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议微生态研究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关系
1
作者 韩捷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微生态 中医基础理论 阐释
下载PDF
中药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韩捷 王丽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94-1595,共2页
应用中药清热活瘀散联合抗生素(联合组)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0例,同时设单纯抗生素组治疗30例。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抗生素组。提示:中药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清热活瘀散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消肿止痛散结膏穴位贴敷对缓解肝癌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照兰 时峰 孙新蕾 《四川中医》 2012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结膏穴位贴敷对缓解肝癌疼痛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l0月~2011年l0月间60例属于I—III级疼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药穴位敷贴+西药治疗组治疗肝癌肝区疼痛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结膏穴位贴敷对缓解肝癌疼痛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l0月~2011年l0月间60例属于I—III级疼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药穴位敷贴+西药治疗组治疗肝癌肝区疼痛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在针对肝癌肝区疼痛方面,治疗组有很好疗效,且副反应小,更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消肿止痛散结膏 穴位 疼痛 疗效
下载PDF
张自平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4
作者 韩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7,共1页
张自平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饮食失宜、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健脾助运法常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大法,在临证时张教授处处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对药物的使用独具匠心,既知其常,又知其变,且处处照顾脾胃之功能。治疗要强调“... 张自平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饮食失宜、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健脾助运法常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大法,在临证时张教授处处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对药物的使用独具匠心,既知其常,又知其变,且处处照顾脾胃之功能。治疗要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对饮食宜忌相当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张自平 中医药疗法 经验
下载PDF
张照兰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钱小洲 《光明中医》 2013年第2期257-259,共3页
张照兰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可涉及外感、内伤等方面,终致脾失运化,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功能失常,气机郁结不畅,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失司而发病。肠易激综合征病位主要在小肠,与肝脾密切相关,也可波及胃、肾、大肠等脏腑,早... 张照兰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可涉及外感、内伤等方面,终致脾失运化,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功能失常,气机郁结不畅,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失司而发病。肠易激综合征病位主要在小肠,与肝脾密切相关,也可波及胃、肾、大肠等脏腑,早期以实证为主,久则虚实间杂,寒热错杂。其核心病机为肝脾不调,故治疗上以调和肝脾为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中医药治疗IBS有独特的优势,并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张照兰
下载PDF
凉血活血法配合人工肝治疗重症淤胆型肝炎1例
6
作者 高丽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0年第6期328-328,共1页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或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管排出而返流入血的一种肝炎,以黄疸进行性升高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以采用激素及保肝降酶退黄药为主...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或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管排出而返流入血的一种肝炎,以黄疸进行性升高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以采用激素及保肝降酶退黄药为主,但疗效不佳,不良反应明显。笔者以凉血活血法配合人工肝治疗重症淤胆型肝炎1例,取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淤胆型肝炎 凉血活血法 人工肝 治疗 胆汁淤积型肝炎 毛细胆管 功能障碍 胆汁分泌
下载PDF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韩捷 顾亚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70-972,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中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高病毒载量组(A组)、西药高病毒载量组(B组)、中西医低病毒载量组(C组)及西药低病毒载量组(D组)。A组采用针刺、中药汤剂联合贺普丁片...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中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高病毒载量组(A组)、西药高病毒载量组(B组)、中西医低病毒载量组(C组)及西药低病毒载量组(D组)。A组采用针刺、中药汤剂联合贺普丁片口服治疗,穴取肝俞、期门、三阴交等;B组采用口服肝泰乐片联合贺普丁片治疗;C组采用针刺、中药汤剂治疗,穴取肝俞、期门、太溪等;D组采用肝泰乐片口服治疗。各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B组(70.0%);C组(95.0%)优于D组(65.0%)。A、B两组高病毒载量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低病毒载量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肝硬化 龙胆泻肝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