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甸枯死物水文效应分析
1
作者 庞建光 姬红萍 +1 位作者 刘海丰 张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439-3440,共2页
研究了河北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甸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枯死物的积累量、持水能力、截留作用和蓄水保土效应。结果表明,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枯死物年累积量为1.5~6.0 t/(hm2.a),枯死物最大持水量为5.0~16.82 t/hm2,相当于0.37~1.83 mm... 研究了河北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甸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枯死物的积累量、持水能力、截留作用和蓄水保土效应。结果表明,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枯死物年累积量为1.5~6.0 t/(hm2.a),枯死物最大持水量为5.0~16.82 t/hm2,相当于0.37~1.83 mm的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枯死物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慧 钱金平 +2 位作者 陈辉 董建新 王运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4-278,283,共6页
以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研究区2012—2016年连续5年围栏封育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围封5年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并未发生明显更替变化,但随围封年限增加,围栏内优势种及其他物种的重要值发生改变,... 以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研究区2012—2016年连续5年围栏封育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围封5年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并未发生明显更替变化,但随围封年限增加,围栏内优势种及其他物种的重要值发生改变,其中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重要值明显增加,细叶苔草(Carex rigescens)降低最多。围栏封育使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均明显增加(p<0.05)。从不同经济类群分析,其优良牧草类、药用类植物比例增加,而杂类草比例相对下降。围封5年,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显著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植物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红松洼草地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连方 王培 +1 位作者 王警龙 殷甫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6-42,共7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对红松洼地区的植物地理成分类型以及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大量统计数据表明 ,该地区与华北区系关系密切 ,基本特征是 :( 1)植被类型为山地杂类草草甸 ,可适当发展畜牧业 ;( 2 )物种比较丰富 ;( 3)地理成分主要是...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对红松洼地区的植物地理成分类型以及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大量统计数据表明 ,该地区与华北区系关系密切 ,基本特征是 :( 1)植被类型为山地杂类草草甸 ,可适当发展畜牧业 ;( 2 )物种比较丰富 ;( 3)地理成分主要是温带性质 ;( 4)特有性程度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洼 山地草甸 植物区系
下载PDF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连方 王培 王警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8-96,共9页
应用 α和 β多样性指数及聚类分析 ,探讨河北省围场县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聚类分析将 1 5个样地划分为 5个组。在α多样性方面 ,以个体数为基础和以重要值为基础的多样性测度结果一致 ,最小多样性... 应用 α和 β多样性指数及聚类分析 ,探讨河北省围场县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聚类分析将 1 5个样地划分为 5个组。在α多样性方面 ,以个体数为基础和以重要值为基础的多样性测度结果一致 ,最小多样性、最小均匀度、最小丰富度和最大生态优势度出现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中央。α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的最大值 ,以及生态优势度最小值出现在 3个区的过渡地带。该地区 α多样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草地管理方式。在β多样性方面 ,该地区不存在位置上的环境梯度 ,生境破碎化程度较大。物种替代速率最快的是缓冲区与核心区的过渡地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草甸管理 植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饲用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庞建光 李连芳 +1 位作者 张志明 连海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92,共3页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通过对该保护区区系研究、植物资源调查和多样性研究所发现的主要维管植物共76科,272属,512种。其中,主要野生饲用植物计248种,隶属于42个科,129个属。
关键词 饲用植物 保护与利用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立枯物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庞建光 张艳梅 +1 位作者 李连芳 张志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3-586,共4页
以5a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较全面分析了立枯物对山地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立枯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过连续10a的围封,立枯物对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影响较大。植物多样性和均... 以5a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较全面分析了立枯物对山地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立枯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过连续10a的围封,立枯物对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影响较大。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是一致的,1999年达到峰值后下降,群落优势度却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研究证明,立枯物是导致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及群落优势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看,围封的管理模式仅限于草地退化后的早期管理,待植被恢复后还应有适宜的扰动,以减少立枯物的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立枯物 植物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庞建光 李连芳 +1 位作者 刘海丰 张志明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76-79,共4页
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阐述了主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功效,提出了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野生资源 红松洼
下载PDF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立枯物积累量及保水能力分析
8
