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联合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门秀丽 赵利军 +3 位作者 孔小燕 赵霞 李克宁 张连元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模的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单用牛磺酸组(Tau组)、单用葛根素组(Pue组)和葛根素联合牛磺酸组(Pue+Tau组)。8周后,测4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模的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单用牛磺酸组(Tau组)、单用葛根素组(Pue组)和葛根素联合牛磺酸组(Pue+Tau组)。8周后,测4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葡萄糖(Glucose)、胰岛素(Insuli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及胰腺线粒体MDA、ROS及SO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的表达。结果:Tau组、Pue组及Pue+Tau组较DM组大鼠血浆SOD活性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均有显著升高,而Glucose、MDA、ROS及HbA1c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3个给药组大鼠胰腺线粒体MDA和ROS含量较DM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SOD活性均有显著升高,其中Pue+Tau组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M组大鼠胰岛细胞中PDX-1表达水平较低,Tau和Pue组胰岛细胞PDX-1表达上调,Pue+Tau组PDX-1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葛根素联合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上调PDX-1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牛磺酸 葛根素 胰腺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胰岛素 免疫组织化学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触珠蛋白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前后血清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宏杰 要瑞莉 +3 位作者 武慧丽 李常颖 王世鑫 赵化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43-144,178,共3页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触珠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蛋...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触珠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对血清触珠蛋白在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在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发现19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质点只见于SMAO休克后血清双向电泳图中;8个蛋白质点明显见于SMAO休克前的血清双向电泳图中。鉴定并验证了触珠蛋白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含量增高。结论:家兔SMAO休克后血清触珠蛋白含量增高,可能参与了SMAO休克后机体的代偿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鹏 吴静 +1 位作者 景友玲 门秀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对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文献报道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改善这些组织的内质网应激水平可以相应改善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对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文献报道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改善这些组织的内质网应激水平可以相应改善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改善糖尿病时的血糖水平,该文仅就内质网应激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内质网应激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载脂蛋白-A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及分类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常颖 李宏杰 +5 位作者 张婷 高宏生 畅继武 门秀丽 吴静 李建民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尿液载脂蛋白-A1(Apo-A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早期诊断及“两类癌”分类中的意义。方法设正常对照组(24例)、膀胱良性病变组(8例)、低恶性BUC组(24例)和高恶性BUC组(16例),根据4组间单例尿液标本的双向电泳(2-D... 目的探讨尿液载脂蛋白-A1(Apo-A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早期诊断及“两类癌”分类中的意义。方法设正常对照组(24例)、膀胱良性病变组(8例)、低恶性BUC组(24例)和高恶性BUC组(16例),根据4组间单例尿液标本的双向电泳(2-DE)图谱,挑选表达差异显著的Apo-A1,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该蛋白在4组尿液中的含量,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Apo-A1对BUC早期诊断和“两类癌”分类的最佳工作点(OOP)并进行临床正确性的验证,计算相应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在4组间Apo-A1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正常对照组和膀胱良性病变组间Apo-A1含量无明显差异,而在BUC组Apo-A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膀胱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恶性BUC组Apo-A1含量明显高于低恶性B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8.22ng/ml为临界点,可将BUC患者与非患者进行较好区分;以29.86ng/ml为临界点,可将低恶性BUC与高恶性BUC进行较好区分。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实验显示,以Apo-A1作为分子标志物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98/107)和85.7%(42/49);以Apo-A1作为分子标志物进行膀胱癌分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41/49)和89.7%(52/58)。结论Apo-A1有可能是BUC早期诊断及”两类癌”分类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1 膀胱尿路上皮癌 早期诊断 分子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