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岳佳楠 张吉 《绿色包装》 2022年第8期110-113,共4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产业提升的新引擎,但在高速发展中,文化创意产品与创新服务的发展并不平衡,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也相对薄弱。现如今我国高校已全面系统的推进文化创新创意产业教育,这一举措成为全面深化高...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产业提升的新引擎,但在高速发展中,文化创意产品与创新服务的发展并不平衡,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也相对薄弱。现如今我国高校已全面系统的推进文化创新创意产业教育,这一举措成为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针,同时也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根本性的变革。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通过融合本校独特教育理念和办学定位,建立“结合专业教育”,从培养人才的教学宗旨出发,促进高校文化创新性发展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文化 创意产业 发展研究
下载PDF
文化再读·神话再造:电影《新神榜:杨戬》全龄化叙事解读
2
作者 刘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学者陈海燕提出全龄动画是针对所有年龄阶层受众群体的动画作品,其核心是“成人的内核,动画的包装”。(1)学者王卓敏提出:“全龄化动画电影的受众是指孩子、学生、中青年人、老年人等各年龄阶段的受众。”(2)发展心理学认为全龄化是指... 学者陈海燕提出全龄动画是针对所有年龄阶层受众群体的动画作品,其核心是“成人的内核,动画的包装”。(1)学者王卓敏提出:“全龄化动画电影的受众是指孩子、学生、中青年人、老年人等各年龄阶段的受众。”(2)发展心理学认为全龄化是指通过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群体的社会需求,反映各自群体特定的心理体验,以实现全年龄层的受众认同。基于此,本文认为以全龄化叙事为基础创作动画电影,需要从“全家观影”的角度出发,通过选择面向所有年龄层的故事题材,讲述梦想、亲情及协作等主题,关注全龄人的审美想象与叙事想象,从而在契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同时聚焦社会现实话题,进而引发广泛认同。由追光动画出品的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2022),以经典神话人物“杨戬”为主人公,融入新的审美理念,以全龄化叙事的方式,塑造完全不同于以往“战神”角色的“落魄神仙”,在重新构建“封神世界”的同时,实现经典文化的时代再读以及故事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龄化 动画电影 受众群体 审美想象 陈海燕 故事题材 杨戬 年龄层
下载PDF
“书写”与“视听”的互涉:论张爱玲小说的银幕化特质
3
作者 王莹 武媛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8-71,共4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大众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视频、音频也逐渐成为文明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而电影亦作为主要的视听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随之而来的是文学作...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大众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视频、音频也逐渐成为文明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而电影亦作为主要的视听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随之而来的是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热潮。其中,张爱玲的作品受到导演和观众的青睐,从《倾城之恋》到《沉香屑·第一炉香》,她的多部小说被搬上大银幕;其小说改编的电影镜头语言呈现出强烈的视听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文学与电影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沉香屑·第一炉香》 张爱玲小说 视听效果 新媒体平台 文明传播 视听艺术 电影改编
下载PDF
从《我在深山“修故宫”》观照“后喻文化”中微电影的美学建构
4
作者 王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微电影作为后喻文化①的代表之一,凭借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审美风格等艺术特征,成为引领大众文化走向的重要方式。微电影《我在深山“修故宫”》是四川省委宣传部出品“百部看四川--微视工程”的优秀作品。该片以彰显四川文化品质为重... 微电影作为后喻文化①的代表之一,凭借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审美风格等艺术特征,成为引领大众文化走向的重要方式。微电影《我在深山“修故宫”》是四川省委宣传部出品“百部看四川--微视工程”的优秀作品。该片以彰显四川文化品质为重点,讲述了主人公沈春贵一家两代半个世纪以来,不间断修缮报恩寺的故事,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同时提升大众对文物修复、文化保护的价值认识。本文用《我在深山“修故宫”》为案例,对微电影的创作技巧及审美表达方式进行研究,探讨新时代后喻文化语境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后喻文化 文物修复 工匠精神 审美表达 故宫 美学建构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论“还乡”母题在“70后”小说中的嬗变
5
作者 邓芳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4-43,共10页
"还乡"母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归宁安居""报本追源""衣锦还乡"和"功成身退"四种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为"弃旧图新"和"文化寻根"两种叙事模式,在"... "还乡"母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归宁安居""报本追源""衣锦还乡"和"功成身退"四种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为"弃旧图新"和"文化寻根"两种叙事模式,在"70后"小说中则衍生出"赎罪之旅""隐秘恋歌"和"归来‘志异’"三种变体形式。对文学母题形态嬗变的梳理,有助于研究者对"70后"小说的成败得失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小说“ 还乡”母题 嬗变
下载PDF
影像、共享与传播:《叶问4:完结篇》的多维范式解码
6
作者 李苗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0-83,共4页
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与表达技巧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电影《叶问4:完结篇》(以下简称《叶问4》)作为“叶问”系列的终结篇,是传统文化与国家形象紧密结合的代表。本文通过解读电影《叶问4》的影像... 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与表达技巧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电影《叶问4:完结篇》(以下简称《叶问4》)作为“叶问”系列的终结篇,是传统文化与国家形象紧密结合的代表。本文通过解读电影《叶问4》的影像画面特征,以文化共享视角深层解析该片的传播手段,从而探究其传播范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问 展示平台 传播范式 传播手段 表达技巧 文化传播载体 影像画面 叙事手法
下载PDF
“游荡者”的抗争与救赎:韩国电影的底层书写与空间叙事 被引量:2
7
作者 顾亚奇 张旭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2-89,共8页
新世纪以来,二十多部聚焦底层社会问题的韩国电影在国际影坛频频获奖,展现出现实主义电影的生命力。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得益于电影政策提供的宽松创作环境,同时也源于电影本身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韩国电影对底层的书写利用空... 新世纪以来,二十多部聚焦底层社会问题的韩国电影在国际影坛频频获奖,展现出现实主义电影的生命力。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得益于电影政策提供的宽松创作环境,同时也源于电影本身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韩国电影对底层的书写利用空间进行隐喻与象征,无论是寓居符号隐喻的物理空间,还是内外视角阶层斗争的社会空间,抑或自我找寻身份认同的精神空间,都成为了“游荡者”的抗争场域。韩国底层题材电影本质上属于精英阶层替代底层群体“发言”,虽然发挥了短期干预现实的功能,但难以推动社会深层变革。受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影响,韩国在国际环境中也呈现出“游荡者”的尴尬处境。韩国能否孕育自身文化并形成稳定持久的价值体系,彻底摆脱文化上的“游荡者”身份,无疑关乎韩国电影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群体 韩国电影 游荡者 空间叙事
原文传递
话剧《历史的天空》的英雄史诗表达与民族寓言书写
8
作者 李苗苗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37,共2页
由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作的大型原创话剧《历史的天空》,于2019年5月20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进行了首次展演,不仅赢得了业内的普遍赞誉,而且也获取了极佳的市场口碑。作为近年来本土原创军旅题材话剧的扛鼎之作,剧作《历史的天... 由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作的大型原创话剧《历史的天空》,于2019年5月20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进行了首次展演,不仅赢得了业内的普遍赞誉,而且也获取了极佳的市场口碑。作为近年来本土原创军旅题材话剧的扛鼎之作,剧作《历史的天空》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为参照蓝本,通过话剧艺术的表达样式进行媒介转换,复现与重构了原文本中涉及民族战争、个人成长、集体展望等多个面向的情节设置与情感指向,借助差异性、多样化的场面调度与叙事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天空》 茅盾文学奖 英雄史诗 情感指向 扛鼎之作 军旅题材 上海戏剧学院 场面调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