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德祥 秦海霞 +4 位作者 丁会纳 马冬云 李耀光 王晨阳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3-698,共6页
为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抗氧化角度提示硅元素的抗旱机理,以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不同干旱胁迫(对照、轻度胁迫、重度胁迫)下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关键基因表达、抗氧化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为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抗氧化角度提示硅元素的抗旱机理,以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不同干旱胁迫(对照、轻度胁迫、重度胁迫)下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关键基因表达、抗氧化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轻度和重度胁迫持续10d时,施用硅肥与不施用硅肥比较,小麦旗叶抗坏血酸分别提高了16.57%和8.39%,小麦旗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关键酶基因TaAPX、TaGR、TaGS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60.23%、73.61%、11.35%和87.97%、25.70%、114.64%;在轻度胁迫和重度胁迫持续20d时,施用硅肥与不施用硅肥比较,小麦旗叶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8.03%和6.81%,小麦旗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关键酶基因TaAPX、TaGR、TaGS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24.54%、44.42%、56.80%和118.19%、41.42%、269.21%;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9.23%和33.31%。以上结果说明,施用硅肥可以增强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功能,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旱性,增加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硅肥 干旱胁迫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产量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小麦幼穗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程西永 呼晓贤 +5 位作者 李海霞 董中东 任妍 陈树林 詹克慧 许海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42-1349,共8页
为探究低温胁迫下小麦幼穗中胁迫响应差异表达蛋白,采用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及质谱技术,以低温敏感品种SW601和低温不敏感品种陇麦157为材料,对常温生长、0℃低温胁迫12h和72h的幼穗全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4~7时,S... 为探究低温胁迫下小麦幼穗中胁迫响应差异表达蛋白,采用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及质谱技术,以低温敏感品种SW601和低温不敏感品种陇麦157为材料,对常温生长、0℃低温胁迫12h和72h的幼穗全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4~7时,SW601和陇麦157各处理幼穗蛋白图谱中均可重复检测到800900个有效蛋白质点;低温胁迫12h、72h后,SW601和陇麦157中上调表达的蛋白点分别有120个和101个,下调表达的蛋白点分别有92个和60个。对2种胁迫处理下均差异表达且Ratio〉2的54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43个差异蛋白。经数据库搜索匹配和蛋白质鉴定,这43个差异蛋白分别属于胁迫应激/防御相关蛋白、光合作用蛋白、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蛋白、信号传导相关蛋白、能量产生和运输相关蛋白和未知功能蛋白等7类蛋白。其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胚胎后期发育富集(LEA)同源蛋白14-A等蛋白的表达量在低温不敏感材料陇麦157中变化显著,而在低温敏感材料SW601中没有表达,这可能与小麦幼穗在低温逆境下的代谢调控和低温敏感特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穗 低温胁迫 双向电泳 胁迫响应蛋白
下载PDF
水肥高效小麦新品种豫农804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海霞 许海霞 +5 位作者 詹克慧 董中东 陈树林 张志 王志红 程西永 《中国种业》 2019年第12期89-90,共2页
豫农804是河南农业大学于2006年以豫农202为母本、许农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2007年以豫农202为父本进行回交,采用"两减一辅"育种方法育成的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201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豫农804是河南农业大学于2006年以豫农202为母本、许农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2007年以豫农202为父本进行回交,采用"两减一辅"育种方法育成的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201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23,已通过安徽省和江苏省同生态区引种,引种编号分别为皖引麦2018007和苏引麦2019138,2019年参加了黄淮南片冬水组生产试验。通过对豫农804的选育方法、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水肥高效新品种选育及豫农804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方法 豫农804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假禾谷镰孢侵染小麦后3种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永辉 陈琳琳 +5 位作者 孙炳剑 王利民 邢小萍 袁虹霞 丁胜利 李洪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32-1642,共11页
