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草酶解光合生物制氢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全国 张丙学 +3 位作者 蒋丹萍 李亚猛 荆艳艳 路朝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4-228,261,共6页
利用王草、象草、柳枝稷、紫花苜蓿这4种常见能源草的纤维素酶酶解液作为产氢底物,对其光合生物制氢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考察指标,对比了不同类型能源草的产氢能力,并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对产氢过程进行回... 利用王草、象草、柳枝稷、紫花苜蓿这4种常见能源草的纤维素酶酶解液作为产氢底物,对其光合生物制氢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考察指标,对比了不同类型能源草的产氢能力,并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对产氢过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能源草作为光合制氢原料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产氢工艺条件为光合细菌接种量30%、温度30℃、光照度2 000 lx、发酵时间120 h时,紫花苜蓿产氢性能最好,王草次之,而象草和柳枝稷的产氢性能较差。王草、象草、柳枝稷和紫花苜蓿的累积产氢量分别为75.3、27.2、26.1和81.6 m L,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7.83、3.5、4.33、14.75 m L/(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草 纤维素酶 生物制氢 酶解
下载PDF
多能互补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雪梅 张志萍 +3 位作者 王艳锦 张寰 贺超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6-941,共6页
主要研究多能互补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依据太阳能、生物能及余热能等多能互补原理将整个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装置建在太阳能温室内,优化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的高效低耗保温技... 主要研究多能互补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依据太阳能、生物能及余热能等多能互补原理将整个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装置建在太阳能温室内,优化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的高效低耗保温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温室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和计算,沼气排出带走的热量是造成热量流失的主要部分,占总热损失的43.09%,污水排放携带走的热量次之,占总热损失的36.05%,地面传热造成的热损最少,占总热损失的0.59%,旨在为提高多能互补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高效低耗稳定运行性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对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多联产资源化理论与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厌氧发酵 能量流动 多能互补
下载PDF
基于畜禽粪便制有机肥工艺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育峰 张鹏飞 +2 位作者 陈博 蔡文超 胡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253-255,共3页
种养结合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选取以畜禽粪便制有机肥为中心环节的种养结合模式(模式Ⅱ)和单一养牛模式(模式Ⅰ),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两种农业模式的效益及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式Ⅱ的能... 种养结合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选取以畜禽粪便制有机肥为中心环节的种养结合模式(模式Ⅱ)和单一养牛模式(模式Ⅰ),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两种农业模式的效益及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式Ⅱ的能值自给率高于模式Ⅰ,说明能值的投入降低;模式Ⅰ的废弃物利用率0,模式Ⅱ为0.15,表明模式Ⅱ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模式Ⅱ的净能值产出率比模式Ⅰ提高了11%,反映出模式Ⅱ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较高的优势;对于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式Ⅱ较模式Ⅰ提高了32%。因此,模式Ⅱ的环境压力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为此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种养结合 能值分析 畜禽粪便
下载PDF
基于BBD模型的玉米秸秆光合生物制氢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路朝阳 王毅 +3 位作者 荆艳艳 张丙学 蒋丹萍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1-1516,共6页
