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菊花栓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界宇 王学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1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野菊花栓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对照随机试验,对180例经门诊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联合用药组野菊花栓联合前列安栓纳肛,对照组仅用野菊花栓纳肛,疗程为1个... 目的探讨野菊花栓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对照随机试验,对180例经门诊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联合用药组野菊花栓联合前列安栓纳肛,对照组仅用野菊花栓纳肛,疗程为1个月。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67.8%,对照组总有效率42.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且持续较短时间。结论野菊花栓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优于单用野菊花栓,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栓 前列安栓 慢性前列腺炎
下载PDF
保列治和特拉唑嗪治疗BPH后停用特拉唑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界宇 王学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9期20-20,共1页
目的 探讨在使用保列治和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后停用特拉唑嗪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80例BPH患者口服保列治每日 1次 ,每次 5mg和特拉唑嗪每日 1次 ,每次 2mg治疗 12个月 ,停止使用特拉唑嗪 ,2个月后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 目的 探讨在使用保列治和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后停用特拉唑嗪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80例BPH患者口服保列治每日 1次 ,每次 5mg和特拉唑嗪每日 1次 ,每次 2mg治疗 12个月 ,停止使用特拉唑嗪 ,2个月后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前列腺体积 (V)、最大尿流率 (Qmax)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患者的IPSS评分、V、Qmax等三项指标的测定在停药前后无明显差异 ,停药成功率为 85 %。结论 联合使用保列治和特拉唑嗪 12个月后 ,大多数病人都能成功停用特拉唑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拉唑嗪 治疗 保列治 BPH 停药 IPSS 患者 标的 目的
下载PDF
精索扭转16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界宇 王学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精索扭转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sICAM-1、NF-κB及ET-1水平变化情况 被引量:9
4
作者 赵立斌 贺红艳 +1 位作者 武文兴 唐阔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核转录因子(NF)-κB及内皮素(ET)-1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核转录因子(NF)-κB及内皮素(ET)-1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aSAH后CV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持续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收缩期血流峰速度(Vs)、舒张期血流峰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ICAM-1、NF-κB和ET-1水平,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Vs、Vd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RI降低(P<0.05),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sICAM-1、NF-κB及ET-1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P<0.05),GCS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例数均较少,症状轻微。结论aSAH后CVS患者血浆中sICAM-1、NF-κB及ET-1水平处于过度表达状态,采用依达拉奉+川芎嗪进行辅助治疗可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浆中上述指标的水平,从而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因此在该病的临床防治中应重点监测患者血浆中sICAM-1、NF-κB和ET-1的水平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转录因子-κB 内皮素-1
下载PDF
NF-κB、sCAM-1、ET-1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夹闭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赵立斌 贺红艳 +1 位作者 武文兴 唐阔海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CAM-1)、血清内皮素-1(ET-1)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a...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CAM-1)、血清内皮素-1(ET-1)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血管痉挛组(26例),无血管痉挛组(50例)。采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试剂盒测定NF-κB;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sCAM-1与ET-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F-κB、sCAM-1、ET-1水平的变化情况。ROC曲线分析NF-κB、s CAM-1、ET-1对aSAH患者治疗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痉挛组与无血管痉挛组治疗前NF-κB、sCAM-1、ET-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NF-κB、s CAM-1、ET-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血管痉挛组的NF-κB、s CAM-1、ET-1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血管痉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0、2.388、10.631,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T-1水平在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AUC(0.948)明显大于NF-kB与sCAM-1的AUC(0.764与0.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T-1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为92.60%与88.30%,显著高于NF-κB与sCAM-1的特异度与敏感度(79.80%与67.80%;74.30%与6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SAH患者ET-1水平变化情况,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预后不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核转录因子K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清内皮素-1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微创手术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慧民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563-56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微创手术 手术方法 胆总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