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农学类教学水平的探讨——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1
作者 杨敏 《湖北农机化》 2021年第4期82-83,共2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高校农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提高农学专业人才技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高校农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提高农学专业人才技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类教育体系改革为例,基于农业类人才培养现状,依据该校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针,借助农学院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提出了创新农学类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和合理性建议,以期为中国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借鉴,为培养农学类应用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类 应用型人才 高校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地方高校农科类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余金咏 杨娟 +4 位作者 史凤玉 王健 冯丽娜 董永红 周印富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87-90,共4页
本研究以全国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对涉农学科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进行了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走访研究法及案例和实证研究法进行了探究和实践,报告了涉农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衔接不是完... 本研究以全国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对涉农学科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进行了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走访研究法及案例和实证研究法进行了探究和实践,报告了涉农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衔接不是完全紧密,现有的教学资源更新程度不是太高,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现状,并提出了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农科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提高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农科类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教学资源建设
下载PDF
高校本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基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调查
3
作者 马玉玲 马静 郭振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90-93,共4页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三个校区1959名学生的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特征。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存在较普遍,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行为包括上课沉默、发呆、玩手机和打瞌睡或睡觉;不...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三个校区1959名学生的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特征。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存在较普遍,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行为包括上课沉默、发呆、玩手机和打瞌睡或睡觉;不同年级、不同家庭、不同户口等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特征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堂问题行为 类型 特征
下载PDF
实现农科学子实践育人的路径探析——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参加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秀敏 张红新 贠小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5期100-101,共2页
脱贫攻坚,农科院校责无旁贷,农科学子更是使命在肩。而现今农科院校陷入招生困难、学生就业严峻的窘境。究其原因在于较多农科学子属于调剂入学、专业思想不稳定,学农不爱农、自我认识能力薄弱,择业思想和择业技能准备不足,学生与就业... 脱贫攻坚,农科院校责无旁贷,农科学子更是使命在肩。而现今农科院校陷入招生困难、学生就业严峻的窘境。究其原因在于较多农科学子属于调剂入学、专业思想不稳定,学农不爱农、自我认识能力薄弱,择业思想和择业技能准备不足,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的供需不匹配,等等。而极具专业特色的全国农科学子农科实践行动,在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基本功能基础上,通过学文化、走基层、察民情的机会和平台,用心去感受,用脚去丈量,引导农科学子客观的认识农业,加深使命在肩内涵的理解,打造农科学子"学以致思、学以致践、学以致用"学农、爱农的共同理想,增强他们事农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自豪感,真正做到"实践·成长·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学子 实践育人 社会实践
下载PDF
高校科研平台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亚珂 马斌 赵鹏 《河北农业》 2022年第9期48-49,共2页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中,有农业学科优势的高校是乡村事业发展中的排头兵。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是否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农业类高校自身所具备的科技实力则起决定性作用。高校作为一个平台,在社会和...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中,有农业学科优势的高校是乡村事业发展中的排头兵。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是否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农业类高校自身所具备的科技实力则起决定性作用。高校作为一个平台,在社会和科研人员之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农业类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高校科研机制的完备;二是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三是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乡村振兴 路径研究
下载PDF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大学生思政工作有机结合探析——以河北科师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素红 张敬丹 周印富 《才智》 2018年第34期71-71,共1页