以产氢量为主要实验指标,基于响应面法BBD模型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生物质秸秆酶解光合产氢的影响,考察光合产氢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并对玉米秸秆酶解光合生物制氢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p H值、温度和纤维素酶量... 以产氢量为主要实验指标,基于响应面法BBD模型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生物质秸秆酶解光合产氢的影响,考察光合产氢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并对玉米秸秆酶解光合生物制氢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p H值、温度和纤维素酶量三因素中,p H值对玉米秸秆酶解光合产氢的影响最大;多因素交互作用中,p H值和温度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采用BBD模型获得的最佳产氢条件为:p H值5.43,温度30.8℃,纤维素酶量70 mg/g,最大产氢量149.39 m L,最大产氢率29.88 m L/g。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际最大产氢量达155.52 m L,产氢率31.11 m L/g,和预测值的误差为4.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产气肠杆菌厌氧发酵产氢工艺实验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全国 赫倚风 +2 位作者 胡建军 王毅 刘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以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为纯菌种,葡萄糖(G)为发酵底物,分别选取25、30、35、38℃的发酵温度,初始pH值为3.5、4.5、5.5、6.5的酸碱度,葡萄糖与蛋白酶消化物的质量比为2、3、6的碳氮比的实验条件进行厌氧发酵... 以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为纯菌种,葡萄糖(G)为发酵底物,分别选取25、30、35、38℃的发酵温度,初始pH值为3.5、4.5、5.5、6.5的酸碱度,葡萄糖与蛋白酶消化物的质量比为2、3、6的碳氮比的实验条件进行厌氧发酵产氢工艺及其代谢调控途径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产气肠杆菌具有一定的耐酸性,耐酸范围为pH值4.5—7.0;不同工艺条件下产气肠杆菌发酵产氢的周期在68~156h之间。产气肠杆菌发酵产氢周期最短为68h的最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35℃、pH值6.5、碳氮质量比3,其氢气产率达261.5mL/g,氢气转化率为2.1mo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产气肠杆菌 厌氧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光合细菌混合菌群HAU-M1产氢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毅 张川 +2 位作者 荆艳艳 张全国 路朝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47-1553,共7页
研究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以葡萄糖为底物,光合产氢过程中的生长和产氢动力学特性,分析混合菌群利用葡萄糖产氢过程中的基质降解规律及代谢产物的生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以葡萄糖为底物产氢时,150 mmol/L的葡萄糖添加量是... 研究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以葡萄糖为底物,光合产氢过程中的生长和产氢动力学特性,分析混合菌群利用葡萄糖产氢过程中的基质降解规律及代谢产物的生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以葡萄糖为底物产氢时,150 mmol/L的葡萄糖添加量是最佳添加浓度,产氢过程存在代谢产酸的过程,产氢高峰期葡萄糖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此时产气速率大;产氢末期葡萄糖主要代谢产物为丁酸,此时产气速率较低。建立基于Monod方程的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过程中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混合菌群产氢过程中生长延滞期和对数增长期菌体的生长变化规律,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为0.214 h^(-1),饱和常数KS为8.257。建立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过程中的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混合菌群产氢过程中产氢延滞期和产氢高峰期的葡萄糖降解规律,细胞得率系数YX/S为0.352 g/mol,维持系数m为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混合菌群 混合菌群 产氢 HAU-Ml 动力学 MONOD方程
下载PDF
光合细菌产氢过程中氮源利用实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毅 周雪花 +1 位作者 张志萍 张全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4-199,共6页
对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光合产氢混合菌群进行了光合产氢实验,研究了氮源对光合细菌生长和产氢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光合产氢过程中混合菌群对氮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生长过程中对氮源有很强的选择性,无机氮源尤其是铵盐类物... 对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光合产氢混合菌群进行了光合产氢实验,研究了氮源对光合细菌生长和产氢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光合产氢过程中混合菌群对氮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生长过程中对氮源有很强的选择性,无机氮源尤其是铵盐类物质最易为光合细菌所利用,有机氮源次之;以(NH4)2SO4为氮源,添加浓度为7 mmol/L时,菌体生长最为良好,在培养24~48 h内,(NH4)2SO4利用速率最大,最大消耗速率为0.105 mmol/L。不同种类氮源对光合产氢混合菌群产氢的影响不很明显,利用有机氮源产氢效果好于无机氮源。光合细菌以(NH4)2SO4为氮源,添加浓度为3.5 mmol/L时,菌体具有较强的产氢活性,光合产氢过程中氮源只在0~48 h内有少量消耗,菌体进入产氢高峰期后不再利用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混合菌群 光合产氢 氮源 实验
