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双相障碍药物治疗变化趋势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伟 严保平 +3 位作者 成玉敏 赵素银 张旭静 栗克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3594-3598,共5页
目的探讨2002—2012年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2年7月2日至9日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沧州、邢台、邯郸、衡水、秦皇岛、廊坊、唐山、张家口、承德三级精神卫生机构门诊及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519例。2002年... 目的探讨2002—2012年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2年7月2日至9日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沧州、邢台、邯郸、衡水、秦皇岛、廊坊、唐山、张家口、承德三级精神卫生机构门诊及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519例。2002年和2006年数据资料使用本院既往调查资料,已建立数据库,其中2002年72例,2006年13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精神疾病家族史、家庭月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2)精神疾病药物使用频率、使用频次、治疗方式。结果 2002年、2006年和2012年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2年、2006年和2012年患者年龄、病程、就诊方式、家庭月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精神疾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住院方式就诊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上升(χ2趋势=41.96,P<0.01),自费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下降(χ2趋势=137.15,P<0.01)。2002年、2006年和2012年患者苯二氮卓艹类药物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使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χ2趋势=6.99,P<0.01),抗抑郁药的使用频率在年份间无线性关系(χ2趋势=0.40,P>0.05)。2002年、2006年和2012年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单一药物和三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下降(χ2趋势=8.29,P<0.01),使用三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上升(χ2趋势=6.88,P<0.01)。2002年、2006年和2012年单独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的患者、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心境稳定剂+苯二氮卓艹类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的患者、心境稳定剂+苯二氮卓艹类药治疗的患者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下降(χ2趋势=7.25、11.00,P<0.05),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苯二氮卓艹类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χ2趋势=4.38、5.53,P<0.05),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卓艹类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上升(χ2趋势=4.43,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更趋于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抗精神病药和联合用药等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长期预后仍有待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横断面研究 处方 药物 趋势分析 心境稳定剂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涵 石贺敏 +3 位作者 孙建华 张丽丽 栗克清 张云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风险因素。 方法:对167例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OSAS组(28例)及非OSAS组(139例),分析两组睡眠结构及OSAS风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风险因素。 方法:对167例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OSAS组(28例)及非OSAS组(139例),分析两组睡眠结构及OSAS风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躯体疾病和职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G监测显示,两组间Ⅰ期睡眠(S1)时间和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以及S1占睡眠周期(SPT)百分比(S1/S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ASO(OR=0.981,95%CI:0.962~1.000,P=0.048)、代谢性疾病(OR=0.034,95%CI:0.005~0.225,P=0.000)、心脑血管疾病(OR=0.123,95%CI:0.020~0.767,P=0.025)和焦虑障碍(OR=6.033,95%CI:1.156~31.479,P=0.033)与精神障碍患者OSAS发生相关。 结论:精神障碍患者OSAS风险因素为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焦虑障碍及WASO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结构 风险因素 多导睡眠监测
下载PDF
孕期经历地震对不同性别子代精神分裂症发病影响
3
作者 刘欣 贾宏学 +4 位作者 张丹 张云淑 张丽丽 严保平 栗克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究母孕期地震应激暴露对子代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性别子代发病影响差异。方法从《唐山市统计年鉴》以及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河北省的数据获得1972年8月至1981年5月出生于唐山市的人口(子代)队列总人数,根据母孕期是否... 目的探究母孕期地震应激暴露对子代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性别子代发病影响差异。方法从《唐山市统计年鉴》以及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河北省的数据获得1972年8月至1981年5月出生于唐山市的人口(子代)队列总人数,根据母孕期是否经历地震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从唐山市9家精神病专科医院病历资料中获取队列患精神分裂症的情况。结果调整死亡人口后,暴露组为71262人,对照组为760310人。暴露组精神分裂症663例(调整发病率9.4‰),对照组5761例(调整发病率7.6‰),调整后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23(95%CI:1.14~1.33)。暴露组男性中精神分裂症322例(发病率8.8‰),对照组男性中精神分裂症2662例(发病率7.8‰),RR为1.13(95%CI:1.01~1.27)。暴露组女性中精神分裂症341例(发病率0.99%),对照组女性中精神分裂症3099例(发病率0.9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在两组男性中,母孕早(RR=1.46,95%CI:1.10~1.93)、中(RR=1.65,95%CI:1.26~2.11)期暴露于地震者与同月份(不同年)出生的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两组女性中,母孕中(RR=1.37,95%CI:1.02~1.85)、晚(RR=1.80,95%CI:1.42~2.29)期暴露地震者与同月份(不同年)出生的对照相比,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孕期经历地震会使子代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增加,且对男性子代更为明显。母孕早、中期经历地震使男性子代发病风险增加,母孕中、晚期经历地震使女性子代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母孕期 应激 性别 唐山大地震
