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窦兴斌 何边 《大舞台》 2018年第5期99-104,共6页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工程,是涵养中华精神文明的"母亲河",近年来对别具物色的大运河(河北段)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推进。笔者认为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与传承应该与现代数字相结合,利用现代传播途径,提高...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工程,是涵养中华精神文明的"母亲河",近年来对别具物色的大运河(河北段)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推进。笔者认为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与传承应该与现代数字相结合,利用现代传播途径,提高对大运河非遗项目的发掘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运河 数字化 保护与传承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自然灾害题材电影叙事机制、镜像策略与意义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窦兴斌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3,共10页
世界电影并不缺少对自然灾害题材的发掘与呈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电影试图用独特的叙事模式和丰富的镜像语言艺术性地传达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电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叙事机制和镜像策略再现了新中国与自然灾... 世界电影并不缺少对自然灾害题材的发掘与呈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电影试图用独特的叙事模式和丰富的镜像语言艺术性地传达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电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叙事机制和镜像策略再现了新中国与自然灾害不断斗争、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自我反思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国当代自然灾害题材电影作为灾难类型电影的子类型片种在叙事机制与镜像运用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意系统与意义建构模式。藉此参照标准,中国当代自然灾害题材电影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到"文革"结束时"他者"叙事与政治意义的建构期、改革开放到新千年显性叙事和生存意识建构与凸显期、新世纪第一个10年多元化叙事与复杂的文化阐释期和进入"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叙事的彰显与多层意义表达并行期4个阶段。每个阶段自然灾害题材电影的叙事机制、镜像语言的呈现方式及意义建构模式既存在内在连续性与继承性特征,又存在其生成境遇的时代性特征。对中国当代自然灾害类题材电影进行历时性梳理与观照,旨在揭示繁复的自然灾害镜像下被遮蔽的、流动的意义,阐释中国自然灾害题材电影的创作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电影 自然灾害 叙事机制 镜像策略 意义建构 类型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