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小麦病原真菌,本研究目的是揭示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对假禾谷镰孢侵染的响应。利用假禾谷镰孢野生菌株WZ2-8A侵染小麦品种周麦24,对接种后5 d和15 d样品进行... 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小麦病原真菌,本研究目的是揭示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对假禾谷镰孢侵染的响应。利用假禾谷镰孢野生菌株WZ2-8A侵染小麦品种周麦24,对接种后5 d和15 d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q RT-PCR验证。假禾谷镰孢侵染后,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长、株高、根重和地上部分鲜重均显著降低。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有29个基因差异表达,涉及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3种植物激素。在接种后5 d有1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个上调,9个下调;在接种后15 d共有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个上调,17个下调。在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生长素输入载体AUX1差异表达,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影响小麦根部的细胞伸长。在细胞分裂素信号传导途径中,起正调控作用的B-ARR上调表达,推测其促进细胞分裂素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细胞分裂,与生长素协同作用,造成小麦的长势减弱。在脱落酸途径中,脱落酸受体PYR/PYL下调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的PP2C相关基因均上调表达。脱落酸使植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抗性起到负调控作用,其信号传导途径与茉莉酸/乙烯途径相互拮抗,脱落酸信号传导途径的阻遏可能会使茉莉酸/乙烯途径信号通路打开。q RT-PCR结果基本能够和转录组测序结果相拟合,说明在假禾谷镰孢侵染胁迫下,脱落酸的信号传导被抑制可能是中抗品种周麦24对假禾谷镰孢产生一定的抗性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假禾谷镰孢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基因差异表达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根系形态对低氮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岳慧芳 任永哲 +6 位作者 李乐 王新博 吕伟增 龚璞 王志强 辛泽毓 林同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7-452,共6页
以8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4个不同供氮水平(0,0.05,0.1,2 mmol·L^(-1))下,研究了不同根系形态参数对氮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品种的根系性状对低氮胁迫的响应情况,可以将8个供试小麦品种分为3类:第1类品种以... 以8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4个不同供氮水平(0,0.05,0.1,2 mmol·L^(-1))下,研究了不同根系形态参数对氮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品种的根系性状对低氮胁迫的响应情况,可以将8个供试小麦品种分为3类:第1类品种以辛石麦和跃进5号为代表,不同根系形态参数对低氮响应较好,但地上部生物量随氮素水平的降低而降低;第2类品种以西农979和陕优225为代表,根系形态参数对低氮响应较差,且地上部生物量随着氮素水平的降低而降低;第3类品种以孟县4号为代表,地上部生物量与根系形态参数均对低氮响应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根系形态 低氮响应
下载PDF
剪叶对豫农202籽粒灌浆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苏鹏 李海霞 +5 位作者 王杨铭 董中东 任妍 詹克慧 许海霞 程西永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7-1111,共5页
为了探讨小麦新品种豫农202植株上部三片叶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灌浆中期进行了不同的剪叶处理,分析了不同剪叶处理对剩余叶片的SPAD值、籽粒灌浆速率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剪... 为了探讨小麦新品种豫农202植株上部三片叶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灌浆中期进行了不同的剪叶处理,分析了不同剪叶处理对剩余叶片的SPAD值、籽粒灌浆速率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剪叶后,植株上部三片叶的SPAD值在不同处理间具有明显差异,剪去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SPAD值均有所提高。从剪叶对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来看,开花期剪叶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灌浆中期剪叶。不同剪叶处理间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明显差异,开花期剪去倒一叶对灌浆速率具有较大的负向效应,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降低了21.22%;剪去倒三叶对灌浆速率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12.20%。灌浆中期剪叶后,所有剪叶处理的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对照,且剪去的叶片越多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的幅度越大,同时剪去倒一叶和倒二后下降的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剪叶处理 SPAD值 灌浆速率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拟南芥H^+_-焦磷酸化酶AVP1互作小GTP结合蛋白AtRAB的特性鉴定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荣榜 陈明 +6 位作者 郭萌萌 司青林 高世庆 徐兆师 李连城 马有志 尹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56-1766,共11页
以拟南芥AVP1为诱饵,采用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拟南芥cDNA文库,获得一个与AVP1互作的小GTP结合蛋白AtRAB。酵母互作试验表明,AVP1和AtRAB存在互作;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证明,AVP1和AtRAB能在质膜和细胞核上发生相互作用。野生... 以拟南芥AVP1为诱饵,采用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拟南芥cDNA文库,获得一个与AVP1互作的小GTP结合蛋白AtRAB。酵母互作试验表明,AVP1和AtRAB存在互作;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证明,AVP1和AtRAB能在质膜和细胞核上发生相互作用。野生型拟南芥(WT)、AtRAB和AVP1的拟南芥突变体rab和avp1在高盐胁迫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加大,突变体rab和avp1的表型变化相似,相对于WT都表现为根长缩短,侧根数减少;在低磷处理条件下,随着磷浓度的逐渐降低,2个突变体的表型相似,相对于WT同样表现为根长缩短,总根面积减少,侧根数减少;在相同磷浓度条件下,突变体rab对胁迫的反应比avp1强;在低钾处理条件下,随着钾浓度的降低,2个突变体的表型与在低磷胁迫处理条件下的表型相似。结果说明,AVP1和AtRAB可以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上相互作用,AtRAB能够影响植物对离子的吸收,AVP1和AtRAB的突变体在高盐、低磷和低钾等胁迫条件下表型变化相似,证明了2个基因都正向调控植物对高盐、低磷和低钾胁迫的反应,它们属于同一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离子焦磷酸化酶 小GTP结合蛋白AtRAB 酵母双杂交法 蛋白互作 抗逆反应
下载PDF
小麦根腐病菌索氏平脐蠕孢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清清 孙炳剑 +2 位作者 袁虹霞 施艳 李洪连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0-696,共7页