下载PDF
超微玉米芯粉的酶解预处理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志萍 周雪花 +2 位作者 岳建芝 王毅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36-1541,共6页
以还原糖产量和酶解效率为考查指标,对酶负荷、底物浓度、酶解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讨论纤维素酶重吸附再利用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00mL反应液中,酶解预处理反应的最优工艺为酶负荷100mg、底物浓度25mg/mL、酶解时间48h,此条... 以还原糖产量和酶解效率为考查指标,对酶负荷、底物浓度、酶解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讨论纤维素酶重吸附再利用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00mL反应液中,酶解预处理反应的最优工艺为酶负荷100mg、底物浓度25mg/mL、酶解时间48h,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为1459mg,酶解效率为52.52%。利用酶解液进行光合微生物产氢实验,7d累积产氢量最高为1011mL。用底物吸附法进行纤维素酶重吸附利用,得出纤维素酶可进行3次高效再利用,对减少酶用量、降低制氢成本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产氢 重吸附方法 酶解效率 还原糖产量 超微玉米芯粉
下载PDF
光合细菌混合菌群利用牛粪污水产氢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毅 张志萍 +3 位作者 张全国 霍非 叶杨丽 于秀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4-219,共6页
从自然界多处污泥中取样,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初步富集出光合细菌混合菌群,采用菌体部分回流法对混合菌群进行筛选和优化,并研究了混合菌群以牛粪污水为原料的产氢特性。结果表明:从活性污泥中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出的光合细菌混合菌群,... 从自然界多处污泥中取样,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初步富集出光合细菌混合菌群,采用菌体部分回流法对混合菌群进行筛选和优化,并研究了混合菌群以牛粪污水为原料的产氢特性。结果表明:从活性污泥中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出的光合细菌混合菌群,生长快速、稳定,生长条件和产氢条件都比纯种细菌要求低。采用菌体部分回流装置筛选出了具有较高产氢活性的光合产氢混合菌群,菌体回流的最佳条件为:菌体回流时间36 h,菌体回流量30%,此时混合菌群的产氢活性较高,最大产氢速率达到28.3 m L/(L·h),平均氢气体积分数为55%。混合菌群以牛粪污水为原料产氢时,产氢持续时间216 h,平均产氢速率为11.65 m L/(L·h),原料利用率为71.48%,平均原料转化率为52.60 m 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污水 光合细菌 产氢 混合菌群 菌体回流
下载PDF
基于菌体部分回流法提高光合细菌产氢活性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毅 周雪花 +2 位作者 胡建军 冯宜鹏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865,共7页
针对光合细菌产氢过程中,菌种长期使用出现的菌种老化、产氢量下降、产氢不稳定等问题,采用菌体部分回流法提高光合细菌菌体活性,筛选出产氢活性较高的菌种用于产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菌体部分回流法能有效提高光合细菌老化菌种的菌体... 针对光合细菌产氢过程中,菌种长期使用出现的菌种老化、产氢量下降、产氢不稳定等问题,采用菌体部分回流法提高光合细菌菌体活性,筛选出产氢活性较高的菌种用于产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菌体部分回流法能有效提高光合细菌老化菌种的菌体活性,其最佳回流条件为:回流时间36h,回流量30%,回流周期为4次(192h)。通过回流活化,菌种的产氢能力明显增强,以牛粪污水为基质的产氢试验中,回流活化菌种产氢周期长,产氢稳定,168h累计产氢量达到282mL,比未回流菌种产氢量提高了80.7%,产气中平均氢含量达到58.6%,是未回流菌种产气中氢含量的1.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产氢 产氢活性 菌体部分回流
下载PDF
玉米秸秆酶解与厌氧发酵产氢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堂磊 王毅 +3 位作者 胡建军 张洋 周雪花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71-2076,共6页
以粒度小于0.088 mm秸秆粉的酶解液为底物与热预处理活性污泥(其中TS%为6.77%,VS%为47.90%,COD为36.665 g/L)进行厌氧发酵产氢实验,以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热预处理(100℃水浴)时间、初始p H值、酶解液浓度、发酵温... 以粒度小于0.088 mm秸秆粉的酶解液为底物与热预处理活性污泥(其中TS%为6.77%,VS%为47.90%,COD为36.665 g/L)进行厌氧发酵产氢实验,以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热预处理(100℃水浴)时间、初始p H值、酶解液浓度、发酵温度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并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对产氢过程进行回归分析,优化出最佳玉米秸秆酶解液厌氧发酵产氢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利用玉米秸秆酶解液进行厌氧发酵产氢时,当活性污泥热预处理时间为15 min、初始p H值为5.0、玉米秸秆粉酶解液浓度为22.34 mg/m L、发酵温度为40℃时,产氢效果最佳,此时最大累积产氢量达到653.98 m L,最大产氢速率为15.89 m 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酶解 活性污泥 厌氧发酵产氢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楸叶泡桐叶光合生物产氢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鹏 张全国 +2 位作者 路朝阳 李亚猛 刘泽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44-449,共6页
