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分析方法综述:从基础到高阶
1
作者 张蒙 王志灵 +3 位作者 张昱城 马苓 李晶 侯中卫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元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科学领域。随着统计技术的发展,传统元分析已逐渐衍生出大量高阶研究方法。为使研究者和从业者及时捕捉其发展现状,本文全面探讨了元分析的原理、应用及最新... 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元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科学领域。随着统计技术的发展,传统元分析已逐渐衍生出大量高阶研究方法。为使研究者和从业者及时捕捉其发展现状,本文全面探讨了元分析的原理、应用及最新进展。首先,详细阐述了传统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及操作步骤。其次,归纳了传统元分析衍生出的高阶研究方法,包括:跨层次元分析、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及其他应用(如可复制性研究与大数据分析)等。最后,讨论了元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及局限性。本文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元分析方法概述,帮助研究者识别其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并有助于进一步改进该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析 高阶元分析 研究进展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京津冀一体化前后政策区空气质量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2
作者 杜辉 刘鑫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2014年和2020年市级层面的数据,首先利用ArcGIS绘制京津冀一体化之政策实施前后各市污染物的分布状况,然后利用改进的熵权法评价各市的空气质量,最后利用障碍度因子模型分析影响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2014年和2020年市级层面的数据,首先利用ArcGIS绘制京津冀一体化之政策实施前后各市污染物的分布状况,然后利用改进的熵权法评价各市的空气质量,最后利用障碍度因子模型分析影响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京津冀一体化后区域城市群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京津冀北部区域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南部区域;氮氧化物是当前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河北省的空气质量与京津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以上结果,建议:优化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发挥技术创新在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河北省内部创新能力,同时强化京津对河北省的技术支持,平衡区域内部发展差距。研究结论对于未来京津冀环境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环境污染 碳氧化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概念辨析、影响因素与组织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羽飞 刘兵 原长弘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辨析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突破性创新及颠覆性创新的异同,理清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特征;(2)基于“企业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构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因素模型;(3)基于参与主体的视角,归纳并总结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体、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主体、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四大类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组织模式。本研究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国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概念辨析 突破特征 影响因素 组织模式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个体时间焦虑的影响——基于延期毕业博士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志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以延期毕业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求学生涯的“关键时刻”对其主观时间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存制度下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紊乱与错位,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矛盾,从而在宏观结构层面造成博士生修...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以延期毕业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求学生涯的“关键时刻”对其主观时间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存制度下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紊乱与错位,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矛盾,从而在宏观结构层面造成博士生修业年限延长、学位论文完成率降低;无法在规定时间达成预期目标的延期群体,由于难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更为灵活的时间分配而深陷制度化的生存状态,进而导致道德承诺无法实现、他人期待无力满足和内在情绪难以言说。基于此,进一步从“时间观转向”和“道德处境优化”的角度探讨了个体能动性与高校培养系统相配合以重建时间感知的可能路径。研究对于揭示个体生命意义与社会事件的潜在关联、丰富“时间”的社会意涵以及引导生命历程遭遇挫折的群体进行积极的时间建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时间焦虑 延期毕业博士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