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小欣 侯江锐 +1 位作者 何丽 李娜 《河北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61-65,共5页
该文以河北省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掌握了全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分析了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及41个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结合河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经验,总结了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 该文以河北省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掌握了全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分析了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及41个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结合河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经验,总结了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当前建设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背景,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自然保护区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小欣 胡玉雪 +3 位作者 侯江锐 王圆圆 刘彦泽 张艳侠 《河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化改革的基础,该文以河北雾灵山涉及的4类自然保护地为例,按照整合优化要求,梳理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存在的批建面积与矢量不符、交叉重叠严重、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管理机构不健全...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化改革的基础,该文以河北雾灵山涉及的4类自然保护地为例,按照整合优化要求,梳理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存在的批建面积与矢量不符、交叉重叠严重、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从“整合交叉重叠、解决冲突矛盾、填补保护空缺、优化保护边界”入手,提出了整合优化方案,同时探讨了在整合优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有效解决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实现自然保护地的高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雾灵山
下载PDF
低山丘陵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育博 朱永明 杨尧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第3期245-253,共9页
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以卢龙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4个层次共20个评价指标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 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以卢龙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4个层次共20个评价指标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卢龙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卢龙县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承载力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中等级承载力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7.39%,较低等级承载力面积占比为12.61%。卢龙县各乡镇自然条件承载力以中等级别为主,自然资源承载力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生态环境承载力高的地区主要出现在东北、东南部低山区,社会经济承载力共有9个乡镇评价等级为较低,仅有石门镇、卢龙镇和刘田各庄镇评价等级为中等及以上。研究结果对于丰富较小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可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卢龙县
下载PDF
河北省湿地监测与评价工作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民 《河北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58-59,66,共3页
湿地监测与评价是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该文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借鉴有关省市经验,通过分析影响湿地监测与评价的主要因素,对河北省湿地监测与评价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制定符合河北省实际的湿地监测和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湿地 监测 评价 探索
下载PDF
河北省衡水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调查研究
5
作者 王振鹏 曹亚辉 +9 位作者 董民 景福军 袁雅心 孙雅薇 刘长天 杨尧 王建营 张兆东 张余广 刘蒙蒙 《河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4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该研究采用现场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衡水湖湿地保护区内居民及湿地管理人员等实际利益关联方开展衡水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现状调查,通过分析、归...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4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该研究采用现场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衡水湖湿地保护区内居民及湿地管理人员等实际利益关联方开展衡水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现状调查,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其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生态效益补偿优化建议,为制定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有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效益 生态补偿
下载PDF
短期氮添加对草地植被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袁雅心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54-57,共4页
为探究短期氮添加对草地植被群落多度及高度的影响,选取赖草、碱茅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浓度(0、5、10、15 gN/m^(2)),分析了不同月份中植被的生长特征及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植被群落多度及高度随月份的增加而增加;②短期... 为探究短期氮添加对草地植被群落多度及高度的影响,选取赖草、碱茅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浓度(0、5、10、15 gN/m^(2)),分析了不同月份中植被的生长特征及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植被群落多度及高度随月份的增加而增加;②短期氮添加显著增加了赖草的群落多度,降低了碱茅的群落多度;③短期氮添加增加了赖草与碱茅的群落高度。草地植被群落受到短期氮添加的影响,该结果为促进草地生态恢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氮添加 群落多度 群落高度
下载PDF
1949年以来中国林业管理体系变迁及国际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旭峰 孟贵 +2 位作者 吴水荣 余洋婷 朱安明 《林草政策研究》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业管理制度与治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从中国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及其变迁、国家林业管理纵向体系、国家林业部门行政主官的政治维度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全面揭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业管理制度与治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从中国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及其变迁、国家林业管理纵向体系、国家林业部门行政主官的政治维度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全面揭示1949年以来中国林业管理体系的发展演变;同时,与美国、德国林业管理体系做简要对比,以期寻求共识为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中国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在70年里数次变迁,前期较为频繁,后期逐渐稳定;其变迁历程基本与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相适应,宏观调控职能不断凸显,直接市场干预逐渐弱化;核心工作职责从经济生产逐步转向生态建设,从单一森林生态系统转变为“三大生态系统一个生物多样性”;以“独立”管理林业事务为主,但近年来不断向自然资源统筹管理体系融入;林业管理结构整体保持“条块结合”不变,但从“条条为主”转变为“以块为主”;纵向体系基本稳定,依托于国家行政区划层级从中央向地方、基层不断延伸,从上到下的政策传导机制非常成熟,占有主导地位;从下到上的反馈机制与从外到内的建言献策机制逐步发展;行政主官的政治维度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保障了林业在国家宏观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与国际林业管理体系的比较表明,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背景下,林业资源管理呈现出向自然资源整体管理整合或向生态管理融入的趋势。该研究可为中国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管理 变迁 政治维度 国际比较 中国
下载PDF
我国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尧 朱永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2,共4页
在2021年10月11-15日于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上,我国宣布正式设立大熊猫、三江源、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到了23万平方千米,涵盖了我国陆地区域30... 在2021年10月11-15日于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上,我国宣布正式设立大熊猫、三江源、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到了23万平方千米,涵盖了我国陆地区域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从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在全国10多个地区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管理体制机制、生态保护模式、社区融合发展等取得了积极成效。鉴于当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国家公园正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体制 《生物多样性公约》 管理体制机制 陆地区域 社区融合 三江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模式
下载PDF
湿地公园规划策略浅析——以龙泉湖湿地公园为例
9
作者 刘长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9期353-354,共2页
湿地公园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公园相比湿地公园内水域面积更大,供游人休闲娱乐之余兼有湿地科普宣教、生态观光、发扬湿地文化等功能。其更为重视生态营造,对自然环境有较高的价值。目前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上存在对湿地本身特色突出... 湿地公园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公园相比湿地公园内水域面积更大,供游人休闲娱乐之余兼有湿地科普宣教、生态观光、发扬湿地文化等功能。其更为重视生态营造,对自然环境有较高的价值。目前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上存在对湿地本身特色突出不够、科普宣教形式单一、后期维护及运营乏力等等问题,本文以石家庄龙泉湖湿地公园为例,分析其规划策略,探讨其规划优劣与得失,对当前湿地公园建设提出规划建议,展望了湿地公园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规划策略 自然生态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福祉——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福祉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尧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28,共1页
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处于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湿地的生物种类更加丰富、独特且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湿地... 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处于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湿地的生物种类更加丰富、独特且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湿地中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容易受到自然或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湿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容易遭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种类 地理要素 大气圈 物质循环 能量交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