以楸叶泡桐叶为底物,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主要考察目标,研究不同底物质量浓度对光合细菌HAU-M1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影响,并对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和还原糖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25 g/L时,产氢效果最好,得到... 以楸叶泡桐叶为底物,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为主要考察目标,研究不同底物质量浓度对光合细菌HAU-M1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影响,并对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和还原糖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25 g/L时,产氢效果最好,得到最大累积产氢量167.85 mL,氢气浓度达到39.5%;产氢高峰期集中在24~60 h,在36 h时,产氢速率达到最大值5.42 mL/h,在72 h后逐步停止产氢;反应液中的还原糖浓度在反应进行到0~12 h时快速上升,在12 h后逐渐下降,最终趋于平稳。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对不同底物质量浓度下的产氢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底物质量浓度为25 g/L时,光合产氢试验获得最大产氢潜能和产氢速率,分别为168.79 mL和6.51 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制氢 光合细菌 楸叶泡桐 底物浓度
下载PDF
不同土著菌及其复合菌对玉米秸秆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焦有宙 高赞 +2 位作者 李刚 李鹏飞 李攀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01-207,共7页
为研究一种高效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选取了木质素降解优势土著菌密黏褶菌、环状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栗褐链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杂色云芝、绿色木霉、黑曲霉,对各单一菌种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进行了测定,通过菌种间的拮抗试验... 为研究一种高效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选取了木质素降解优势土著菌密黏褶菌、环状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栗褐链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杂色云芝、绿色木霉、黑曲霉,对各单一菌种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进行了测定,通过菌种间的拮抗试验,将单一菌种进行组合,初步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结果表明:在整个35 d的预处理周期中,黑曲霉、绿色木霉对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体现了较高的降解能力,黑曲霉、绿色木霉对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7.81%、37.53%,对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8.96%、46.32%;黄孢原毛平革菌、杂色云芝对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体现了较强的降解能力,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3.56%、39.17%;菌种拮抗试验表明该试验所选用的真菌、放线菌及细菌之间无拮抗反应,可以进行混合培养;对复合菌预处理前后的玉米秸秆微观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在降解过程中复合菌对木质纤维素的结构产生了破坏作用,提高了木质纤维素的可及性;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都在逐渐减少,发酵结束时复合菌对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达到48.53%,纤维素的降解率为36.38%,木质素的降解率为40.11%,在提高木质素降解率的同时减少了纤维素消耗。该研究为秸秆类生物质降解及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秸秆 木质素 预处理 拮抗 复合菌
下载PDF