下载PDF
抑郁症改良电抽搐治疗、肠道菌群和犬尿氨酸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雯 张云淑 +2 位作者 李冰 张丽丽 栗克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4-499,共6页
抑郁症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思想、行为、感觉、动机和幸福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肠道菌群是居住在胃肠道内与人类物种共生的的主要微生物,目前肠道菌群已被证实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已知的几种可能的... 抑郁症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思想、行为、感觉、动机和幸福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肠道菌群是居住在胃肠道内与人类物种共生的的主要微生物,目前肠道菌群已被证实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已知的几种可能的色氨酸代谢途径中,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受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和影响。改良电抽搐疗法(MECT)是临床上除药物外用于治疗抑郁症最广泛的手段,治疗效果明显,但MECT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文就MECT治疗、抑郁症肠道菌群及犬尿氨酸代谢通路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肠道菌群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 改良电抽搐疗法
下载PDF
免疫炎症途径介导的童年期创伤与抑郁症相关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耿可欣 刘淼 +2 位作者 栗克清 钱凌菲 张云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73-1478,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童年期创伤是抑郁症诊断、治疗、研究、预防和教育的关键因素,但其机制众说纷纭,有研究显示这可能由免疫炎症途径介导的。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免疫炎症途径介导的童年期创伤与抑郁症相关性及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童年期创伤是抑郁症诊断、治疗、研究、预防和教育的关键因素,但其机制众说纷纭,有研究显示这可能由免疫炎症途径介导的。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免疫炎症途径介导的童年期创伤与抑郁症相关性及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将其研究进展总结、分析,发现童年期创伤对抑郁症影响的免疫学线索,为今后开展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童年期创伤 免疫炎症 综述
下载PDF
双相障碍Ⅰ型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功能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崔伟 芦云平 +4 位作者 郑冬瑞 于超 严保平 崔利军 张云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I,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的功能结局,探讨不良结局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杨氏躁狂量表≥20分、年龄18~60岁的单次躁狂发作患者,共147例。通过自然观察随访,于第2年、第4年、第7年随访,收集...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I,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的功能结局,探讨不良结局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杨氏躁狂量表≥20分、年龄18~60岁的单次躁狂发作患者,共147例。通过自然观察随访,于第2年、第4年、第7年随访,收集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复发情况等资料,末次随访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患者功能水平,并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分别评估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药物副反应等。将缓解期患者分组,GAF总分≤70分为功能不良组,>70分为功能良好组。结果完成7年随访101例患者,末次随访处于缓解期者87例。其中功能不良组50例(57.5%),功能良好组37例(42.5%)。功能不良组较功能良好组,男性、首发时非初婚和伴攻击特征者多,急性期治疗时间长,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正确应答数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7年间仅有躁狂发作者少,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发作多,第7年末次随访时TESS总分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年间发作中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构成比高(OR=8.456)、首发时非初婚(OR=5.905)、男性(OR=5.083)、TESS总分高(OR=1.118)、仅有躁狂发作(OR=0.155)与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功能结局不良相关联(均P<0.05)。结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发作、不良婚姻、男性、药物副反应等特征增加BP-Ⅰ首发躁狂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发生风险,而仅有躁狂发作患者的功能结局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Ⅰ型 躁狂首发 功能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高考前学生焦虑及应对方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桑文华 栗克清 +2 位作者 于雪竹 刘建丛 杨老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2期10586-10588,10591,共4页
目的:探讨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高考前学生焦虑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调查于2006-05完成。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和第十七中学3所市级重点高中302名高三学生及其家长为对象。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对学... 目的:探讨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高考前学生焦虑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调查于2006-05完成。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和第十七中学3所市级重点高中302名高三学生及其家长为对象。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同时对被调查学生的家长施测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大于50的学生共有99人,对这些学生利用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进行面谈重测,94人符合焦虑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4.8%。将94名焦虑障碍学生作为焦虑组,其余学生作为非焦虑组。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04份,收回有效问卷296份,回收率为98.0%。焦虑组学生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中5个因子与非焦虑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390~11.503,P<0.05~0.01)。