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精神——燕赵文学艺术之魂——文学艺术对河北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培育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建生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自古河北的文学艺术创作,对传承燕赵人文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在锻造河北当代人文精神过程中,文学艺术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河北当代人文精神 文学艺术
下载PDF
由科学与人权并重到德赛两先生并举——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的重要转折,兼论鲁迅的启蒙思想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永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17,共14页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思想特征 陈独秀 五四运动史 人权 鲁迅 启蒙思想
下载PDF
当代文学的市场化倾向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伟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了诸多变化,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和人力的商业导控。当代文学共时于这一社会文化语境,在内容与形式上以及创作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都明显地表现着市场化倾向。市场化倾向本...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了诸多变化,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和人力的商业导控。当代文学共时于这一社会文化语境,在内容与形式上以及创作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都明显地表现着市场化倾向。市场化倾向本身没有本质的错误,问题在于创作主体与它的中介“行业”在思想文化、审美情感方面的准备不足,其对文学独立的精神价值与审美特质产生了一定的损害。当代文学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定位及发展,尚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明晰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市场化倾向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悲悯众生 追慕和谐——论汪曾祺及其文学世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川平 《商洛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3-64,共12页
以汪曾祺一生主要经历和短篇小说、散文等代表性作品为研究对象,就其探寻人情、人性、人生的广度、深度等方面,综论其主要文学成就,包括他对世俗人物的人生样态所作的侧重地域和风俗文化特点的精彩描写,他对梨园子弟这一职业群体的独特... 以汪曾祺一生主要经历和短篇小说、散文等代表性作品为研究对象,就其探寻人情、人性、人生的广度、深度等方面,综论其主要文学成就,包括他对世俗人物的人生样态所作的侧重地域和风俗文化特点的精彩描写,他对梨园子弟这一职业群体的独特关照和深入挖掘等加以详细论述和剖析,导出其以悲悯众生、追慕和谐为核心的人生观和文学观。汪曾祺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艺术的探索,在小说的结构、语言等方面有独到的体悟和贡献,形成了短小精悍、言简意丰的风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短篇小说 人情 人性 人生 悲悯 和谐
下载PDF
丁玲研究的意义
5
作者 张永泉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第9期150-154,共5页
关键词 丁玲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 现代知识分子 文学创作 现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鲁迅的复古与反复古--寻找鲁迅的历史方位研究之一
6
作者 张永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8-44,共7页
鲁迅的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复古向反复古的根本转变,语言文字观的转变则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文章具体论述了鲁迅语言文字观的转变过程及文化内涵,从而指出,鲁迅文化思想的伟大转折,鲁迅历史角色的最后定位,是在十年沉默期间经过地狱般... 鲁迅的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复古向反复古的根本转变,语言文字观的转变则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文章具体论述了鲁迅语言文字观的转变过程及文化内涵,从而指出,鲁迅文化思想的伟大转折,鲁迅历史角色的最后定位,是在十年沉默期间经过地狱般的逼拶与煎熬,经过痛苦的观察与思考,才在1917年得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白话文 复古倾向 反复古倾向 鲁迅 历史方位 文学评论 文化思想 鲁迅研究 文学创作 历史角色
下载PDF
文学应唱响主旋律——谈文学创作的主旋律与多样化
7
作者 黄建生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1年第3期22-23,共2页
市场文化境遇中 ,文学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世俗化、私人化写作弥漫。针对现状 ,文章呼唤作家应深入生活 ,把握时代主旋律 ,塑造社会转型期的崇高人格 。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主旋律 多样化 世俗化 私人化 崇高人格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下载PDF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 被引量:10
8
作者 杜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41,共4页
