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董会民 张欣 +3 位作者 朱玉欣 尹欣欣 张聪聪 高静芳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189-2191,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导管(Power PICC SOLO)堵塞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置入Power PICC SOLO的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导塞堵管分为堵管组(n=13)和未... 目的探讨降低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导管(Power PICC SOLO)堵塞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后置入Power PICC SOLO的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导塞堵管分为堵管组(n=13)和未堵管组(n=8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堵管发生的高危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Power PICC SOLO堵管发生率。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导致导管堵塞的因素包括合并基础疾病、血液反流、导管尖端发生异位、置管长度≥45 cm、留置导管时间≥60 d、导管护理不当、使用高黏性或高刺激性药物、进行联合化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基础疾病、发生血液反流、置管长度≥45 cm、留置导管时间≥60 d、导管护理不当、使用高黏性或高刺激性药物为堵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析Power PICC SOLO发生堵管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堵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导管 堵管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PICC置管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策略
2
作者 田娈 王爱华 +3 位作者 尹欣欣 朱玉欣 高静芳 张聪聪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性护理策略。方法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Google学术、Cochrane Library、Up To Date等期刊数据库检索其2018至2022年收录关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医... 目的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性护理策略。方法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Google学术、Cochrane Library、Up To Date等期刊数据库检索其2018至2022年收录关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主题文献及质量评价,组成院内决策小组评价文献质量并制定2次专家函询问卷,比较调查结果并汇总统计后确定静脉导管置入部位及预防护理策略,将8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例)和实验组(n=40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2轮函询结束后构建31条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护理策略,全部条目重要性评分CV为0.01~0.11、可操作性评分CV为0.09~0.38(W=0.56、0.59,2=304.51、318.86,均P<0.001),全部条目可操作性及重要性评分均存在一致性;实施干预后,试验组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14.63%(6/41)(χ^(2)=2.613,P=0.045)。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性护理策略的构建可行性较高,降低其发生率并满足临床要求,促进护理操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护理策略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振幅在婴幼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静芳 张聪聪 +1 位作者 朱玉欣 尹欣欣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振幅在婴幼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住院或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维护的患儿100例,经超声成功置管后行腔内心电图定位并通过X线胸片确定...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振幅在婴幼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住院或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维护的患儿100例,经超声成功置管后行腔内心电图定位并通过X线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按照结果分为A组(理想位置)、B组(位置过深)和C组(位置过浅)。观察患儿特征性P波振幅变化情况并将其与QRS波振幅比值(P/R振幅)分为5个区间段,探讨导管尖端处于3个位置分别对应的区间段,并分析腔内心电图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等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结果经定位,A组89例(89.00%)、B组6例(6.00%)、C组5例(5.00%),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振幅≤30%区间段除与≥60%区间段(P>0.05)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振幅31%~40%、41%~50%、51%~60%与>60%区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心电图技术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90.91%、97.75%、97.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特征性P波振幅可指导婴幼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在41%~60%区间段定位效果最优,且特异度、灵敏度较高,有望弥补X线定位技术不足以成为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特征性P波振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下载PDF
0.9%氯化钠溶液再通法在肿瘤患者PICC堵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玉欣 王红磊 +1 位作者 尹欣欣 李江花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研究0.9%氯化钠溶液再通方法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PICC门诊维护的肿瘤带PICC患者发生完全堵管的病例45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0.9%氯化钠溶液再通方法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PICC门诊维护的肿瘤带PICC患者发生完全堵管的病例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以尿激酶为主配合三通接头负压反复抽吸和肝素封管两步的传统导管再通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PICC门诊维护的肿瘤带PICC患者发生完全堵管的病例4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以0.9%氯化钠溶液为主配合三通接头负压抽吸和尿激酶封管两步改良的导管再通法。通过历史对比法比较两种导管堵塞再通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通方法的第一步“不同溶液配合三通接头负压抽吸法”,2组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对部分再通的导管采用第二部“封管保留法”,2组完全再通、导管未完全再通并拔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2组2种再通方法完全再通、未完全再通并拔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5)。结论以0.9%氯化钠为主导管再通方法可以达到以尿激酶为主的再通一样的临床效果。改良的再通方法取材方便、经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堵管 生理盐水负压抽吸再通法 肿瘤患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