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亚甲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质及对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冶保献 张娟 +3 位作者 李风菊 刘灵芳 夏萍 付守骏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10-14,共5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甲蓝在活化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 ,并对该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 .该膜修饰的电极对多巴胺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催化峰电流与底物浓度在 2 .0× 1 0 - 6~ 1 .2× 1 0 - 4 ...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甲蓝在活化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 ,并对该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 .该膜修饰的电极对多巴胺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催化峰电流与底物浓度在 2 .0× 1 0 - 6~ 1 .2× 1 0 - 4 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在一定的条件下 ,该膜修饰电极能有效消除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相互干扰 ,使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催化峰电位差达 2 1 0 m V.用这种微电极对注射液中的多巴胺进行测定 ,回收率在 98.75 %~1 0 1 .5 %之间 .该检测过程无需除氧 ,可望用于活体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微电极 聚亚甲蓝 多巴胺 抗坏血酸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伟 杨淑先 +1 位作者 李红霞 谢敏 《中国药师》 CAS 2000年第4期216-217,共2页
目的:考察头孢唑林钠与替硝唑注射液混合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药混合后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两药混合后于25℃与35℃观察6h,其外观、pH值及两药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两药配伍稳定可配伍应用。
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 替硝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 注射剂 配位
下载PDF
氢氯噻嗪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秋荣 杜斌 +2 位作者 吴春丽 王彩芳 胡燕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6期516-517,共2页
目的:研究处方中各组分对氢氯噻嗪分散片的影响及其制备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氢氯噻嗪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考察了溶出度及稳定性。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氢氯噻嗪分散片,可在1 min内完全崩解,稳定性好。结... 目的:研究处方中各组分对氢氯噻嗪分散片的影响及其制备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氢氯噻嗪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考察了溶出度及稳定性。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氢氯噻嗪分散片,可在1 min内完全崩解,稳定性好。结论:氢氯噻嗪分散片其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氯噻嗪 分散片 制备
下载PDF
钴(Ⅲ)配合物取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叶保辉 曾添贤 +1 位作者 韩萍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9-54,共6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pH为8.57的30%(v/v)乙醇溶液中,甘氨酸与二羟基二邻菲罗琳钴(Ⅲ)配合物取代反应的动力学。提出其反应机理为交换高解机理,根据静态平衡,推导其反应速度公式,并求得其反应的△H ̄+=82.8...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pH为8.57的30%(v/v)乙醇溶液中,甘氨酸与二羟基二邻菲罗琳钴(Ⅲ)配合物取代反应的动力学。提出其反应机理为交换高解机理,根据静态平衡,推导其反应速度公式,并求得其反应的△H ̄+=82.83kJ·mol ̄(-1),△S ̄+=79.42J·mol ̄(-1)·K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 钴络合物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茵茀莱胶囊的稳定性实验
5
作者 张伟 杨淑先 谢敏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2年第5期461-462,共2页
采用微生物检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茵莱胶囊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微生物检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稳定性
下载PDF
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制玉米朊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会涛 许平辉 +1 位作者 程福群 王时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0-31,共2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玉米淀粉厂的副产品──玉米蛋白粉提制食品和药用辅料──玉米朊的新工艺。此工艺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收率约为24%。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玉米朊 保鲜剂 药用辅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