对52例健康儿童(1~12岁)和52例健康成人(18~30岁)左足甲襞微循环进行观测,并将两者结果...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足甲襞微循环(FootNailfoldMicrocirculation,简称FNM)的影响。方法;采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图像处理系统,对52例健康儿童(1~12岁)和52例健康成人(18~30岁)左足甲襞微循环进行观测,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儿童组FNM清晰度低于成人组,管标长度短于成人组,直径小于成人组,血流速度慢于成人组,乳头下静脉丛出现率较成人大,真皮乳头平坦者较成人多,汗腺导管数较成人明显少。结论:儿童与成人FNM存在明显差异,临床检测FNM时,儿童和成人应该有各自的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成人 微循环 足甲襞
下载PDF
儿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与足甲襞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庆富 瞿君鹤 +1 位作者 周慧敏 王新亭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复苏补液对重烧伤儿童休克期足甲襞微循环(FNM)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监测30例重烧伤儿童休克期复苏补液过程的FNM变化,观测时相分别是入院时、补液后1、2、3、4... 目的探讨复苏补液对重烧伤儿童休克期足甲襞微循环(FNM)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监测30例重烧伤儿童休克期复苏补液过程的FNM变化,观测时相分别是入院时、补液后1、2、3、4、5、20、40小时。本组儿童平均年龄5.57±2.70岁,平均烧伤面积36.04 %±16.90%。结果补液前FNM管襻数减少、长度缩短、直径减小、血流速度缓慢、红细胞聚集和襻周渗出等。经复苏补液(晶胶型)后,管襻数、长度和直径在补液后2~3小时恢复正常,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逐渐恢复,襻周渗出则随补液治疗逐渐加重。结论重烧伤儿童休克早期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而复苏补液(晶胶型)对烧伤休克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补液不能减少毛细血管周围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休克 足甲襞 微循环 补液
下载PDF
严重烧伤病人感染期恢复阶段的微循环改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庆富 翟君鹤 +3 位作者 赵秀荣 李国章 刘勖 王铁利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索严重烧伤病人感染恢复阶段的微循环改变。方法用微循环显微镜(WX-753B型)及其图像处理系统(XG-8型),观测51例处于烧伤感染恢复阶段的严重烧伤病人足甲襞微循环。本组平均烧伤面积是54.59%±17.... 目的探索严重烧伤病人感染恢复阶段的微循环改变。方法用微循环显微镜(WX-753B型)及其图像处理系统(XG-8型),观测51例处于烧伤感染恢复阶段的严重烧伤病人足甲襞微循环。本组平均烧伤面积是54.59%±17.30%,年龄为27.21±5.27岁;对照组是50例健康成人,年龄为24.40±4.68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恢复组管襻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流速度慢(P<0.05),红细胞聚集性增高(P<0.01),聚集以轻、中度为主;血管襻周围有轻度渗出(P<0.01),汗腺导管数减少(P<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感染恢复阶段的严重烧伤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时需纠正微循环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循环 足甲襞 恢复期
下载PDF
健康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庆富 翟君鹤 +1 位作者 王新亭 王玉萍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1996年第3期151-153,共3页
观测100例健康儿童足甲襞微循环,得出儿童足甲襞微循环十七项指标的正常数值,提出了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的检测方法;将该组儿童足与手甲襞微循环比较,指出足甲襞微循环的特点,为儿童足甲襞微循环的临床应用提供观测方法和客观指标.
关键词 微循环 儿童 足甲襞 儿科疾病
下载PDF
回吸收对严重烧伤病人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庆富 翟君鹤 《中国微循环》 1998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时的微循环变化特点。作者采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和XG-8型图像处理系统,观测了50例年龄18~38岁,烧伤面积31%~91%的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时足甲襞微循环(FNM)。对照温为年龄18~36岁的健康成... 本文旨在研究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时的微循环变化特点。作者采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和XG-8型图像处理系统,观测了50例年龄18~38岁,烧伤面积31%~91%的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时足甲襞微循环(FNM)。对照温为年龄18~36岁的健康成人50例。与对照组比较,烧伤回吸收组FNM管襻清晰度下降(P<0.01),管襻数目减少(P<0.05),输出枝长度增长(P<0.01),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均增大(P<0.01),畸形管襻的数目增多(P<0.01);血流速度减慢(P<0.01),有明显的红细胞聚集(P<0.01),有白微栓形成(P<0.05).乳头下静脉丛(微静脉)增多并扩张充血(P<0.01)管襻周围渗出(P<0.01)等。结果显示,回吸收对严东烧伤病人微循环有明显影响。因此,烧伤回吸收阶段,在进行其它治疗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纠正微循环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循环 回吸收 足甲襞
下载PDF
健康儿童同体异足甲襞微循环研究
17
作者 张庆富 翟君鹤 +2 位作者 王新亭 周慧敏 王玉萍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左、右足甲襞微循环异同点,为足甲襞微循环检测在临床上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对60例健康儿童分别检测左、右足拇趾甲襞微循环19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左足... 目的探讨儿童左、右足甲襞微循环异同点,为足甲襞微循环检测在临床上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对60例健康儿童分别检测左、右足拇趾甲襞微循环19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左足甲襞微循环形态、血液流态、血管周围状态各项指标与右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健康儿童双足间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检测微循环对,可任意选择左足或右足拇趾甲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甲襞微循环 同体异足
下载PDF
严重烧伤病人与微循环监测部位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庆富 翟君鹤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1997年第1期23-24,共2页
本文对烧伤总面积(TBSA)≥30%的388例烧伤病人微循环监测部位烧伤发生率进行分析,提出足甲襞是重烧伤病人微循环监测的最佳部位。
关键词 烧伤 微循环 监测部位
下载PDF
烧伤休克的体液渗出与复苏及胶渗压的动态改变与蛋白浓度和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徐刚 房辉 孙拥新 《医学综述》 1996年第9期460-462,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烧伤休克 体液渗出 胶渗压 蛋白 预后
下载PDF
肾功能放免联检在严重烧伤的应用
20
作者 杨宪文 王新亭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8年第1期14-16,55,共3页
严重烧伤肾功能放免七项蛋白系列联检是早期判断肾功能的灵效指标。我们对71例烧伤面积30%以上的病人(平均烧伤面积60.40±19.24)按四个时相期(休克、回收、感染、感染后期),进行尿蛋白(ALb)、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β2-... 严重烧伤肾功能放免七项蛋白系列联检是早期判断肾功能的灵效指标。我们对71例烧伤面积30%以上的病人(平均烧伤面积60.40±19.24)按四个时相期(休克、回收、感染、感染后期),进行尿蛋白(ALb)、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免疫球蛋白G(IgG)、粘蛋白(THP)肾功能放免七项动态系列联检,结果提示伤后尿ALb、IgG、THP、血清和尿β2-m均明显升高,但血清IgG下降。通过检测尿中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便可反映肾小球通透性的变化和肾小球功能受损的程度。血β2-m是估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效指标且灵敏于Cr(血肌酐),特别是在血Cr处于盲区,同时可作为测量GFR(肾小球滤过率)理想的内生物质,尿β2-m及THP的RIA(放射免疫测定)对肾小管(近曲、远曲)损伤部位具有定位作用,通过对系列联检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和评估全肾功能损伤情况,它们之间互补性很强,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肾功能 放射免疫测定 应用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