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OH)-D_(3)水平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洋 刘俊茹 +1 位作者 孟祥彩 王益民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_(3)]水平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普外科行肠镜检查且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100例,按25-(OH)-D_(3)中位数水平42.2 nmol/L分组,25-(OH)-D_(3)≥42.2 nmol/L组51例,25-(OH)-D_(3)<42.2 nmol/L组4...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_(3)]水平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普外科行肠镜检查且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100例,按25-(OH)-D_(3)中位数水平42.2 nmol/L分组,25-(OH)-D_(3)≥42.2 nmol/L组51例,25-(OH)-D_(3)<42.2 nmol/L组49例,测量体重指数(BMI),术前空腹抽血测定25-(OH)-D_(3)、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观察患者术后肺炎、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出血和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25-(OH)-D_(3)<42.2 nmol/L组较25-(OH)-D_(3)≥42.2 nmol/L组的BMI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出现肺炎、切口感染、肝转移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_(3)<42.2 nmol/L患者发生术后肺炎和肝转移的比例分别是25-(OH)-D_(3)≥42.2 nmol/L患者的2.241和4.17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合并低维生素D水平时术后发生肺炎及肝转移的比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 结肠癌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参术通胆汤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27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涛 李高岩 +1 位作者 苏忠 杨奕 《河北中医》 2013年第9期1344-1345,共2页
2006—01—2012—12,我们采用参术通胆汤口服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278例,结果如下。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党参 白术 汤剂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腺癌中PTEN蛋白及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华 张莘 周文阔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检测PTEN蛋白和PCN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原发性小肠腺癌的关系,为原发性小肠腺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2例小肠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8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PTEN蛋白... 目的检测PTEN蛋白和PCN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原发性小肠腺癌的关系,为原发性小肠腺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2例小肠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8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PTEN蛋白及PCNA的定位观察。结果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71.88%(23/32),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PTEN蛋白未阳性率分别为15.63%(5/32)、2.50%(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为65.63%(21/32),相应癌旁组织6.25%(2/32)及正常组织PCNA阳性率为2.50%(1/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小肠腺癌中PTEN蛋白和PCNA的高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小肠腺癌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小肠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胞瘤术中确诊1例分析
4
作者 马忠锋 李东河 易喜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5270-5271,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 嗜铬细胞瘤/诊断/外科学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基于Nomogram模型构建腹部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风险评分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剑 曾慧 +2 位作者 王贵研 王佳骥 刘滨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并发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IA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腹部开放性手术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并发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IA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腹部开放性手术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IAI,分为IAI组58例和非IAI组158例。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后IA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预测效能的评价。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8岁(OR=9.488,95%CI 4.221~21.324)、手术时间≥5.5h(OR=2.742,95%CI 1.317~5.707)、术前白蛋白水平≤35.5g/L(OR=2.136,95%CI 1.002~4.553)、合并糖尿病(OR=3.117,95%CI 1.121~8.668)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OR=3.684,95%CI 1.593~8.520)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IA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风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初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8,与1000次Bootstrap内部验证的C-index 0.826较为接近,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论患者年龄≥68岁、手术时间≥5.5h、术前白蛋白水平≤35.5g/L、合并糖尿病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IA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该类患者术后IAI的预防提供针对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腹部手术 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仪监测脑氧饱和度在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王磊 许曦鸣 宋春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453-1459,共7页
目的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ometer,NRIS)监测脑氧饱和度(brain oxygen saturation,rSO_(2))在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于本院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 目的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ometer,NRIS)监测脑氧饱和度(brain oxygen saturation,rSO_(2))在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于本院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对照组)和NRIS监测技术联合机械通气组(研究组),各60例。比较2组术前(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20 min(T2)、气腹后1 h(T3)、气腹后2 h(T4)及气腹结束后20 min(T5)等各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动脉血CO_(2)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_(2))变化,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分别评估患者手术前1 d(M0),手术后1 d(M1),4 d(M2),7 d(M3)时的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血清皮质醇和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含量进行检测,并记录组患者术中rSO_(2)变化及术后神经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Hb、Lac水平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CO_(2)、rSO_(2)、pH比较组间、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CO_(2)、pH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O_(2)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CA评分均随着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其时点间、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均未发生重度脑缺氧,研究组术中轻度、中度脑缺氧发生率及术后谵妄和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清皮质醇和S-100β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血清皮质醇和S-100β含量均高于术前,研究组S-100β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NRIS监测技术联合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老年结直肠患者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rSO_(2),有效降低其术中发生脑缺氧和术后并发神经性并发症的风险,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近红外光谱仪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冯钟煦 顾家琪 +4 位作者 刘剑 李丹 高建伟 张惠杰 戴冬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3期4553-4557,共5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75株,包括43株革兰阴性菌(57.33%)、28株革兰阳性菌(27.33%)、4株真菌(5.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有无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与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有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1月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切口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帕博利珠单抗结合阿帕替尼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生存分析
