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腹腔穿刺方法减少穿刺孔渗液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庆飞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李会玲 韩泉 李翔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 观察改良后穿刺方法在减少腹腔积液患者穿刺留置引流管期间穿刺孔渗液的效果。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各类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均采用腹腔穿刺留置引流管方法放腹水治疗,其中40... 目的 观察改良后穿刺方法在减少腹腔积液患者穿刺留置引流管期间穿刺孔渗液的效果。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各类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均采用腹腔穿刺留置引流管方法放腹水治疗,其中40例患者常规穿刺后常规处理,设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在穿刺孔周围进行加固穿刺缝合,设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穿刺孔渗液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置管期间发生穿刺孔每日发生渗液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7天内发生缝线断裂2例,发生皮肤割伤1例,皮肤红肿5例;对照组发生皮肤红肿4例;2组均无腹膜炎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对2组患者均采用超声确认患者腹腔积液量,以液性暗区深度作为分组依据,对照组及干预组组内再分组,分为中量积液组和大量积液组,观察7 d,每日发生穿刺孔渗液的患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积液患者进行加固缝合后发生引穿刺孔渗液的机会明显减少,不增加腹膜炎发生概率,且腹腔积液量多少与穿刺孔是否发生渗液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穿刺 引流管 穿刺孔 渗液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结合体位改变对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腹水的影响
2
作者 王东升 李会玲 +2 位作者 郭庆飞 韩泉 李翔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0期3151-315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结合患者体位改变中心静脉导管在腹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不同病因导致腹水的22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113例腹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患者体位改变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腹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结合患者体位改变中心静脉导管在腹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不同病因导致腹水的22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113例腹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患者体位改变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腹水,对照组对113例腹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腹水,观察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患者体位改变中心静脉导管在腹水治疗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患者体位改变 中心静脉导管 腹腔积液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腹腔引流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会玲 韩泉 +2 位作者 王东升 郭庆飞 李翔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3667-3669,3673,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腹腔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0月实施超声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的151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均分原则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 目的 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腹腔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0月实施超声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的151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均分原则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患者腹腔引流的脱出率、堵塞率、感染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情况,责任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腔引流管脱出率、堵塞率、感染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早期离床活动率高于对照组,护士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对照组牢固,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腹腔引流管的脱管率、堵塞率、感染率,有效提高腹腔引流管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措施 腹腔引流 护理
下载PDF
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董云伟 刘春浩 +12 位作者 胡神保 张磊 杨进宝 刘跃武 梁峰 石华 刘子文 陈革 陈曙光 商中华 孙庆贺 李延龙 李小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风险。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风险。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4265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确定临床病理特征是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65例PTC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3059例(71.7%),伴CLT者1010例(23.7%).合并CLT的PTC患者中,女性909例(90%)、中位数年龄43岁、中位肿瘤长径0.8cm、多发病灶624例(61.8%),被膜侵犯422例(41.8%),淋巴结转移429例(42.5%),大量淋巴结转移133例(13.2%)。与未合并CLT的PTC患者相比,合并CLT的PTC患者,女性比例多(90.0%比70.2%,P<0.001);中位年龄低(43岁比44岁,P=0.001);淋巴结转移率低(42.5%比50.9%,P<0.001);肿瘤长径、多发病灶比例、被膜侵犯率、大量淋巴结转移率并无显明差异(0.8cm比0.7cm,61.8%比62.9%,41.8%比42.1%,13.2%比14.5%,均P>0.05)o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CLT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OR=0.713,95%CI 0.609-0.835,P<0.001),但不是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44,95%CI 0.750-1.188,P=0.621)。结论CLT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但是发生转移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数量并未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