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学史诠释之方法论考察——以熊十力“释经法”为中心
1
作者 聂民玉 石永超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00,共8页
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为"六经",中国哲学史大都以对传统典籍"六经"的诠释而展开。这六部经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续不绝,相对于其他文明古国来讲,主要的就是源于不断地对"... 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为"六经",中国哲学史大都以对传统典籍"六经"的诠释而展开。这六部经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续不绝,相对于其他文明古国来讲,主要的就是源于不断地对"六经"进行阐释的结果,因此,探讨诠释"六经"的"方法论"尤为重要。自近代以来,学者们不断地借鉴诠释传统经学的"方法论",以"现代哲学"的眼光和方法来重新审视传统经学史的材料,使经学史的材料成为建构自己思想体系的重要学术资源,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熊十力先生也不例外,为了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也离不开对"六经"进行诠释,这势必会产生阐释经学的"方法论"的问题。熊先生以"譬喻"和"辨伪"法为武器,开始了对"六经"的阐释,并建构了自己的"道德形上学"体系,因之而成为"现代儒学三圣"。当然,熊先生的"释经法"乃至整个中国经学史的诠释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学史 诠释方法 熊十力 “譬喻” “辨伪” 局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