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杜秋香 郭洪海 李文静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第8期79-80,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以期能加强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本院生化检验质量与水平。方法:分析标本采集、生理因素和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通过检验人员专业学习的不断提高,... 目的:分析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以期能加强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本院生化检验质量与水平。方法:分析标本采集、生理因素和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通过检验人员专业学习的不断提高,采送符合要求的标本,发现异常结果需及时与临床沟通,了解患者情况,使检验水平不断提高。结论:通过分析得出:在日后临床与检验工作中,加强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具有参考意义与价值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检验 结果异常 原因
下载PDF
Bcl-2参与SCID小鼠体内齐墩果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志明 王迪迪 +1 位作者 李丽 张鹏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对白细胞移植模型小鼠脾脏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数量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OA对白血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取浓度为2×107 mL-1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系白血病HL-60细胞0.5mL,腹腔注射重症联合免疫缺...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对白细胞移植模型小鼠脾脏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数量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OA对白血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取浓度为2×107 mL-1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系白血病HL-60细胞0.5mL,腹腔注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构建SCID小鼠的HL-60细胞移植瘤模型;模型成功后小鼠分为用药组、白血病模型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药组以200mg.kg-1 OA皮下注射,用药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白细胞分类情况,病理学检查脾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TUNEL方法测定脾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L-60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率。结果:成功建立SCID小鼠的HL-60细胞移植瘤模型;用药组小鼠体质量[(15.0±0.8)g]明显高于模型组小鼠[(13.9±0.9)g](P<0.01),小鼠生存期[(50.3±5.5)d]明显高于模型组小鼠[(37.1±4.4)d](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有向正常白细胞分化趋势,可见分叶的白血病细胞,骨髓象中幼稚细胞减少,脾浸润情况改善;用药组小鼠脾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率高于模型组(P<0.01),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成功建立白血病移植瘤鼠模型;OA可改变白血病移植瘤模型鼠的一般状态,延长生存期;OA通过降低Bcl-2表达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BCL-2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糖对PET/CT检查中脑肝摄取^(18)F-FDG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春海 冯小伟 +4 位作者 王海东 栗瑞敏 张云 陈永杰 杜文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2期3297-3299,共3页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中血糖对脑肝摄取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或体检者共19...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中血糖对脑肝摄取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或体检者共193例,以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健康组、稍高血糖组、高血糖组,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注射剂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显像按图像质量由差到好分为0级、1级、2级、3级。排除患有脑部及肝脏恶性肿瘤、严重脑梗死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功能不全及肝脓肿等影响脑组织或肝脏正常摄取者。对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的脑部及肝脏显像规律进行比较。结果高血糖组与健康组及稍高血糖组比较,脑部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中近30%的脑组织图像质量呈0级,随着血糖水平的降低,脑组织图像质量2、3级比例升高;健康组中脑组织图像质量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脑组织对^(18)F-FDG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逐渐降低,其值与血糖水平呈反比;肝脏的SUVmax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而增高。结论血糖水平能影响人体脑组织及肝脏对18 F-FDG的摄取。随着血糖水平升高脑组织、肝脏图像质量变差,反之可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在行18 F-FDG PET/CT检查前,患者正确认识和控制血糖水平,对提高^(18)F-FDG PET/CT图像质量、减少由此造成的误诊及漏诊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生理性摄取 最大标准摄取值 阈值 肿瘤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0、MCP-1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克宇 张重梅 +4 位作者 宋庆云 岳巧莲 高娟梅 武俊梅 赵文静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HIE的64例患儿为HIE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17例,重度18例;41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IL-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HIE的64例患儿为HIE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17例,重度18例;41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IL-10,ELISA法测定血清MCP-1,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IL-10、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恢复期(P均<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2)重度HIE患儿血清IL-10、MCP-1水平高于中度患儿(P均<0.05),高于轻度患儿(P<0.01)。(3)HIE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清IL-10和MCP-1均呈正相关(r=0.851,r=0.832,P均<0.05);重度、中度、轻度HIE患儿血清IL-10和MCP-1呈正相关(r=0.846,r=0.835,r=0.827,P均<0.05)。结论血清IL-10、MCP-1水平可作为新生儿HIE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白细胞介素-10 MCP-1
下载PDF
脐血IL-10、铅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会民 张重梅 +3 位作者 刘克宇 岳巧莲 武俊梅 高娟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4期1577-1578,共2页
目的观察脐血白细胞介素-10(IL-10)、铅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关系。方法将57例中重度HIE新生儿分为低血铅组(<60μg/L)37例及高血铅组(≥60μg/L)20例,2组分别进行脐血IL-10、铅检测及NBNA评分,观察... 目的观察脐血白细胞介素-10(IL-10)、铅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关系。方法将57例中重度HIE新生儿分为低血铅组(<60μg/L)37例及高血铅组(≥60μg/L)20例,2组分别进行脐血IL-10、铅检测及NBNA评分,观察脐血IL-10和铅水平与NBNA的关系,同时以健康新生儿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HIE组与健康对照组脐血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脐血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IE高血铅组与HIE低血铅组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高血铅组比HIE低血铅组NBNA评分显著降低(P<0.05);HIE高血铅组和HIE低血铅组IL-10水平和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9、-0.714,P均小于0.05)。结论提示IL-10可监测HIE患儿病情,判断预后,脐血铅含量增高可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影响HIE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婴儿行为 缺氧 脑缺血 婴儿 新生 血铅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克宇 王会民 张重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330-133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9例足月HIE患儿(HIE组,其中轻度11例,中度32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9例足月HIE患儿(HIE组,其中轻度11例,中度32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健康对照组)出生24 h内血清sICAM-1和NSE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HIE患儿血清sICAM-1和NSE的相关性。结果 HIE组血清sICAM-1和NS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IE各组sICAM-1和NSE水平随HIE程度加重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各组血清sICAM-1和NSE呈正相关(轻度、中度、重度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0.814、0.827,P<0.05)。结论血清sICAM-1和NSE水平可作为判断HIE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和IL-10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会民 刘克宇 +3 位作者 张重梅 高娟梅 岳巧莲 武俊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1837-183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足月HIE患儿(轻度11例、中度33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健康对照组)出生24h内血...