本文从当前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些非法组织在大学校园中的活动特点出发,探讨了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 本文从当前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些非法组织在大学校园中的活动特点出发,探讨了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为例,从大学生思政课堂教育、日常课堂教学活动、新生始业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教育、党员活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家访活动、平安校园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全面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以点带面、四年不断线、整体推进的思政教育方式,全面提高了该院大学生防范、鉴别和抵御非法组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大学生思政教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原文传递
植保专业昆虫学系列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素红 路常宽 +1 位作者 董永红 周印富 《才智》 2018年第33期4-4,共1页
探索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实施顺序对学生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利影响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教学环节的... 探索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实施顺序对学生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利影响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课程考核方式的构建四方面探讨了植保专业昆虫学系列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课程标准构建 课程考核方式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三农”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调研
8
作者 李国林 张玉红 +1 位作者 蔡惠 韩金玲 《中国宽带》 2020年第10期130-130,133,共2页
乡村振兴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三农”科技推广人才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本文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村农民两个角度出发,对新媒体“三农”科技推广应用展开调查,总结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一系列新媒体“三农”科技推广... 乡村振兴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三农”科技推广人才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本文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村农民两个角度出发,对新媒体“三农”科技推广应用展开调查,总结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一系列新媒体“三农”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媒体 科技推广 人才队伍
下载PDF
农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敏 王健 +3 位作者 蔡爱军 齐艳玲 杨晴 秦保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6期250-250,252,共2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实验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学专业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复合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糯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萌 娄菲 +4 位作者 孟甜 王健 韩金玲 李向岭 段会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8期55-58,共4页
探讨复合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微生物菌剂在糯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京科糯768和农科糯336为试验材料,设单施复合肥(T1)、复合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T2)、复合肥减施10%和微生物菌剂配施(T3)、复合... 探讨复合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微生物菌剂在糯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京科糯768和农科糯336为试验材料,设单施复合肥(T1)、复合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T2)、复合肥减施10%和微生物菌剂配施(T3)、复合肥减施20%和微生物菌剂配施(T4)、复合肥减施30%和微生物菌剂配施(T5)、单施微生物菌剂(T6)6个处理,研究复合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京科糯768和农科糯336的鲜穗产量在T2处理下分别提高3%和5%、T3处理下分别提高1.4%和2%;T3处理下2个品种外观和品尝品质评分均高于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下京科糯768籽粒可溶性总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提高51.38%和9.43%,农科糯336籽粒可溶性总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提高25.54%和12.73%。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复合肥减施10%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处理(T3)是最佳的配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复合肥 微生物菌剂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河北昌黎县主要入海口水体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分析
11
作者 吴素霞 谢新宇 +4 位作者 范海荣 陈丽娜 靳常敏 崔悦 宋士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5-1154,共10页
为加强河北昌黎县近海水体环境保护和管理,在其境内主要入海口分别采集水样及表层沉积物,分析Cd、Pb、Cu等8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 为加强河北昌黎县近海水体环境保护和管理,在其境内主要入海口分别采集水样及表层沉积物,分析Cd、Pb、Cu等8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在3个入海口水体中的浓度大小顺序不尽相同,新开口重金属含量顺序为Ni>Cr>As>Pb>Zn>Cu>Hg>Cd,大蒲河口为Ni>As>Cr>Pb>Zn>Cu>Hg>Cd,东沙河口为Ni>Cr>As>Zn>Pb>Cd>Hg>Cu。8种重金属在各入海口含量差异较大,Ni含量最高,与《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第二类水质标准限值作对比,3个入海口Ni含量均达到重度污染。Pb在新开口达到重度污染,在大蒲河口为轻度污染,东沙河口未超标。Cr在新开口为轻度污染。Cd、Hg、Cu、Zn、As均未出现污染。在沉积物中检出的重金属中Cd在3个入海口均处于偏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新开口、大蒲河口和东沙河口分别为160.71、171.43、150.00,分别达到高度风险、高度风险和偏高度风险。重金属Cu和Ni在大蒲河口和东沙河口、Pb在新开口均出现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显示,新开口、大蒲河口和东沙河口均属于中度风险。从重金属贡献率来看,以Cd的贡献率为最大,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黎县 入海口 沉积物 重金属