酸碱度对玉米秸秆酶解液光合生物产氢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路朝阳 王毅 +3 位作者 曹明 李昌明 杨达飞 张全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主要研究p H值对玉米秸秆酶解液光合生物产氢动力学的影响,以生物量干重为指标研究p H值对光合产氢细菌生长的影响,以产氢速率和产氢量为指标研究p H值对光合细菌产氢的影响。利用Logistic模型和MMF模型分别对光合细菌生长和玉米秸秆酶... 主要研究p H值对玉米秸秆酶解液光合生物产氢动力学的影响,以生物量干重为指标研究p H值对光合产氢细菌生长的影响,以产氢速率和产氢量为指标研究p H值对光合细菌产氢的影响。利用Logistic模型和MMF模型分别对光合细菌生长和玉米秸秆酶解液光合生物产氢进行了回归模拟,提出了p H值对光合细菌生长动力学和玉米秸秆酶解液产氢动力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 H值对光合细菌生长及产氢过程都有显著影响,随碱性增强,光合细菌生物量逐渐增大,当p H值为8时,光合细菌生物量达到最大,为0.543 7 g/L,最佳接种时间为84~96 h;光合细菌产氢量随p H值增加同样呈现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当p H值为6时,产氢速率和产氢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9.72 m L/(L·h)、168.96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玉米秸秆 酸碱度 酶解液 光合生物制氢 动力学
下载PDF
沼液负压蒸发浓缩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焦有宙 关山月 +4 位作者 李鹏飞 王少鹏 贺超 李刚 丁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2-76,共5页
为了解决沼液浓缩过程中有效成分流失的问题,采用低温负压蒸发浓缩的方法,结合沼液的理化性质,对沼液负压蒸发浓缩装置的主体部分(蒸发罐)和辅助设备(冷凝器、循环液槽、真空泵)分别进行了参数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并在自制20 L负压蒸发... 为了解决沼液浓缩过程中有效成分流失的问题,采用低温负压蒸发浓缩的方法,结合沼液的理化性质,对沼液负压蒸发浓缩装置的主体部分(蒸发罐)和辅助设备(冷凝器、循环液槽、真空泵)分别进行了参数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并在自制20 L负压蒸发浓缩装置上进行了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80℃时,沼液的有机质含量基本不变,蒸发温度高于80℃之后,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80~100℃的变化率为9.4%;随着温度的升高,氮磷钾含量不断下降,氮含量流失最大,最大变化率为13%。蒸发浓缩后的沼液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随真空度的增大而升高;随着真空度的升高,沼液的蒸发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量不断增大,绝对真空度为0.025 MPa时,最低蒸发温度为67℃,蒸发量最高能达到8 324 m L/(m2·h),蒸发率为28.75%;绝对真空度维持在0.04 MPa到0.05 MPa之间,温度在75~80℃时,蒸发量能达到7 700 m L/(m2·h),蒸发率为2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 装置 设计 沼液 负压蒸发
下载PDF
HAU-M1光合产氢细菌的生理特征和产氢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蒋丹萍 韩滨旭 +3 位作者 王毅 王素兰 尤希风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294,共6页
从有机污泥中富集得到HAU-M1光合产氢细菌菌群,其主要包括深红红螺菌、荚膜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类球红细菌、荚膜红细菌等5种光合细菌,且质量分数分别为27%、25%、28%、9%、11%,采用Curve Expert软件拟合得到不同生长条件下HAU... 从有机污泥中富集得到HAU-M1光合产氢细菌菌群,其主要包括深红红螺菌、荚膜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类球红细菌、荚膜红细菌等5种光合细菌,且质量分数分别为27%、25%、28%、9%、11%,采用Curve Expert软件拟合得到不同生长条件下HAU-M1光合产氢细菌的生长效率方程及以猪粪污水耦合1%葡萄糖为底物产氢的Gompertz方程。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2080 lx,p H值为6.8,接种量为45%时,HAU-M1光合产氢细菌的生长效率最高,最大可能产氢量为1388 m L/L,最大可能产氢速率为27.3 m L/(L·h),产氢延迟期为13.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生理特征 生长效率 产氢特性
下载PDF
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前辉 李冲 +2 位作者 关山月 陈敏 焦有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11期99-104,共6页
以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和牛粪以2∶1的配比为原料,在35℃中温环境中,分别在6种不同TS质量分数(2%、4%、6%、8%、10%、12%)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试验,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和沼气的各项指标,对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厌氧发酵... 以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和牛粪以2∶1的配比为原料,在35℃中温环境中,分别在6种不同TS质量分数(2%、4%、6%、8%、10%、12%)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试验,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和沼气的各项指标,对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厌氧发酵的可行性及TS浓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Transference模型和Modified Gompertz模型对甲烷产生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用厌氧发酵工艺处理是可行的;试验得出最适宜厌氧发酵的条件是:在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和牛粪配比为2∶1的情况下(以干物质计),发酵液的总固体质量分数为8%,此种情况下发酵原料的TS转化率最高,为37.04%;单位TS产气量最大,为473.5mL/g。Logistic模型、Transference模型、Modified Gompertz模型都可较好地模拟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其中Modified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该项研究对白灵菇种植基质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沼气 动力学 白灵菇 菌渣
