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二坤 梁朝辉 +2 位作者 米中波 彭立威 徐彬 《河北中医》 2017年第10期1545-1549,1554,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姜黄素组,每组10只。通过枕大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造模成功30 min后,空白组、模型组均予二...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姜黄素组,每组10只。通过枕大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造模成功30 min后,空白组、模型组均予二甲基亚砜2 m L腹腔注射;尼莫地平组予注射用尼莫地平0.05 mg/kg(2 m L二甲基亚砜溶解)腹腔注射;姜黄素组予姜黄素300 mg/kg(2 m L二甲基亚砜溶解)腹腔注射。给药4 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变化和管壁厚度,记录各组大鼠基底动脉直径。结果模型组大鼠IL-1β、IL-6、TNF-α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基底动脉直径降低(P<0.05),说明造模成功。尼莫地平组、姜黄素组大鼠IL-1β、IL-6、TNF-α均低于模型组(P<0.05),基底动脉直径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治疗有效。姜黄素组大鼠IL-1β、IL-6、TNF-α均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基底动脉直径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说明姜黄素组治疗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姜黄素具有扩张颅内血管的作用,能降低炎性因子而发挥抗炎作用,可作为新的治疗CVS的药物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颅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尼莫地平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希 米中波 焦保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减压辅助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1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无光感的13例患者中,11例视力不同程度恢复(其中9例手术治疗,2例...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减压辅助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1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无光感的13例患者中,11例视力不同程度恢复(其中9例手术治疗,2例药物治疗);2例患者视力恢复差(治疗后仍无光感)。术前残存视力的6例患者,视力均有提高。结论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有明确手术指征时,应尽早积极采用手术减压治疗。避免漏诊和把握手术时机是患者视力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5型腺病毒术中瘤腔内注射治疗脑胶质瘤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米中波 焦保华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4期1760-1761,共2页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切除术后瘤腔注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安柯瑞)的安全性。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脑胶质瘤患者21例,给予手术切除后瘤腔内注射安柯瑞。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并于术后第7天...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切除术后瘤腔注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安柯瑞)的安全性。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脑胶质瘤患者21例,给予手术切除后瘤腔内注射安柯瑞。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并于术后第7天、4周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尿常规检查。结果21例患者对安柯瑞术后瘤腔内注射耐受性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发热。结论安柯瑞应用于脑胶质瘤瘤腔内注射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 脑胶质瘤 安全性
下载PDF
脑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米中波 焦保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7期2422-2424,共3页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治疗
下载PDF
耳穴电针联合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广 李明广 +4 位作者 于西平 董云章 马保军 孙建辉 赵振田 《河北中医》 2010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联合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常规对照组应用"两管一禁"原则,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中药对照组70例在常规对照组基础上,予黄龙汤加味保...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联合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常规对照组应用"两管一禁"原则,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中药对照组70例在常规对照组基础上,予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组70例在中药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耳穴电针。观察3组消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电针加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可明显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耳针 腹部 灌肠 手术后期间 胃肠活动 黄龙汤
下载PDF
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广 李明广 +4 位作者 于西平 董云章 马保军 孙建辉 赵振田 《河北中医》 2010年第3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腹部 灌肠 手术后期间 胃肠活动 黄龙汤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底骨折继发颅内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瑞文 米中波 陈瑞敏 《河北中医》 2008年第5期507-507,共1页
关键词 颅骨骨折 感染 中西结合疗法
下载PDF
耳穴电针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子良 李明广 +2 位作者 胡丽君 马素芬 赵振田 《河北中医》 2011年第4期577-578,共2页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多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2009-01—2010-05,我们采用耳穴电针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4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4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关键词 前列腺炎 耳穴 电针 中西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50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瑞文 陈瑞敏 李立伟 《河北中医》 2006年第10期776-776,共1页
关键词 开颅手术 颅内感染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内感染4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米中波 王瑞文 《河北中医》 2008年第7期737-737,共1页
关键词 脑炎 汤剂 中西结合疗法
下载PDF
急性青光眼误诊胃肠炎致食管破裂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军辉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440-1440,共1页
患者,女,82岁。主因头痛、恶心、呕吐到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胃肠炎,给予补液及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肌内注射,病情无好转且进一步加重伴胸痛、气促,2 d 后来我院诊治。检查:体温( T)38.5℃, P 110次/min,呼吸( R )26次/... 患者,女,82岁。主因头痛、恶心、呕吐到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胃肠炎,给予补液及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肌内注射,病情无好转且进一步加重伴胸痛、气促,2 d 后来我院诊治。检查:体温( T)38.5℃, P 110次/min,呼吸( R )26次/min,血压( BP)11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呼吸急促,精神欠佳;双下肺叩浊音,双肺呼吸音减弱;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胸X 线片示:双侧液气胸;CT 示:双侧液气胸,纵隔气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误诊 食管破裂
下载PDF
结肠套叠式瓣膜,臀大肌移植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根栓 赵玉刚 《医师进修杂志》 1993年第9期46-46,共1页
我院自1987年采用新设计术式一结肠套叠式瓣膜,臀大肌移植,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5例。本术式既能彻底切除低位直肠肿瘤,又能使臂大肌替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加以结肠套叠式瓣膜有“类括约肌”的协同作用,因此自控排便功能... 我院自1987年采用新设计术式一结肠套叠式瓣膜,臀大肌移植,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5例。本术式既能彻底切除低位直肠肿瘤,又能使臂大肌替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加以结肠套叠式瓣膜有“类括约肌”的协同作用,因此自控排便功能均属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20~6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门重建术 瓣膜
下载PDF
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1例报告
13
作者 米中波 王瑞文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407-1407,共1页
关键词 脑内血肿 畸形 脑血管
下载PDF
胃切除术后重建改良法预防反流性胃炎27例报告
14
作者 赵志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8期18-18,20,共2页
目的:探讨减少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的新术式。方法:2005年以来对27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消化道重建术式进行改良,完成毕Ⅱ式吻合后,输入襻与输出襻加侧侧吻合,同时在两吻合口之间束扎输入襻。结果:随访24例3~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目的:探讨减少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的新术式。方法:2005年以来对27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消化道重建术式进行改良,完成毕Ⅱ式吻合后,输入襻与输出襻加侧侧吻合,同时在两吻合口之间束扎输入襻。结果:随访24例3~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消化道重建改良法可有效控制胆汁反流,减少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胃炎 消化道重建改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