下载PDF
冀东地区冬小麦施用微生物菌剂和复合肥对后茬夏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马浩雄 马继钰 +3 位作者 郭振清 李云 林小虎 韩玉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冀东地区冬小麦后茬夏谷的减肥增效施肥水平,在前茬小麦季设置12个微生物菌剂与复合肥配施处理,研究前茬冬小麦施肥的肥料后效对后茬谷子(冀谷42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茬谷子在前茬小麦300 kg/hm^(2)微生物... 为筛选出适合冀东地区冬小麦后茬夏谷的减肥增效施肥水平,在前茬小麦季设置12个微生物菌剂与复合肥配施处理,研究前茬冬小麦施肥的肥料后效对后茬谷子(冀谷42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茬谷子在前茬小麦30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为5971.38 kg/hm^(2),与15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相比0 kg/hm^(2)微生物菌剂+0 kg/hm^(2)复合肥、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产量分别提高30.88%,20.10%,5.41%。冀东地区前茬冬小麦施用常规复合肥水平675 kg/hm^(2)配施300 kg/hm^(2)微生物菌剂可获得最高的冬小麦-夏谷产量(7502.73 kg/hm^(2)-5971.3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肥料后效 谷子 冀东地区
下载PDF
旱黄瓜茎基腐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13
作者 金鸽 闵康 +5 位作者 陈怡铭 曹蜢 张宇萍 韩亚梅 高玉峰 贺字典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明确昌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针刺法对其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旱黄瓜茎基腐病原菌种类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拟轮枝... 为明确昌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针刺法对其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旱黄瓜茎基腐病原菌种类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该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NH_(4)NO_(3),致死温度为69℃,10 min;大型分生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25℃,小型分生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30℃;两种孢子生长的最适pH,碳源,氮源均为5.0,蔗糖,NH_(4)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黄瓜茎基腐病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下载PDF
三种助剂在防治板栗红蜘蛛中的减药效果研究
14
作者 王建华 赵德轩 +5 位作者 母时风 温晓蕾 赵春明 万肖英 白晓蒙 齐慧霞 《河北果树》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选用三种助剂和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混配进行板栗红蜘蛛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橙皮精油1500倍与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减量30%)混配,药后1 d和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4.91%、98.17%;矿物油800倍与20%阿维·螺螨酯... 选用三种助剂和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混配进行板栗红蜘蛛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橙皮精油1500倍与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减量30%)混配,药后1 d和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4.91%、98.17%;矿物油800倍与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减量30%)混配,药后1 d和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5.22%、98.42%;有机硅与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减量30%)混配,药后1 d和14 d的防效分别为94.5%、98.06%,均优于单用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常量)的防治效果,起到了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红蜘蛛 助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娄菲 左怿平 +6 位作者 李萌 代鑫萌 王健 韩金玲 吴舒 李向岭 段会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3-1064,共12页
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探索糯玉米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的最佳配施比例,为河北省鲜食糯玉米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21和2022年设置田间试验,以糯玉米品种斯达糯41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探索糯玉米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的最佳配施比例,为河北省鲜食糯玉米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21和2022年设置田间试验,以糯玉米品种斯达糯41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氮(T1)、常量化肥氮(T2)、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T3)、有机肥替代40%化肥氮(T4)、有机肥替代60%化肥氮(T5)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T6)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2处理相比,T3、T4和T5处理提高了糯玉米鲜果穗产量,分别增加3.08%、13.61%、3.20%;T3~T6处理下氮素利用效率降低,T3、T4和T5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加。与T2处理相比,T3~T5处理提高了糯玉米外观和品尝品质评分,其中T4处理总评分最高,这主要是因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增加了籽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改善了籽粒质构特性,籽粒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增加,内聚性降低。综上所述,在总施氮量为180 kg hm^(–2)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的比例为总施氮量40%时可以实现糯玉米鲜果穗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有机肥 产量 氮效率 籽粒品质
下载PDF
甘薯渣与毛蛋复配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姬东艳 李冰 +6 位作者 吉志新 韩媛媛 梁琪 乔亚科 刘学茹 蔡爱军 张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78-81,104,共5页
