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拉帕米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代利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0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维拉帕米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维拉帕米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4.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8.3%(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应掌握好个体化用药原则,维拉帕米可治疗老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维拉帕米 有效率 安全性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IL-21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凤艳 姜淑华 +2 位作者 平利峰 冯红卫 代立友 《医学综述》 2016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每日3次,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每日3次,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TfH细胞、IL-21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42/45)比71.O%(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71±13)分比(6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痛关节数、肿痛关节数、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沉降率、总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8±1.1)个比(9.3±1.7)个,(3.0±0.8)个比(6.9±1.1)个,(6.4±1.2)×109/L比(8.5±1.0)×109/L,(280±66)×109/L比(313±68)×109/L,(40±11)mm/1h比(57±11)mm/1h,(2.7±0.6)分比(3.9±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Tfh细胞及IL-21水平低于对照组[(10±3)%比(20±6)%,(335±78)ng/L比(414±99)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m细胞及IL-21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712,0.709,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好,并能够显著改善Tf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下载PDF
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侯世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0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阿伐他汀治疗,C组采用阿司匹林+阿伐他汀治疗。观察3...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阿伐他汀治疗,C组采用阿司匹林+阿伐他汀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黏度变化、血脂水平、IMT及CRP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A、C组血液黏度增高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血液黏度增高率下降不明显(P>0.05)。A、C组治疗后的血液黏度增高率下降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TC、TG、LDL均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A组TC、TG、LDL也有所降低,HDL有所升高,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TC、TG、LDL、HDL的变化程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IMT及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的降低程度>A、B组(P<0.05)。A组出现腹胀1例,B组出现缺血性脑卒中6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2例,治疗后自行好转。C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通过降低LDL等,可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阿司匹林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