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多功能造影导管完成急诊PTCA 2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卢长青 贾合磊 +2 位作者 杨敏华 张彩虹 郑松枝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69-70,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实现心肌再灌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AMI的首选治疗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实现心肌再灌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AMI的首选治疗方案,急诊与择期PCI操作过程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桡动脉 多功能造影导管 急诊PTCA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研究
2
作者 卢长青 朱志勇 +4 位作者 康孝理 赵国亮 赵元杰 李乃谦 杨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每例取自体骨髓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途径或心外膜下注射途径进行细胞移植,选同期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每例取自体骨髓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途径或心外膜下注射途径进行细胞移植,选同期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梗死部位及罪犯血管与移植组相匹配的常规治疗的患者18例为对照组,随访3~6月。结果:移植组患者术后无新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与术前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02);6-MWT增加(P=0.005);BNP降低(P=0.000);LVEF增加(P=0.000);WMSI降低(P=0.032),SPECT显示缺损面积缩小(P=0.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虽然也有一定改善,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陈旧性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下载PDF
硫普罗宁对乙醇所致IMR-3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娟 吉红亮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46-1850,共5页
目的探讨乙醇所致IMR-3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以及硫普罗宁对其诱导的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对照组(不加药)、乙醇小剂量(200 mmol/L)组、中剂量(400 mmol/L)组、大剂量(800 mmol/L)组,选取中剂量组同时加入不... 目的探讨乙醇所致IMR-3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以及硫普罗宁对其诱导的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对照组(不加药)、乙醇小剂量(200 mmol/L)组、中剂量(400 mmol/L)组、大剂量(800 mmol/L)组,选取中剂量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CYP2E1特异性抑制剂二烯丙基硫醚(1、4、8 mmol/L),或不同浓度的硫普罗宁(0.02、0.2、2 mmol/L),分别处理细胞24 h。采用生化方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检测CYP2E1蛋白,Western blot检测总ERK1/2蛋白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经过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后,LDH活力分别较对照组升高,SOD活力下降。与中剂量组比较,加入低、中、高剂量二丙烯基硫醚抑制剂,LDH活力降低,且SOD活力升高;合用低、中、高剂量硫普罗宁后,LDH活力分别降低,且SOD活力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低、中、高剂量的二丙烯基硫醚和硫普罗宁单独处理,细胞培养基LDH活力和SOD活力均没有变化(P>0.05)。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组CYP2E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0.2 mmol/L硫普罗宁合用400 mmol/L乙醇降低CYP2E1的表达7%(P<0.01)。经过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后,ROS生成量较对照组升高。与乙醇(400 mmol/L)组比较,加入低、中、高剂量二丙烯基硫醚抑制剂后,ROS含量下降;加入低、中、高剂量硫普罗宁,ROS含量下降。经过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升高。与乙醇(400 mmol/L)组比较,加入低、中、高剂量二丙烯基硫醚抑制剂后,线粒体膜电位荧光降低;加入低、中、高剂量硫普罗宁,线粒体膜电位荧光降低。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组ERK蛋白总量不变,p-ERK蛋白表达下降。与乙醇(400 mmol/L)组比较,4 mmol/L二丙烯基硫醚增加pERK1/2蛋白量32%(P<0.01);0.2 mmol/L硫普罗宁增加p-ERK1/2蛋白量33%(P<0.01)。结论乙醇可通过诱导CYP2E1表达,使得ROS生成量增加,并下调磷酸化ERK1/2蛋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导致神经细胞损伤;CYP2E1抑制剂二丙烯基硫醚和硫普罗宁可抑制CYP2E1表达或抑制其活性,有效减少ROS产生,上调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稳定线粒体,保护乙醇损伤的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神经细胞 细胞色素P4502E1 自由基 硫普罗宁
下载PDF
针刺内关与足三里治疗急性肾绞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琚保军 牛琳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5-97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在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差异,验证内关和足三里联合针刺的临床效应。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东莨菪碱组、杜冷丁组,各80例。针刺组选取针刺单侧或双侧内关与足三里;东莨菪碱组采取东莨菪碱肌肉注射,并配合...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在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差异,验证内关和足三里联合针刺的临床效应。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东莨菪碱组、杜冷丁组,各80例。针刺组选取针刺单侧或双侧内关与足三里;东莨菪碱组采取东莨菪碱肌肉注射,并配合东莨菪碱静脉滴注;杜冷丁组采取杜冷丁肌肉注射。于进针或用药30min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并比较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76/80),东莨菪碱组为76.3%(61/80),杜冷丁组为92.5%(74/80),针刺组与杜冷丁组疗效相当(P>0.05),两者均优于东莨菪碱组(均P<0.05)。针刺组起效时间为(13.24±2.12)min,明显快于东莨菪碱组(23.11±6.22)min和杜冷丁组(22.17±3.15)min(均P<0.05);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应用针刺内关与足三里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优于杜冷丁和东莨菪碱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绞痛 针刺 内关 足三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