焦虑组学生的应对方式问卷6个因子得分与非焦虑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8.777~6.938,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呈负相关,而与自责和退避呈正相关;父母的责任与合理化呈正相关。结论:较多高三学生高考前存在焦虑情绪,而学生焦虑情绪及不成熟应对方式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提示从家庭角度进行学生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焦虑 应对方式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崔伟 王学义 +3 位作者 崔利军 严保平 成玉敏 张云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血脂、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检测及脑地形图检查。结果:两组在职业、饮酒、发病间期缓解程度、入院方式、总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SSRS评分、EMBU因子分、血清CK水平、脑电地形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非自愿住院(OR=54.341)、发病间期不完全缓解(OR=19.088)、无业/失业(OR=9.841)、总发作次数≥3次(OR=9.672)是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有关,无业或失业、疾病反复发作、发病间期不全缓解及非自愿住院可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以非自愿住院相对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攻击行为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首发躁狂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与疾病转归和功能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芦云平 崔伟 +4 位作者 于超 郑冬瑞 严保平 崔利军 张云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01-2505,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躁狂患者第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与7年后疾病转归和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收集首发时人口学、疾病特征、生化指标和治疗情况等资料。通过7年随访,了解间期疾病复发、治疗... 目的探讨首发躁狂患者第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与7年后疾病转归和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次躁狂发作患者147例,收集首发时人口学、疾病特征、生化指标和治疗情况等资料。通过7年随访,了解间期疾病复发、治疗情况及7年后现况人口学、整体功能水平。结果完成7年随访101例。复发组(第1年内复发者)首发时伴攻击特征者比例、接受维持期治疗者比例、YMRS外表因子分、对支持利用度分低于未复发组(第1年内未复发者);复发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伴精神性症状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复发组7年间总发作次数高于未复发组(P<0.05)。两组间7年后整体功能评定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首发时伴攻击特征(OR=0.300)、接受维持期治疗(OR=0.314)、对支持利用度(OR=1.370)、伴精神病性症状(OR=7.696)与第1年内复发相关。结论首次躁狂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对支持利用度低增加了第1年内复发风险,伴攻击特征、接受维持期治疗者复发风险相对低。第1年内复发者后期疾病复发次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躁狂 1年内复发 影响因素 疾病转归 功能预后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自杀与血脂等因素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力慧 李斯妮 +8 位作者 程奥博 王闻慧 张赛赛 张歆玮 于业贤 张丽丽 王素娟 张云淑 栗克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0-825,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与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基于京津冀精神卫生防治协作联盟大数据平台,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年龄≥18周岁的抑郁症患者1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杀组421例,非自杀组7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与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基于京津冀精神卫生防治协作联盟大数据平台,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年龄≥18周岁的抑郁症患者1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杀组421例,非自杀组705例。对两组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吸烟(χ^(2)=6.266,P=0.012)、精神障碍家族史(χ^(2)=6.892,P=0.009)、抑郁症状严重程度(χ^(2)=76.228,P<0.001)、血清总胆固醇(χ^(2)=6.605,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855,95%CI:1.218~2.826)、精神障碍家族史(OR=1.493,95%CI:1.086~2.054)、抑郁症状严重程度(OR=3.162,95%CI:2.433~4.109)、血清TC(OR=1.574,95%CI:1.116~2.221)与抑郁症自杀相关。结论:吸烟、精神障碍家族史、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血清TC水平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 血脂 吸烟 精神障碍家族史 大数据平台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甲酚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凌菲 张丽丽 +2 位作者 张云淑 耿可欣 栗克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480,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多种病因、不同亚型和各种发展轨迹。现有研究表明ASD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针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与ASD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构成体系,...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多种病因、不同亚型和各种发展轨迹。现有研究表明ASD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针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与ASD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构成体系,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ASD发病的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对甲酚是一种有毒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可通过人体内肠道菌群降解酪氨酸而产生,过量的对甲酚对易感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的有害影响可能与ASD的病因有关。人体中对甲酚水平的升高可能会重塑肠道菌群,影响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诱导ASD样行为。本文就对甲酚在ASD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 对甲酚 病因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