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及在淋巴转移中的协同作用
1
作者 王小龙 任意 +1 位作者 万姗姗 王玉文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427-2431,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表达水平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量...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表达水平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量所有受试者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淋巴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影响,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访1年后,共7例失访,其中29例患者出现淋巴转移,为转移组,50例患者未出现淋巴转移,为未转移组。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Survivin与VEGF-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8,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Survivin(OR=1.952)、VEGF-C(OR=1.790)高表达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urvivin和VEGF-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776。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在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SURVIV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联合检测及意义
2
作者 王玉文 任意 +1 位作者 费建东 聂双发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和CK20mRNA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2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结果胃癌组,CEAmRNA及CK20m RNA的阳性率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和CK20mRNA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2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结果胃癌组,CEAmRNA及CK20m RNA的阳性率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6.8%,较单项阳性率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CEAmRNA的阳性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CK20mRNA的阳性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微转移检出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作预后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EAMRNA CK20MRNA 微转移
下载PDF
No.14v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意义与争议 被引量:4
3
作者 田艳涛 赵铁铮 +1 位作者 邵欣欣 解亦斌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4期2-5,共4页
胃癌是全球第4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全球癌症死亡谱第2位[1],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近些年胃癌的发病率在欧美国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亚洲尤其是我国胃癌发病率仍呈现升高趋势[2]。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已位居恶性肿瘤发... 胃癌是全球第4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全球癌症死亡谱第2位[1],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近些年胃癌的发病率在欧美国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亚洲尤其是我国胃癌发病率仍呈现升高趋势[2]。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已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死亡率居第3位[3]。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首要手段,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胃癌主要通过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的关键,人们对胃癌手术的研究,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争议也多集中在淋巴结清扫上。目前D2淋巴结清扫作为胃癌标准术式已经达成共识[4]。但对于是否清扫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即No.14v淋巴结仍存在一定争议,其清扫的必要性也是胃癌手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癌发病率 胃癌手术 肠系膜上静脉 恶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 欧美国家
下载PDF
老年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军 《中外医疗》 2018年第4期41-42,46,共3页
目的对老年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探析。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胃肠外科诊治的57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组患者中,病因均得到明确,包括肠道肿瘤19例... 目的对老年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探析。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胃肠外科诊治的57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组患者中,病因均得到明确,包括肠道肿瘤19例,肠粘连12例,肠扭转9例,嵌顿性疝8例,肠系膜血管栓塞5例,肠套叠4例;37例患者合并≥1种基础病症,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51例采取手术治疗,6例采取保守治疗(1例转手术治疗),治愈45例,好转10例,死亡2例;合并基础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整体低于非合并症患者(Z=-1.032,P<0.05)。结论对于老年肠梗阻应早期确诊,明确具体病因,掌握合并症,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可实现良好预后,减少死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穆秀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0期132-133,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对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6例乳腺增生组织癌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疗法切除癌变的乳腺增生组织。...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对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6例乳腺增生组织癌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疗法切除癌变的乳腺增生组织。跟踪回访3个月,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恢复程度,并统计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高于对照组的4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患者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术相比于化疗保守治疗,治疗有效率高,显示出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变 乳腺增生组织 手术切除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穆秀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切除,观察组则采取小切口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 目的观察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切除,观察组则采取小切口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并进行比较;跟踪回访1个月内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6%,低于对照组的28.77%(P<0.05)。结论在利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过程中,小切口切除术相较于常规手术切除,创口小、感染率低,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2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炎性肠梗阻患者58例,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一系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以及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基本痊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短,...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炎性肠梗阻患者58例,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一系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以及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基本痊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选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临床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临床诊治 治疗分析
下载PDF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阑尾黏液囊肿1例
8
作者 王玉文 李军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腹膜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阑尾黏液囊肿
下载PDF
可根治切除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3
9
作者 崔亮 田艳涛 +3 位作者 赵铁铮 邵欣欣 解亦斌 赵平 《癌症进展》 2015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分析可根治切除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残胃癌根治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初次手术方式和初次手术时疾病良恶性分组,分析比较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长期... 目的:分析可根治切除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残胃癌根治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初次手术方式和初次手术时疾病良恶性分组,分析比较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按照初次手术疾病良恶性分组,残胃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别为24.8年和8.9年;肿瘤直径分别为6.9 cm和4.3 cm ,残胃癌位于吻合口的比例分别为50%和26.3%。按照初次手术方式(BillrothⅡ、BillrothⅠ)分组,残胃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别为22.8年和12.3年。肿瘤直径分别为6.73 cm和3.75 cm ,残胃癌位于吻合口的比例分别为52.4%和21%。以上各组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MⅠ~Ⅱ期与Ⅲ期患者8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4.7%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手术良性组与初次手术恶性组,10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组与BillrothⅠ组,患者8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3.1%和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胃切除术时疾病良恶性、重建方式与残胃癌发病间隔时间、肿瘤大小、肿瘤好发部位等临床特点有关。可根治切除的残胃癌患者,其长期生存率与初次胃切除术时疾病良恶性、重建方式无关,与TNM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探查术与传统剖腹探查术治疗消化道穿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智猛 王玉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与传统剖腹探查术治疗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消化道穿孔患者126例,62例行腹腔镜探查术,64例行传统剖腹探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镇痛药...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与传统剖腹探查术治疗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消化道穿孔患者126例,62例行腹腔镜探查术,64例行传统剖腹探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49±11)分钟,开腹组(48±10)分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8±1.6)小时,开腹组(58±4.1)小时。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7±1.1)天,开腹组平均(10±1.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化道穿孔病情急,发展快,在基层医院就诊率较高,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治疗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传统开腹手术 基层医院 消化道穿孔
下载PDF
两种不同门静脉阻断方法对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邓月华 范方勇 +2 位作者 徐智猛 赵铁铮 任意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2期3467-3469,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门静脉阻断术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肝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完全血流阻断,B组给予选择性血流阻断。比较2组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手术一般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 目的探讨两种门静脉阻断术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肝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完全血流阻断,B组给予选择性血流阻断。比较2组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手术一般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A组术后1个月门静脉血栓形成率要高于B组(P <0. 05); 2组术中输血人数、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1周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间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切除血流阻断术后有形成门静脉血栓的可能,完全性血流阻断比选择性血流阻断术后发生血栓的概率更高;选择性血流阻断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完全性血流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阻断 门静脉血栓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