下载PDF
解析法-Nelder Mead单纯形算法确定太阳电池参数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献坤 姚传安 +1 位作者 高向川 余泳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6,共10页
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计算、性能评估及优化控制要求快速、准确的确定太阳电池模型参数。针对太阳电池单、双二极管模型参数辨识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解析法和Nelder Mead单纯形法重启策略的A-bcNM混合算法。先用实测I-V曲线上的部分关... 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计算、性能评估及优化控制要求快速、准确的确定太阳电池模型参数。针对太阳电池单、双二极管模型参数辨识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解析法和Nelder Mead单纯形法重启策略的A-bcNM混合算法。先用实测I-V曲线上的部分关键点计算合成参数,再以单二极管模型近似解析式快速定位搜索始点,最后在边界范围内利用Nelder Mead单纯形算法的重启策略最小化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以提高拟合精度及参数解的质量。MATLAB环境下,利用2种典型太阳电池的实测数据对A-bcNM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和验证。与已有的其他算法相比,A-bcNM算法收敛速度快,计算量小,辨识精度高,可快速、准确的确定单、双二极管模型参数,为识别太阳电池的工作特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模型 参数 单二极管 双二极管 NelderMead单纯形算法
下载PDF
玉米秸秆酶解上清液厌氧发酵产氢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全国 孙堂磊 +3 位作者 荆艳艳 王毅 张洋 胡建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238,共6页
该文主要以粒度小于0.088 mm秸秆粉的酶解上清液为底物与热预处理后的活性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氢试验,以累积产氢量为考察指标,基于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玉米秸秆酶解上清液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对玉米秸秆酶解上清液... 该文主要以粒度小于0.088 mm秸秆粉的酶解上清液为底物与热预处理后的活性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氢试验,以累积产氢量为考察指标,基于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玉米秸秆酶解上清液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对玉米秸秆酶解上清液厌氧发酵产氢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初始p H值和还原糖浓度三因素中,温度和还原糖浓度对玉米秸秆酶解上清液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最大。采用Box-Behnken模型获得的最佳产氢条件为:温度38.32℃,初始p H值4.93,还原糖浓度20.70 mg/m L,最大产氢量685.59 m L,此时最大产氢率为57.13 m L/g(玉米秸秆)。通过试验验证,实际最大产氢量为659.24 m L,产氢率为54.94 m L/g(玉米秸秆),与模型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为3.84%,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该优化工艺可为后期连续流状态下的生物制氢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发酵 酶解 上清液 活性污泥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光合细菌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全国 王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61,共6页
阐述了国内外光合细菌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光合细菌制氢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了利用生物与工程技术提高光合细菌产氢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光合细菌生物制氢技术发展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并对光合细菌生物制氢... 阐述了国内外光合细菌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光合细菌制氢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了利用生物与工程技术提高光合细菌产氢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光合细菌生物制氢技术发展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并对光合细菌生物制氢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产氢工艺 光合反应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