8
作者 徐红梅 周涛 +3 位作者 陈兰兰 关丽芳 高立明 王超群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6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究帕博利珠单抗结合阿帕替尼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 目的探究帕博利珠单抗结合阿帕替尼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从化学治疗(氟尿嘧啶+顺铂)的患者中抽取45例纳入对照组, 随机从接受帕博利珠单抗结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抽取52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比较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差异;比较患者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 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或构成比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78.85%(41/52)]显著高于对照组[57.78%(26/45), χ^(2)=5.01, P=0.025], 组间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4%(19/52)与24.45%(11/45), χ^(2)=1.65, P=0.199]。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I、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CD8^(+)的水平均降低, 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06、6.78、4.68、11.21、3.45, P均<0.001);两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 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0、3.74、5.19, P值分别为0.028、<0.001、<0.001)。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59.62%(31/52)]显著高于对照组[37.78%(17/45), χ^(2)=4.60, P=0.032], 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10.22±1.62)月与(8.13±1.57)月, t=6.43, P<0.001]及总生存时间[(11.62±1.84)月与(9.73±1.71)月, t=5.21, 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患者骨髓抑制(χ^(2)=1.92, P=0.165)、手足综合征(χ^(2)=3.47, P=0.062)、消化道反应(χ^(2)=0.32, P=0.574)、高血压(χ^(2)=0.94, P=0.333)、蛋白尿(χ^(2)=2.39, P=0.122)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化疗, 帕博利珠单抗结合阿帕替尼治疗在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帕博利珠单抗 阿帕替尼 化学治疗
原文传递
微波理疗对阑尾炎术后切口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顾家琪 刘剑 +3 位作者 冯钟煦 李丹 高建伟 戴冬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9期3755-3758,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对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对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微波理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腹胀、切口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19±3.57)h、(7.12±1.03)d、(21.42±3.54)h、(12.17±4.03)d,均短于对照组的(21.36±4.26)h、(8.09±1.36)d、(23.19±4.63)h、(14.39±4.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VAS评分为(3.56±1.05)分,低于对照组的(4.7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腹胀、切口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8.33%、10.00%、16.67%,均低于对照组的16.67%、28.33%、23.3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的得分以及总分为(48.31±5.03)分、(46.39±4.87)分、(49.33±4.42)分、(187.97±12.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4.15±4.26)分、(42.17±5.02)分、(45.02±3.94)分、(174.02±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波理疗可有效促进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微波理疗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切口
原文传递
闭合性腹外伤剖腹探查与腹腔镜探查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涛 李高岩 +1 位作者 苏忠 杨奕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12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探查以及剖腹探查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闭合性腹外伤患者的效果,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5例闭合性腹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腹腔镜探查术(腹腔镜探查组),22例行普通... 目的比较腹腔镜探查以及剖腹探查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闭合性腹外伤患者的效果,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5例闭合性腹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腹腔镜探查术(腹腔镜探查组),22例行普通剖腹探查术(剖腹探查组)。对比手术、术后疼痛持续、术后排气、术后进食、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探查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4.6±8.5)h、(40.2±7.8)d、(8.4±2.0)d,均比剖腹探查组时间缩短[(30.7±12.3)h、(61.6±10.4)d、(12.5±6.8)d],但手术时间相对延长[(99.1±23.5)min与(81.4±17.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658、0.010、0.006、0.002)。两组术后排气、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闭合性腹外伤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及实施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闭合伤 剖腹探查 腹腔镜探查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苏学会 杨蕾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年第10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同时对其营养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2和3个月时间点的疼痛视觉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均明显降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评分(FACT)中生理维度(PWB)、社会/家庭维度(SWB)、情感维度(EWB)、功能维度(FWB)评分、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镇痛效果,降低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循证护理 疼痛 营养 情绪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女性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雌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雌激素的相关性及其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62例女性胆囊结石症患者,33例为绝经前,29例为绝经后。选择6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胆囊结石经B超确诊。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葡... 目的探讨女性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雌激素的相关性及其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62例女性胆囊结石症患者,33例为绝经前,29例为绝经后。选择6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胆囊结石经B超确诊。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浊法测定血脂。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和雌激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前和绝经后的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P<0.01),雌激素显著升高(P<0.01)呈负相关。血清脂联素与HDL-C和ApoA1呈正相关。结论低脂联素水平可能是雌激素导致胆石症的一个诱发因素,且独立于肥胖和糖尿病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脂联素 雌激素 HDL—C 胆固醇逆向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