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们登上文坛,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为这些“ 革命女性”准备现实的土壤。1929年,长篇小说《韦护》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女性”向 “女性革命”的转变。在这里,为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丁玲不惜用大量笔... 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们登上文坛,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为这些“ 革命女性”准备现实的土壤。1929年,长篇小说《韦护》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女性”向 “女性革命”的转变。在这里,为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丁玲不惜用大量笔墨礼赞爱情。但 丁玲毕竟是忠实于自我的作家,到延安后,1942年3月8日前写下的《“三八节”有感》标志 着丁玲对女性解放的探寻已经超越了革命的现实功利层面,又回到人性解放的大主题上来。 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之后,丁玲的女性观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她的创作向往 在“人”的意义上建构真实的女性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女性解放 文学创作 主题 女性观
下载PDF
从天地观看鲁迅早期文化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10,共7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化思想 观看 早期思想 前期 相对 时期 发掘 年代 天地
下载PDF
论韩愈《琴操》组诗创作的明道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95,163,共8页
《琴操》组诗创作是韩愈作为思想家自觉的修辞立言行为。此行为在表达韩愈怨恨失意之情绪及乐道守操之品格的同时,也实现了其以具体言论阐明自己道德理想并以此来影响世人的政治用途,可谓之为"诗以明道"。他之所以于古乐府中... 《琴操》组诗创作是韩愈作为思想家自觉的修辞立言行为。此行为在表达韩愈怨恨失意之情绪及乐道守操之品格的同时,也实现了其以具体言论阐明自己道德理想并以此来影响世人的政治用途,可谓之为"诗以明道"。他之所以于古乐府中独选十首《琴操》进行摹拟创作,则是因为这些上古琴歌以音乐歌诗形式向后人透露了中国古代特有的、成型而稳定的士人人格类型,传达了仁亲爱民的政治思想,蕴含了浓厚的儒家伦理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琴操 本事 明道意识
下载PDF
求知者和智慧遭遇困境的寓言——解析王小波的长篇小说《寻找无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川平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3-8,95,共7页
王小波的《寻找无双》堪称求知者和智慧本身遭遇合法性危机的一则深邃寓言,其困境包括严密监管的官方意志和权力规训、求知者遭遇的道德围剿和经济制裁、求知者本身的误入歧途和自我迷失等,这深刻揭示了求证确定性的重重阻力,并籍此批... 王小波的《寻找无双》堪称求知者和智慧本身遭遇合法性危机的一则深邃寓言,其困境包括严密监管的官方意志和权力规训、求知者遭遇的道德围剿和经济制裁、求知者本身的误入歧途和自我迷失等,这深刻揭示了求证确定性的重重阻力,并籍此批判了中国文化反智倾向的严重弊端,"寻找无双"的过程成功模拟了求知者和智慧试图突出重围的艰辛历程,这种寓言式的隐喻表达蕴含着多重文化和主体建构的深意,值得深入剖析和追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寻找无双 求知 智慧 寓言
下载PDF
论唐诗入乐的三种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回 张璐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2-88,共7页
根据歌辞与音乐产生先后的不同,唐诗的入乐可分作由乐以定词、选词以配乐与因诗以作曲三种情况。不管何种入乐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文人与乐人互相成就的关系;而且同一曲调的不同歌辞,有时还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入乐。唐代的宫... 根据歌辞与音乐产生先后的不同,唐诗的入乐可分作由乐以定词、选词以配乐与因诗以作曲三种情况。不管何种入乐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文人与乐人互相成就的关系;而且同一曲调的不同歌辞,有时还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入乐。唐代的宫中集体创作多以生产入乐歌词为目的,歌词与乐曲往往差不多同时创制,故而要求歌词与音乐双方能够很容易地匹配起来,使得讲求声律、极易入乐的近体诗在唐代成了一代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乐以定词 选词以配乐 因诗以作曲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间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恩兵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8期129-134,共6页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尴尬困窘缺失鲜活生命体验的群体,正如《人》中所描写的具有强烈寓意的"他""没有根,也没有系住的地方/他命运多桀,只有无休止的纷扰/在这个地球上四处奔忙/知道有一个家,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20世纪 人文 生命体验 《人》 尴尬
下载PDF
阶级话语的转换与形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维国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7-58,61,共3页
文章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坛阶级话语的形成过程,认为这一话语模式由政治 领域转换而来,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文坛。苏区文学的文学史价值在于它将阶级话语这一 新的文学话语引入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
关键词 阶级话语 苏区 转换 形成
下载PDF
论董仲舒以“天命”论等为内核的服饰美学思想
15
作者 蔡子谔 《河北学刊》 2001年第5期46-50,共5页