[目的]了解甘薯渣和毛蛋饲喂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甘薯渣和毛蛋的最佳配比。[方法]在温度25℃、湿度70%~80%、光周期L∶D=16∶8的饲养条件下,甘薯渣和毛蛋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复配,分析不同处理黑水虻的生长差异。[结果]10%带壳毛蛋... [目的]了解甘薯渣和毛蛋饲喂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甘薯渣和毛蛋的最佳配比。[方法]在温度25℃、湿度70%~80%、光周期L∶D=16∶8的饲养条件下,甘薯渣和毛蛋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复配,分析不同处理黑水虻的生长差异。[结果]10%带壳毛蛋+90%甘薯渣饲喂对黑水虻老熟幼虫体重、预蛹体重、预蛹体长、死亡率、化蛹率、饲料系数等都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预蛹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10%带壳毛蛋+90%甘薯渣能够显著促进黑水虻的生长发育(P<0.05)。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此配比进行饲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甘薯渣 毛蛋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生防菌Y26的鉴定、发酵优化及其杀线虫活性测定
17
作者 梅凤珍 周明超 +4 位作者 杨丹 李香风 孔令安 刘建斌 史凤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434,共11页
为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本实验室前期从黄瓜根际土壤分离出的一株细菌Y26,测定其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经发酵液处理后的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为95.12%,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3.51%,故菌株Y26可作为根结线虫生防菌资源;通过形态学观... 为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本实验室前期从黄瓜根际土壤分离出的一株细菌Y26,测定其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经发酵液处理后的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为95.12%,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3.51%,故菌株Y26可作为根结线虫生防菌资源;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Y26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Plackett-Burma法和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菌株Y26发酵优化的条件是:玉米粉2.14%,豆饼粉3%,K_(2)HPO_(4)0.57%,MgSO_(4)·7H_(2)O 0.21%,种龄12 h,pH为7.2,接种量2%,培养温度28℃,装瓶量为50 mL/250 mL,发酵优化后,菌液中芽胞浓度提高25.69%,10%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校正死亡率从优化前的78.03%提高到93.32%。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优化后的Y26菌液杀线虫活性显著提高,可作为杀线生物菌剂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短小芽胞杆菌 鉴定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近20年浙江省糯稻品种育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18
作者 赵考诚 黄玲玲 +7 位作者 余志平 郑梦兰 童喻浩 翟荣荣 叶靖 巫明明 韩金玲 叶胜海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糯米直链淀粉含量低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因而营养价值较高,是加工粽子、八宝粥等黏性小吃及酿造米酒的主要原料。本文对浙江审定的糯稻品种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梳理近20年浙江糯稻品种育种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浙江... 糯米直链淀粉含量低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因而营养价值较高,是加工粽子、八宝粥等黏性小吃及酿造米酒的主要原料。本文对浙江审定的糯稻品种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梳理近20年浙江糯稻品种育种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浙江糯稻品种选育数量占比较小,类型多以常规粳糯品种为主,专用性品种少;近10年选育的糯稻品种抗性表现不佳,品种穗数减少,而穗型趋向于大穗型,品种在品质和产量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良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了浙江糯稻品种选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育种现状 发展策略 浙江省
下载PDF
甘薯渣与不同辅料混配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
19
作者 李欣玥 吉志新 +7 位作者 赵春明 乔亚科 刘学茹 蔡爱军 张志伟 司增志 梁琪 韩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8-90,95,共4页
[目的]研究甘薯渣和不同辅料混配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甘薯渣为主要饲料,与麦麸、秸秆、干鸡粪和菌糠等8种辅料分别按照9∶1的质量比进行混配,测定黑水虻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甘薯渣和麦麸混配处理黑水虻老熟幼虫、预蛹... [目的]研究甘薯渣和不同辅料混配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甘薯渣为主要饲料,与麦麸、秸秆、干鸡粪和菌糠等8种辅料分别按照9∶1的质量比进行混配,测定黑水虻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甘薯渣和麦麸混配处理黑水虻老熟幼虫、预蛹体重最大,老熟幼虫体长最长,幼虫、预蛹历期最短,幼虫干重最大。[结论]利用甘薯渣饲喂黑水虻时,辅料宜优先选择麦麸、玉米秸秆、干鸡粪、菌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薯渣 养殖技术 资源利用
下载PDF
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演替研究综述
20
作者 郭莹 李志瑛 +4 位作者 翟荣荣 叶靖 王文颇 叶胜海 王健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早地开展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种植的品种基本涵盖了各种水稻类型,其中粳稻是主要的种植类型,尤其是晚粳稻。虽然自杂交水稻出现后,常规水稻面积占比日益减小,但由于晚粳稻兼顾产量和品质,...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早地开展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种植的品种基本涵盖了各种水稻类型,其中粳稻是主要的种植类型,尤其是晚粳稻。虽然自杂交水稻出现后,常规水稻面积占比日益减小,但由于晚粳稻兼顾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晚粳稻产量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以及千粒重来提高产量。除了产量的提高之外,稻米品质也成为了晚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现在的育种工作已经将米质作为重要育种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省近20 a通过审定的晚粳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性状变化,以期为浙江省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晚粳稻 品种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