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高明 李伟哲 +8 位作者 李冬青 王艳秀 孙玉艳 刘英 赵剑秋 陈朔华 韩红锋 赵性泉 吴寿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血液生物化... 目的探讨不同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血液生物化学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为5440例。于2010~2011年度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4651例。依据2006~2007年健康体检时hs-CRP浓度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对影响baPWV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hs—CRP〈1mg/L(n=2682)、1mg/L≤hs—CRP〈3mg/L(n=1307)、hs—CRP〉3mg/L(n=662)各组平均baPWV分别为1505.82cm/s、1612.48cm/s、1671.04cm/s(P〈0.001);baPWV≥1400cm/s各组检出率分别为55.1%、64.8%、72.1%(P〈0.001);(2)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基线lg—CRP每增加一个单位,baPWV增加6.448cm/s(P=0.034);(3)影响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1mg/L组相比,hs.CRP〉3mg/L组为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其RR值为1.34(95%CI1.04~1.72)。结论随着基线hs—CRP浓度的升高,baPWV逐渐增加;血清hs.CRP〉3mg/L是总人群ba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人群中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玮 李雯 +4 位作者 赵剑秋 吴寿岭 王迈 蒋守芳 刘雪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及右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研究人群中具备<2项、2项、3项、4项、5项及>5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41.8%、35.8%、33.4%、31.4%、29.7%和25.2%。(2)与<2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相比,具有2项、3项、4项、5项及>5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检出风险(OR)分别为0.78、0.70、0.64、0.59、0.47。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项数越多,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预防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右锁骨下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胸腺五肽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邵仲达 张建新 +3 位作者 陈朔华 蔡立松 张小平 程爱国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6)、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组(模型组,n=24)、TP-5复苏组(TP-5组,n=24),在复苏后12h(T_1)、24h(T_2)、48h(T_3)、72h...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6)、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组(模型组,n=24)、TP-5复苏组(TP-5组,n=24),在复苏后12h(T_1)、24h(T_2)、48h(T_3)、72h(T_4)各时间窗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量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应用ELISA法测量肠道黏液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TP-5组病死率均为4.17%(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_(1~4)的CD_4^+、CD_4^+/CD_8^+、SIgA含量均明显下降,CD_8^+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TP-5组随复苏时间延长,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TP-5复苏治疗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免疫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失血性 免疫功能 胸腺五肽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大鼠
下载PDF
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高明 李俊娟 +8 位作者 吴云涛 王希柱 赵剑秋 侯金泓 李雯 陈朔华 李慧英 张东红 吴寿岭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3-396,共4页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空腹血糖(FPG)〈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FPG及睡眠资料完整的87540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2010~2011年度未参加体...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空腹血糖(FPG)〈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FPG及睡眠资料完整的87540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2010~2011年度未参加体检者、FPG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60715名。依据基线睡眠时间将观察对象分为睡眠时间不足组(〈7h/d)、睡眠时间充足组(7~9h/d)、睡眠时间过长组(≥9h/d)。结果显示,至2010—2011年度体检结束时,〈7h/d、7~9h/d和≥9h/d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5.49%、4.94%、5.61%(男性分别为5.70%、5.32%、6.27%;女性分别为4.49%、3.74%、3.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7—9h/d组比较,〈7h/d组、≥9h/d组新发糖尿病发生风险的RR值分别为1.09、1.28,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因素后,其新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也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间 糖尿病 风险
