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EZH2和E钙黏素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一兵 卢鹤翔 +3 位作者 张欣然 许志香 孙娜 张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EZH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和20例乳腺增生组织中EZH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EZH2... 目的探讨EZH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和20例乳腺增生组织中EZH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EZH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高于乳腺增生组织(48.4%vs 10.0%,P<0.05);E-cad蛋白表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51.6%vs 80.0%,P<0.05)。EZH2和E-cad蛋白表达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病期晚、分化差和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EZH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07,P<0.05)。EZH2蛋白在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E-cadherin蛋白在转移淋巴结的表达高于原发灶(P<0.05)。结论 EZH2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EZH2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ZH2 E-CADHERIN 转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一兵 卢鹤翔 +4 位作者 张欣然 秦丽娟 董桂兰 孙娜 张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8-362,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E钙黏素(E-cad)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以及E-cad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探讨其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20例乳腺增生组织标本,采用...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E钙黏素(E-cad)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以及E-cad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探讨其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20例乳腺增生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cad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E-cad蛋白阳性表达以细胞膜为主,乳腺癌组织中E-ca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1.6%)低于乳腺增生组织(80.0%)(P<0.05);乳腺癌组织中E-cad基因甲基化率(62.9%)高于乳腺增生组织(35.0%)(P<0.05);乳腺癌组织中,E-cad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无关联(P>0.05);E-cad蛋白阴性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E-cad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76.7%)高于E-cad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组织(50.0%)(P<0.05)。结论:启动子甲基化导致的E-cad蛋白表达降低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联,E-cad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钙黏素 甲基化 预后 启动子
下载PDF
人胚胎主动脉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庄乾淑 张文健 +7 位作者 叶丽亚 刘虹麟 曹妍婷 成兰云 丁浩 娄晋宁 刘鹏 李建中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2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研究人胚胎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扩增及鉴定的方法,并评价其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为人胚胎血管来源EPCs作为干细胞技术治疗疾病的细胞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从14周龄流产人胚胎主动脉中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EPCs,用含... 目的研究人胚胎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扩增及鉴定的方法,并评价其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为人胚胎血管来源EPCs作为干细胞技术治疗疾病的细胞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从14周龄流产人胚胎主动脉中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EPCs,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低血清培养基体外扩增培养EPCs。分离培养的EPCs鉴定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细胞的特异标志CD133、CD34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培养的EPCs应用VEGF进行诱导分化,并评价其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结果分离的人胚胎主动脉EPCs细胞表达EPCs的标志分子CD133、CD34和VEGFR2。EPCs在体外特定低血清培养条件下表现很强的增殖能力。培养的EPCs细胞经过VEGF诱导后,细胞表达CD133明显降低,表达vWF、CD31和ELAM-1增强,并且体外成管能力和摄取Ac-LDL能力增强,表明细胞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人胚胎早期主动脉的EPCs具有很好的体外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可作为EPCs治疗疾病的细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主动脉 细胞分离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