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足月HIE患儿(轻度11例、中度33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健康对照组)出生24h内血清脂联素和IL-10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HIE各组中血清脂联素和IL-10的相关性。结果 HIE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IE各组脂联素水平随HIE加重而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IE各组IL-10水平随HIE程度加重而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各组血清脂联素和IL-10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28、-0.804、-0.81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和IL-10水平可作为HIE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判断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脂联素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S100B和脐血铅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精神运动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会民 刘克宇 +3 位作者 张重梅 曹建强 岳巧莲 武俊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1716-1717,共2页
目的研究S100B和脐血铅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6月龄神经精神运动评分(DQ)的关系。方法以脐血铅水平60μg/L为标准,将59例中重度HIE新生儿分为低血铅HIE组38例及高血铅HIE组21例,两组分别进行S100B水平及6月龄DQ测定,同时以健... 目的研究S100B和脐血铅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6月龄神经精神运动评分(DQ)的关系。方法以脐血铅水平60μg/L为标准,将59例中重度HIE新生儿分为低血铅HIE组38例及高血铅HIE组21例,两组分别进行S100B水平及6月龄DQ测定,同时以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结果 HIE组与对照组脐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血清S100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铅HIE组与低血铅HIE组S100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铅HIE组比低血铅HIE组6月龄DQ显著降低(P<0.01)。高血铅HIE组和低血铅HIE组S100B水平与6月龄DQ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26、-0.729,P均小于0.05)。结论 S100B对HIE患儿病情监测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脐血铅含量增高可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影响HIE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S100蛋白质类 血铅
下载PDF
邯郸地区染色体多态性1qh+与临床疾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红霞 平慧 +3 位作者 李守霞 郭胜利 郝超国 李丽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1期36-36,105,共2页
目的探讨1号染色体长臂次缢痕增加(1qh+)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遗传咨询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技术,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23例1号染色体呈多态性,即1qh+。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52.17%,女性... 目的探讨1号染色体长臂次缢痕增加(1qh+)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遗传咨询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技术,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23例1号染色体呈多态性,即1qh+。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52.17%,女性患者11例,占47.83%。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自然流产、胚胎停育、生育畸形儿等不良孕产史、少精子症、不孕不育等。结论 1qh+与自然流产、胚胎停育、生育畸形儿等不良孕产史、少精子症、不孕不育等临床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不能忽视其临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qh+ 遗传咨询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邯郸地区580对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10
作者 平慧 李守霞 +6 位作者 郭胜利 郝超国 李丽红 陈丁莉 郭丽丽 郭红霞 冯丽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1期56-57,70,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为临床遗传咨询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Giemsa染色,显微镜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80对自然流产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81例,异常率为6.98%(81...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为临床遗传咨询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Giemsa染色,显微镜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80对自然流产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81例,异常率为6.98%(81/1160),其中平衡易位10例,占12.35%(10/81);倒位3例,占3.70%(3/81);染色体多态性68例,包括大Y、小Y、次缢痕增长、随体增大或减小、随体柄增长,占83.95%(68/81)。其中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构成比为81.48%(66/81),明显高于女性染色体核型异常构成比18.52%(15/8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检查,指导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遗传咨询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邯郸地区原发性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平慧 李守霞 +6 位作者 郭胜利 郝超国 李丽红 陈丁莉 郭丽丽 郭红霞 冯丽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5期556-557,共2页
目的探讨邯郸地区原发性闭经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闭经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Giemsa染色,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36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5例,异常率... 目的探讨邯郸地区原发性闭经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闭经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Giemsa染色,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36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5例,异常率为25.74%,其中数目异常19例,占54.29%;结构异常13例,占37.14%;性反转3例,占8.5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原发性闭经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原发性闭经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对明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经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B型尿钠肽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瑞芳 李兰菊 +1 位作者 岳红卫 郭红海 《职业与健康》 CAS 2012年第10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血清中B型尿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旨在探讨BNP和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0例治疗前不同程度COP...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血清中B型尿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旨在探讨BNP和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0例治疗前不同程度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BNP和CRP浓度进行检测,并与治疗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即稳定期)及对照组(健康人群)浓度作比较。结果治疗前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BNP和CRP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中BNP和CRP水平也显著升高。治疗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BNP和CRP可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B型尿钠肽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泌尿系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婧红 张旭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5期8663-8663,共1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常规培养鉴定方法对病原菌菌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14株,其中居首位的是大肠...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常规培养鉴定方法对病原菌菌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14株,其中居首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8株(68.4%)。结论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对产生了相当高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应合理有效的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微生物学 大肠杆菌/药物作用 抗药性 细菌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