原文传递
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雪梅 李燕 +10 位作者 李晓庆 赵剑秋 李雯 黄玮 耿晓妍 邵丹 黄喆 杜鑫 牛伯晖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包括腔隙...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的5852名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2006-2007年度hsCRP测量值将研究对象分为hsCRP〈1、1~3、〉3~10mg/L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06年hsCRP水平与2010年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结果与hsCRP〈1mg/L组相比,hsCRP1~3、〉3~10mg/L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42.6%、50.4%比35.4%)、不稳定斑块检出率(24.0%、28.9%比17.0%)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TBS)[(3.05±1.86)、(3.48±1.82)比(2.65±1.76)]升高(均P〈0.05);按性别分组后,男性和女性hsCRP1~3、〉3~10mg/L组TBS均较hsCRP〈1mg/L组升高[男性(3.60±1.85)、(3.88±1.86)比(3.16±1.66);女性(2.34±1.62)、(2.97±1.63)比(1.90±1.63);均P〈0.05]。影响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饮酒后,hscRP为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均P〈0.05),hsCRP〉3~10mg/L组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发生风险为hsCRP〈1mg/L组的1.30倍(95%CI1.06~1.60)和1.37倍(1.05~1.79)。结论中老年人群中,hsCRP水平升高,未来发生颈动脉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的风险增加,hsCRP是颈部斑块以及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炎症
原文传递
视可尼喉镜经口不同径路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辉 刘鲲鹏 +3 位作者 赵诗斌 李成辉 贾乃光 薛富善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 研究视可尼(Shikani Optical Stylet,SOS)左侧磨牙入路、正中入路和右侧磨牙入路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岁~65岁,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 目的 研究视可尼(Shikani Optical Stylet,SOS)左侧磨牙入路、正中入路和右侧磨牙入路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岁~65岁,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左侧磨牙入路组(SL组,30例)、正中入路组(SM组,32例)和右侧磨牙入路组(SR组,3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不同径路实施SOS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观察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和二重指数(rate pressure product,RPP)的变化,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右侧磨牙入路经口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31±10)s]较左侧磨牙入路[(22±11)s]明显延长(P<0.05).麻醉诱导后,3组患者的BP[SL组:(94±15) mmHg/(59±10) mmHg(1 mmHg=0.133 kPa);SM组:(95±17) mmHg/(56±9) mmHg;SR组:(102±14) mmHg/(58±9) mmHg]和RPP[SL组:7 125±1 826;SM组:7 127±1 826;SR组:7 326±1 621]均较麻醉诱导前[SL组:(132±11) mmHg/(72±9) mmHg;SM组:(135±11) mmHg/(72±6) mmHg;SR组:(136±14) mmHg/(71±1) mmHg;RPP:SL组:10 718±3 256;SM组:10 717±2 256;SR组:10 728±1 738]明显降低(P<0.05).与麻醉诱导后[SL组:(194±15)mmHg/(159±10)mmHg,HR:(77±16)次/min;SM组:(95±17) mmHg/(56±9)mmHg,HR:(77±16)次/min;SR组:(102±14)mmHg/(58±9) mmHg,HR:(74±13)次/min; RPP:SL组:7 125±1 826;SM组:7 127±1 826;SR组:7 326±1 621]比较,气管插管后3组患者的BP[SL组:(110±19) mmHg/(68±16) mmHg;SM组:(107±18) mmHg/(69±13) mmHg;SR组:(125±16) mmHg/(75±10) mmHg]、HR[SL组:(93±13)次/min;SM组:(93±17)次/min;SR组:(87±13)次/min]和RPP(SL组:9 234±2 787;SM组:9 234±2 689;SR组:9772±1 885)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诱导前[SL组:(80±16)次/min;SM组:(79±9)次/min;SR组:(78±11)次/min]比较,3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的HR[SL组:(93±13)次/min;SM组:(93±17)次/min;SR组:(87±13)次/min]明显升高(P<0.05),且HR增快持续时间为1 min~3 min.与SL组[(110±19)mmHg]比较,SR组气管插管后即刻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25±16) mmHg]明显升高(P<0.05);与SM组[SBP:(107±18) mmHg;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69±13) mmHg]比较,SR组气管插管后即刻SBP[(125±16) mmHg]、DBP[(75±10) mmHg]明显升高,且气管插管后5 min时间点的SBP[SM组:(98±14) mmHg;SR组:(106±15)mmHg]明显升高(P<0.05).观察期SBP和HR变化率大于基础值30%的发生率在SL组分别为16.7%和46.7%,SM组分别为10%和50%,SR组分别为16.7%和33.3%,3组SBP大于基础值30%的发生率和RPP大于22 00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开始后和气管插管完成后SBP和HR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SOS经口不同径路气管插管时,左侧磨牙入路的操作时间最短;左侧磨牙入路和正中入路可引起类似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而右侧磨牙入路可引起较为剧烈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KANI喉镜 磨牙入路 经口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