由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常和其他土传真菌病害混合发生,传统的症状鉴别方法很难区分,导致病害防控难度增加。为建立病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根据ITS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1对特异性引物BS‐F/R,扩增片段... 由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常和其他土传真菌病害混合发生,传统的症状鉴别方法很难区分,导致病害防控难度增加。为建立病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根据ITS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1对特异性引物BS‐F/R,扩增片段大小为280bp。以菌丝DNA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扩增效率良好。利用该定量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出田间小麦样品中52.8fg/μL的病菌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病害 菌丝DNA ITS序列 实时荧光定量PCR 小麦根腐病菌 定量检测
原文传递
小麦TaCIPK2基因克隆及与TaCBLs蛋白互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程西永 王晓晓 +4 位作者 苏鹏 董中东 任妍 詹克慧 许海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55-1665,共11页
以普通六倍体小麦品种德抗961为材料,根据野大麦HbCIPK2的mRNA序列(GenBank序列号JN831652)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小麦中克隆TaCIPK2基因(GenBank序列号KU640381),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全长1421bp,开放阅读框(ORF)1359bp,编码45... 以普通六倍体小麦品种德抗961为材料,根据野大麦HbCIPK2的mRNA序列(GenBank序列号JN831652)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小麦中克隆TaCIPK2基因(GenBank序列号KU640381),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全长1421bp,开放阅读框(ORF)1359bp,编码452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50.91kD,pI为9.07。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与HvCIPK2(KP638475.1)、TaCIPK2(KJ561791.1)、HbCIPK2(JN831652.1)的相似度分别为94.69%、96.93%、95.80%,具有高度同源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它们位于相同进化支上,亲缘关系最近。采用Real-timePCR方法分析不同逆境胁迫处理下TaCIPK2基因表达的特异性,200mmol/LNaCl高盐胁迫处理小麦幼苗后根和叶部TaCIPK2基因均上调表达;4℃低温胁迫处理后根部TaCIPK2基因上调表达,而叶部下调表达;100μmol/LABA胁迫处理后根和叶中TaCIPK2均上调表达。为检测TaCIPK2与TaCBL1、TaCBL2、TaCBL6、TaCBL7的相互作用,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ADT7-TaCIPK2,转化酵母Y187感受态细胞;同理pGBKT7-TaCBL1、pGBKT7-TaCBL2、pGBKT7-TaCBL6、pGBKT7-TaCBL7转化到酵母细胞Y2Hgold中,都没有出现自激活活性和毒性现象。共转化的二倍体酵母,只有pGADT7-TaCIPK2×pGBKT7-TaCBL2和pGBKT7-53×pGADT7-T在SD/-Ade/-His/-Leu/-Trp/X-α-Gal/AbA培养基板上长出的菌落呈现蓝色,说明TaCIPK2能够与TaCBL2相互作用,激活下游报告基因HIS3、AUR1-C、MEL1和ADE2的表达,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TaCIPK2的功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TaCIPK2 TaCBLs 酵母双杂交
原文传递
TaSPX3基因VIGS沉默表达降低小麦对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e f.sp.tritici)的抗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蕊 李博 +5 位作者 李旭 尚文静 韩迎春 程琨 刘娜 郑文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挖掘TaSPX3基因在小麦抗叶锈病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前期对叶锈菌感染的小麦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的TaSPX3基因受到叶锈菌侵染诱导表达为依据,利用BSMV-VIGS系统沉默中国春和郑麦9023中的TaSPX3基因,利用qRT-PCR技术进一步分析小麦抗病相... 为挖掘TaSPX3基因在小麦抗叶锈病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前期对叶锈菌感染的小麦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的TaSPX3基因受到叶锈菌侵染诱导表达为依据,利用BSMV-VIGS系统沉默中国春和郑麦9023中的TaSPX3基因,利用qRT-PCR技术进一步分析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TaSPX3基因沉默后,小麦叶锈菌感染加重,降低了小麦对叶锈病的抗性;同时,对侵染过程抗病相关基因转录检测发现,抗病相关基因PR2和CA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本研究表明TaSPX3基因可能通过调控PR2和CAT基因的表达参与小麦对叶锈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SPX3 VIGS 叶锈病 抗病性
原文传递
假禾谷镰孢子囊壳的田间采集和子囊孢子后代室内杂交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顺培 李海洋 +7 位作者 张宛莹 王利民 康瑞姣 张媛 汪敏 袁虹霞 丁胜利 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是我国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 of wheat)的优势病原菌,目前该病害呈不断蔓延和为害加重的趋势。本研究从五月中旬小麦灌浆期至玉米收获期,在河南开封和焦作田间调查采集小... 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是我国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 of wheat)的优势病原菌,目前该病害呈不断蔓延和为害加重的趋势。本研究从五月中旬小麦灌浆期至玉米收获期,在河南开封和焦作田间调查采集小麦茎基腐病样,对13份小麦茎秆和小麦残茬上带子囊壳的病样在室内进行单子囊孢子分离培养,获得纯化菌株327个,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均为假禾谷镰孢,交配型MAT1-1和MAT1-2各有164株和163株。对国外报道的有性态诱导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用不同交配型菌株在Sachs合成固体培养基配以水稻茎节对峙培养,在黑光灯和冷白光灯交替光照及22℃条件下,温箱培养60 d左右,KF86×KF73组合在水稻茎节处产生大量子囊壳和成熟子囊孢子。本研究利用假禾谷镰孢子囊孢子后代进行室内有性杂交实验,通过改进诱导子囊壳产生的培养条件,获得高育性菌株,为今后假禾谷镰孢基因功能的有性生殖阶段研究提供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有性生殖 子囊壳 交配型 子囊孢子育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