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食指导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会玲 朱丽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骨科术后病人进食结构的影响,预防便秘的发生。方法:将骨科择期手术的186例术后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于术前1日及手术后第2日接受专门的饮食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记录病人术后3日内的进食种类及排便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骨科术后病人进食结构的影响,预防便秘的发生。方法:将骨科择期手术的186例术后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于术前1日及手术后第2日接受专门的饮食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记录病人术后3日内的进食种类及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3日进食主食及蔬菜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便秘明显底于对照组(0.01<.P<0.005)。结论:饮食指导能够降低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指导 术后 便秘
下载PDF
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曹建辉 康慧君 +1 位作者 于大海 邵华荣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30-731,共2页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膝关节内骨折,由于髁间棘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胫骨附着部,约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14%[1]。骨折后前交叉韧带功能丧失,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因此需手术治疗,恢复膝关节功...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膝关节内骨折,由于髁间棘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胫骨附着部,约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14%[1]。骨折后前交叉韧带功能丧失,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因此需手术治疗,恢复膝关节功能。近年来日渐成熟的关节镜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我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2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折 关节镜 空心加压螺钉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颈臂丛阻滞麻醉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镇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蒲爱民 马朋羽 +5 位作者 马琨 宋铁鹰 谷昆峰 刘卫敬 杨艳超 王春平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4期2181-2182,共2页
锁骨骨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临床上常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以弥补单纯臂丛或颈丛阻滞效果差的缺点,但临床上即使采取了颈臂丛联合阻滞,也不能实现完全的阻滞,常需静脉注射镇痛、镇静药物辅助,临床上多采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颈臂丛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水胶体敷料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杰 武春娟 +3 位作者 王飞 戴光耀 刘丽霞 张富康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3671-3673,3677,共4页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水胶体组,每组40例。硫酸镁组患者静脉炎预防方式为常规硫酸镁湿敷,水胶体组患者静脉炎预防方式为水胶体敷料敷贴。观...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水胶体组,每组40例。硫酸镁组患者静脉炎预防方式为常规硫酸镁湿敷,水胶体组患者静脉炎预防方式为水胶体敷料敷贴。观察2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血管疼痛发生情况,同时评价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 2组不同时间静脉炎等级分布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5、10天静脉炎等级分布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5天与第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组第5、10天静脉炎发生率高于第1天、且第10天高于第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组第10天静脉炎发生率高于第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发生率高于第1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1、2、5天不同静脉炎分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疼痛等级分布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水胶体组第1、5、10天疼痛分布与硫酸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不同时间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组第1、5、10天疼痛发生率低于硫酸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组舒适率、总舒适率、舒适度评分、十分满意率、总满意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硫酸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采用水胶体敷料敷贴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感和满意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预防化疗性静脉炎 水胶体敷料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晚期肿瘤压疮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治疗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杰 武春娟 +3 位作者 王飞 戴光耀 刘丽霞 张富康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4期3827-3829,3832,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压疮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晚期肿瘤压疮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水胶体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压疮处理方法,水胶体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水胶体敷料进行治疗。观...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压疮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晚期肿瘤压疮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水胶体组,每组43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压疮处理方法,水胶体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水胶体敷料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恢复相关指标和换药费用,观察2组患者第3、7、14、21、28天压疮面积、压疮愈合评分、创面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并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水胶体组治疗后表皮爬行时间、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第3、7、14、21、28天压疮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压疮面积逐步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组治疗第3、7、14、21、28天压疮面积均小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第3、7、14、21、28天压疮愈合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压疮愈合评分逐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组治疗第7、14、21、28天压疮愈合评分均小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第14、21、28天创面分泌物细菌检出率低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21、28天低于第7天,治疗第28天低于第14、2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组第7、14、21、28天创面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压疮患者次啊要水胶体敷料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压疮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和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压疮 水胶体敷料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同期与分期行双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晓辉 白伟侠 +1 位作者 王晓猛 王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观察同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与分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依据患者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分期的不同分为2组。双膝同期手术者为同期组34例,双膝分期手术者为分期... 目的观察同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与分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依据患者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分期的不同分为2组。双膝同期手术者为同期组34例,双膝分期手术者为分期组31例,比较2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输血、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膝关节感染、浅表伤口问题等)。结果 2组麻醉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分期置换组,出血量多于分期置换组,输血者多于分组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VAS评分、ROM评分和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ROM评分和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组VAS评分、ROM评分和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置换组并发症多于分期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置换与分期双膝关节患者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期置换在术后出血和并发症方面较分期置换风险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拇长伸肌腱内移术治疗拇外翻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建辉 王晓静 +2 位作者 潘铄 康慧君 于大海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4期2109-2110,共2页
目的评价足拇长伸肌腱内侧移位手术治疗中青年中度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将足拇长伸肌腱内侧移位手术,治疗中青年中度足拇外翻33例60足,平均年龄35岁。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38个月,平均26个月,获得完全满意的效果28例... 目的评价足拇长伸肌腱内侧移位手术治疗中青年中度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将足拇长伸肌腱内侧移位手术,治疗中青年中度足拇外翻33例60足,平均年龄35岁。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38个月,平均26个月,获得完全满意的效果28例,部分满意3例,不满意的2例患者是因为术后3年出现了拇外翻复发合并创伤性关节炎而引起疼痛的症状。结论足拇长伸肌腱内侧移位手术能够改变拇外翻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达到消除疼痛、改善功能、矫正畸形等理想的效果,是治疗中青年中度拇外翻的一种理想的软组织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足畸形 拇长伸肌腱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氨甲环酸不同应用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晓辉 武春娟 +1 位作者 任虎 曹建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00-604,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局部注射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行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并比较2组术后膝关节的功能评分。方法根据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途径不同,将接受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136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应用组69例和静脉应用组67例... 目的观察关节腔局部注射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行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并比较2组术后膝关节的功能评分。方法根据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途径不同,将接受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136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应用组69例和静脉应用组67例。局部应用组在关节囊缝合完后注入关节腔内氨甲环酸溶液50mL;静脉应用组在止血带放气前10min使用50mL氨甲环酸溶液经静脉滴注。比较2组术后48h内的引流量、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压积、患者输血率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2组术后6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及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局部应用组术后48h引流量少于静脉应用组(P<0.05);2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膝关节置换中,关节腔局部注射应用氨甲环酸患者术后引流量少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患者。但在术后输血率、术后深静脉血栓、术后功能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出血
下载PDF
分米波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熙明 王爱华 张宏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6期2073-2074,共2页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用临床表现、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NCV)检测进行疗效...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用临床表现、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NCV)检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EMG、NCV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分米波照射对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米波 神经损伤 肌电图 神经传导
下载PDF
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治疗四节段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广清 胡亚宁 唐明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78-168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四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颈椎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四节段颈椎病患者病例17例,以JOA评分评估患者的脊髓神经...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四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颈椎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四节段颈椎病患者病例17例,以JOA评分评估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所拍摄的颈椎X线片测量手术融合节段的Cobb角,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神经功能JOA评分由术前的8.2±0.4(6~11)改善为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13.6±0.5(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由术前的12.4±1.5度(-3~22度)恢复至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17.5±1.6度(7~25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四节段颈椎病手术安全效果良好,并可较好的改善颈椎矢状面生理前凸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多节段颈椎病 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