董仲舒以“天命”论、“阴阳五行”说为其哲学认识论的,以“服制象天”、“象天之德”为其方法论的,以“爵弥盛者文弥缛”为其服制文饰法则等的服饰美学思想,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不可移易的“礼乐文化”的规定内涵和美学原则。
关键词 董仲舒 “天命”论 服饰美学思想 服制 礼制 服饰美学原则
下载PDF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目成因考
16
作者 向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1,共5页
对《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的立目原因,学界尚无人做过专门探讨。该文依据《杂曲歌辞序》中的理论界定,并结合杂曲歌辞中的具体收录情况,认为杂曲歌辞是郭茂倩在综合前代典籍乐府诗分类的基础上,对那些具有相同特征、能够自成体系的作品... 对《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的立目原因,学界尚无人做过专门探讨。该文依据《杂曲歌辞序》中的理论界定,并结合杂曲歌辞中的具体收录情况,认为杂曲歌辞是郭茂倩在综合前代典籍乐府诗分类的基础上,对那些具有相同特征、能够自成体系的作品排除之后剩下的那一部分俗乐歌辞,其所用的音乐都是与雅乐相对的杂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曲歌辞 俗乐 雅乐
下载PDF
赵匡胤祖籍与上世陵寝问题辩证
17
作者 王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6-90,共5页
宋人史料记赵匡胤高祖(僖祖)“生于涿,长于燕”、“生于燕蓟”,井记其高、曾、祖三代祖先皆葬幽州;而涿州历史上长期隶属幽州,且曾为幽州治所,井与古幽州另一处治所蓟(今北京市大兴县)紧相毗连。由此可知,一直为史学界认可的赵匡胤祖籍... 宋人史料记赵匡胤高祖(僖祖)“生于涿,长于燕”、“生于燕蓟”,井记其高、曾、祖三代祖先皆葬幽州;而涿州历史上长期隶属幽州,且曾为幽州治所,井与古幽州另一处治所蓟(今北京市大兴县)紧相毗连。由此可知,一直为史学界认可的赵匡胤祖籍“涿州说”不误。“保州说”虽亦有史料记载,实因赵匡胤祖母刘氏为保州人,在战乱中归宁保州并教养所携子孙直至亡故,于是赵匡胤叔伯辈中有落居保州一支,其为赵宋近亲宗族,非为赵氏祖籍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匡胤 祖籍 陵寝 幽州 涿州 保州
下载PDF
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抗战文艺思想
18
作者 郑恩兵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0期14-16,共3页
具有经典意义的毛泽东抗战文艺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家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基础之上的,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它的提出始终是基于与时俱进的思想根基之上的,毛泽东没有被陈腐的理论教条所迷醉,清醒、理智地从实... 具有经典意义的毛泽东抗战文艺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家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基础之上的,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它的提出始终是基于与时俱进的思想根基之上的,毛泽东没有被陈腐的理论教条所迷醉,清醒、理智地从实际出发,从时代的具体历史语境着眼,建构以抗战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体系,从而使文艺最终成为抗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艺思想 抗战 农民
下载PDF
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在当下创作实践中的价值涵化
19
作者 方伟 《抗战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它与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是否可以有着借鉴和交融的关系?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特定的精神价值——它以生命感和生命力为基础的崇高感、崇高美,创新与创造的人文激情,创作主体的主观要求与接...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它与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是否可以有着借鉴和交融的关系?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特定的精神价值——它以生命感和生命力为基础的崇高感、崇高美,创新与创造的人文激情,创作主体的主观要求与接受层面主动介入的大众性——对于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有鉴于当下文学艺术边缘化的现实和其自身在与文化市场接轨过程中负面因素的增加,解放区抗战文艺特定的精神价值,在今天就更加有了判断与认知的迫切、转化与实现的需要。作为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的首要特质,崇高感和崇高美应成为今天文学艺术实践与理论建构的审美基石;解放区抗战文艺的创造和创新精神,表现出在战争条件下中华民族的自我接续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开掘与爆发能力,对此,在今天的文学艺术实践中,之于创新理念的必然实施不仅有了更多的理性认同,而且有着必定延续借鉴的历史因由与心理情感的主观诉求;解放区抗战文艺的大众性是由战争本质所决定的,而它的多样性也是建立在大众性基础之上的,面对今天文艺创作实践多方面、多样性和多向度的发展,对大众性应该有着现代性和社会人文状况不断深化的阐释——社会人口结构的持续阶层化,为大众性的当下认知和实际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抗战文艺 文艺精神 当下创作实践 价值涵化
下载PDF
试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混茫美
20
作者 张川平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69-72,110,共5页
以《浮躁》、《废都》、《白夜》等为例,从人物性格、网状结构、哲学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分析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特征—混茫美,并论述了这一特征对小说创作的新意和叙事学价值。
关键词 贾平凹 混茫 网状结构 哲学内涵 写作技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