作者 庞建光 姬红萍 +1 位作者 张志明 连海明 《河北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立枯物积累量及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立枯物累积量在1.5~4.5t/(hm^2·a),立枯物最大持水量为16.82t/hm^2,相当于1.68mm降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 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立枯物积累量及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立枯物累积量在1.5~4.5t/(hm^2·a),立枯物最大持水量为16.82t/hm^2,相当于1.68mm降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60.98%、290.62%和350.35%。立枯物在红松洼草地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管理中应重视立枯物消长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立枯物 水文效应
下载PDF
枯立物对红松洼草地植物幼苗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庞建光 李连芳 +1 位作者 刘海丰 王运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2-745,共4页
枯立物的存在对于改变植物种群的动态有潜在的影响。通过人工设置枯立物高度梯度,我们调查研究了枯立物对红松洼草地植物幼苗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枯立物对幼苗建立有明显的影响。枯立物对种群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的数量上。实验... 枯立物的存在对于改变植物种群的动态有潜在的影响。通过人工设置枯立物高度梯度,我们调查研究了枯立物对红松洼草地植物幼苗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枯立物对幼苗建立有明显的影响。枯立物对种群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的数量上。实验模拟枯立物高度分别为0、5、10、15 cm,研究结果表明,双子叶幼苗数量与枯立物的变化呈单一峰值,而莎草科植物幼苗数量与枯立物的变化呈线形关系。枯立物高度在5 cm时Shannon-Wiener指数和群落均匀度Evenness(%)指数最高,其排列顺序为:5 cm→10 cm→0 cm→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洼 枯立物 幼苗建立
下载PDF
枯死物对红松洼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体冉 刘海丰 +4 位作者 王运静 黄丽 张志明 宗晓飞 李连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5,共6页
针对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枯死物大量积累的现状,按枯死物的自然存在状况设置了1因素(枯死物因素)3水平(完全去除枯死物,留茬5 cm,自然状态CK)的随机实验,并分别于2007、2008年7月进行样方调查,就枯死物对以多年生植物为主... 针对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枯死物大量积累的现状,按枯死物的自然存在状况设置了1因素(枯死物因素)3水平(完全去除枯死物,留茬5 cm,自然状态CK)的随机实验,并分别于2007、2008年7月进行样方调查,就枯死物对以多年生植物为主的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自然状态下枯死物的存在对红松洼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盖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在留茬5 cm时达到最大值,而对植物群落高度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去除枯死物提高了植物群落中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植物的比重,降低了杂类草植物所占比重;而自然状态下,莎草科(Cyperaceae)和杂类草植物的重要值达到峰值;草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同时表明留茬5cm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死物 山地草甸 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组成
下载PDF
不同保护措施对山地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连方 王培 +1 位作者 殷甫络 王警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研究从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和丰富度四方面,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河北省围场县红松控自然保护区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核心区中央地带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最小,而生... 本研究从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和丰富度四方面,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河北省围场县红松控自然保护区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核心区中央地带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最小,而生态优势度最大;核心区与缓冲区过渡地带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最小;临近牧民居住区的实验区其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丰富度均超下降,但均匀度上升。聚类分析将九个样地划分为五个组,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过渡地带以及临近牧民居住区的实验区被单独划分成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植物多样性 草地管理
下载PDF
不同管理对山地草甸植物空间分布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连方 王培 +1 位作者 王警龙 宋国兴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0-36,共7页
研究不同管理措施对山地草甸类自然保护区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 ,7月中下旬生物量最高 ,但各经济类群出现的时间不同。地下生物总量远远超过地上部 ,其中杂类草、禾草和莎草的根量大于地上生物量 ,而... 研究不同管理措施对山地草甸类自然保护区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 ,7月中下旬生物量最高 ,但各经济类群出现的时间不同。地下生物总量远远超过地上部 ,其中杂类草、禾草和莎草的根量大于地上生物量 ,而豆科和菊科植物则相反。缓冲区的杂类草最多 ,而核心区和实验区的禾草和莎草最多。核心区地上枯死物总量与地上部接近。实验区地上及地下枯死物较少。不同管理措施对株高的影响较大 ,而对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同一植物在不同分区 ,株高和根长各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生物量 根系 株高 草甸管理 植物空间分布
下载PDF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群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连芳 王培 +2 位作者 王警龙 相翠萍 宋国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08-1211,共4页
采用分形几何学的方法对老芒麦 ( Elymussibiricus)种群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某一时刻老芒麦不同植株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 ,7月 6日的分形维数最大 ,为 1 .50 54;6月 1 6日、7月 31日以及 ... 采用分形几何学的方法对老芒麦 ( Elymussibiricus)种群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某一时刻老芒麦不同植株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 ,7月 6日的分形维数最大 ,为 1 .50 54;6月 1 6日、7月 31日以及 8月 1 0日的分形维数较小 ,分别为 0 .70 0 1、0 .4 675和 0 .34 2 8。2 )虽然在整个生长季内 ,老芒麦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对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但仍然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3)老芒麦株高在 2 0~ 59cm尺度范围内 ,双对数半方差图存在明显的 2个线性区域 ,反映出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异质性。 4 )高度间隔为 4 cm以下的分形维数为 1 .634 65,高度间隔大于 4 cm时的分形维数为 1 .0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生物量 株高 分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