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典型农作物秸秆组成及燃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赵文霞
杨朝旭
刘帅
任爱玲
-
机构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挥发性有机物与恶臭污染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省vocs与恶臭污染防治工程实验室
-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1-927,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207907)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6208144)~~
-
文摘
为了探讨我国典型区域典型农作物秸秆的组成及燃烧特性,在典型农作物种植区(河北省和吉林省)选择了三种典型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对其进行组分分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纤维组成),借助差热-热重仪对其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秸秆中水稻秸秆灰分和综纤维素含量最高,小麦秸秆中S、Hg含量最高,其他工业分析(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元素(C、H、O、N)组成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升温速率下,三种秸秆的TG和DTG曲线总体趋势相似,两个明显的失重峰分别对应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阶段、固定碳燃烧阶段,且前者的失重率远高于后者;同一升温速率下,三种秸秆在低温燃烧区(挥发分析出和燃烧)的最大失重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而高温燃烧区(固定碳的燃烧)玉米和水稻秸秆的最大失重率没有明显差别,均高于小麦秸秆。秸秆低温区燃烧和高温区燃烧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级燃烧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三种秸秆具有高挥发分、低灰分(水稻秸秆除外)、低硫的特点;秸秆的燃烧失重主要是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其次是固定碳的燃烧,而水分蒸发贡献量最少;快速失重峰形不仅与秸秆的组成有关,还与挥发分初析温度高低有关;双组分分阶段反应模型能够科学地描述农作物秸秆的燃烧动力学过程。
-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组成
热重分析
燃烧动力学
最大失重率
-
Keywords
crop straws
compositions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combustion dynamics
maximum weight loss rate
-
分类号
X7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庆大霉素菌渣炭的制备及吸附丙酮气体的性能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赵文霞
王克强
杨朝旭
任爱玲
杜红霞
-
机构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省vocs与恶臭污染防治工程实验室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39,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20790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C23B04-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51708170)
河北省自然基金(E2016208144)
-
文摘
以庆大霉素菌渣为原料,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了化学活化剂-碳酸钾(K2CO3)对菌渣热解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菌渣制备活性炭的活化温度范围。借助SEM、BET和FTIR等表征手段,以碘吸附值和BET比表面积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庆大霉素菌渣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以丙酮气体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该菌渣炭对丙酮气体的吸附净化性能,并对其等温吸附过程进行了理论模型探讨。研究结果表明,K2CO3对庆大霉素菌渣低温段的热解起催化作用,而对其高温段的热解则起抑制作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活化比1∶3、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 h),所制得菌渣炭具有良好的微孔和中孔结构,BET比表面积为718.6 m2/g,碘吸附值为1 119.3mg/g。菌渣炭对丙酮气体吸附性能良好,实验条件下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0.317 g/g,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且后者优于前者。
-
关键词
庆大霉素菌渣
组成特性
活性炭
制备
丙酮气体
性能
-
Keywords
gentamycin bacteria residue
composition properties
activated carbon
preparation
acetone gas
characterizations
-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UV/H_2O_2协同净化丙酮气体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赵文霞
康汇
任爱玲
王克强
么瑞静
-
机构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省voc与恶臭污染防治工程实验室
-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65-2870,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C23B04-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207907)
+2 种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6208144)
河北省科技厅大气专项(14273712D)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ZD2014101)
-
文摘
丙酮气体是制药行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选取丙酮气体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双氧水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及其联合UV对丙酮气体的净化性能,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净化后气相和液相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氧化体系的pH为3左右,氧化还原电位介于400~450 mV之间,丙酮气体进气浓度为650~670 mg·m^(-3)时,丙酮气体的去除效率最高,达85%以上;辅助UV光照,有利于氧化性极强的·OH的产生,可有效提高丙酮气体的去除率近8%。产物相中除未反应的丙酮和少量乙酸外,无其他中间产物被检出。
-
关键词
双氧水
UV
丙酮气体
协同净化
最佳工艺条件
机理
-
Keywords
H2O2
UV
aceton gas
synergistic purification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mechanism
-
分类号
X78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