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3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鹰计划”与大学生“三力”培养——以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
1
作者 王玲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4年第4期55-56,共2页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学院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三鹰计划",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三...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学院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三鹰计划",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三力"——学习力、创新力、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鹰计划 大学生 “三力”培养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蔡恩香 李纪伟 陈伟强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我国进行各类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河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我国进行各类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河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课程结构调整、增设新兴技术课程和深化规划类课程等方面优化课程体系,以期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管理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资源管理 课程体系
下载PDF
科学施肥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生动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叶优良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4期21-22,共2页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在河北省曲周县创立了科技小院。2023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在河北省曲周县创立了科技小院。2023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他鼓励大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把科技小院写入“百千万工程”的推广模式。2012年9月,河南农业大学在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成立了河南省第一个科技小院,随后又建立了杞县、兰考、新乡等科技小院。12年来,科技小院团队师生扎根生产一线,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有30多名研究生、170多名本科生在科技小院完成毕业论文,阶段性入驻科技小院的学生超过1000人,科技小院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一号文件 河南农业大学 乡村振兴 毕业论文 课堂学习 推广模式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蔚霖 路婕 栗滢超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9年第9期57-59,共3页
核心课程建设应从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河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核心课程建设,从重视课程研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设置合理的教学... 核心课程建设应从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河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核心课程建设,从重视课程研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设置合理的教学梯队,变革核心课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河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土地行业培养出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核心课程 建设实践
下载PDF
河南农业大学校园雨水利用景观方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杜莹 王辉 金修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6-29,共4页
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与景观结合,逐步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亮点。河南农业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心城区,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校园可开发的雨水资源量进行统计,并进行效益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雨... 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与景观结合,逐步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亮点。河南农业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心城区,通过对河南农业大学校园可开发的雨水资源量进行统计,并进行效益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雨水收集利用景观方案,指出雨水在收集与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河南农业大学 雨水资源 雨水利用 景观
下载PDF
河南农业大学土地整治工程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伟强 毕庆生 +1 位作者 马月红 李玲 《高教学刊》 2019年第13期143-145,共3页
土地整治国家战略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撑,2016年教育部增设了土地整治工程本科专业,急需对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研究。文章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学校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再结合土地整治行业发展需求... 土地整治国家战略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撑,2016年教育部增设了土地整治工程本科专业,急需对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研究。文章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学校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再结合土地整治行业发展需求明确了专业定位,构建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本研究可为其他相关高校在增设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河南农业大学
下载PDF
大学生假期打工现象调查分析与思考——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强 《高教学刊》 2016年第17期260-262,共3页
随着假期大学生打工热度的不断升温,假期打工所引发的一系列棘手问题也"水涨船高",如何合理解决大学生假期打工这一"热"的议题,理应成为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冷静"关注的课题。为了获取有关大学生假期打... 随着假期大学生打工热度的不断升温,假期打工所引发的一系列棘手问题也"水涨船高",如何合理解决大学生假期打工这一"热"的议题,理应成为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冷静"关注的课题。为了获取有关大学生假期打工的相对客观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对河南农业大学部分本科生假期打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假期打工 分析 思考
下载PDF
河南省农林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8
作者 李玲 李栋浩 王秀丽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2年第3期11-14,共4页
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对新时代的中国和未来的世界经济而言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但我国大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本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农林院校公共... 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对新时代的中国和未来的世界经济而言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但我国大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本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农林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瓶颈,探索在保持地方农林院校特色的背景下,如何从整合学科组织、提炼学科方向、推动科研教学创新、加强政产学研多部门联合四个方面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创新型管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公共管理 学科发展
下载PDF
面向科研能力养成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巍 赵鹏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面对目前研究生的专业基础不夯实、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以提升学术性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为目的,以“优化与其他相关课程关系的定位”“知识体系系统性和内容前沿性兼顾”和“方法论与知识理论体系并重”为指导原则,将文献研读、思维导图... 面对目前研究生的专业基础不夯实、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以提升学术性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为目的,以“优化与其他相关课程关系的定位”“知识体系系统性和内容前沿性兼顾”和“方法论与知识理论体系并重”为指导原则,将文献研读、思维导图和团队列名法相结合,创建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优质研究生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研读 思维导图 团队列名法 教学改革 方法论
下载PDF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导入设计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土地整治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栋浩 吴用 李玲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1年第11期73-74,共2页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密切相关,深入挖掘土地整治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实现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历史文化、家国情怀、时政新闻以及生态文明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土...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密切相关,深入挖掘土地整治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实现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历史文化、家国情怀、时政新闻以及生态文明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土地整治学课程的章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了土地整治学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方案,以期为土地整治学课程相关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课 土地整治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的思考——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11
作者 刘楠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第6期96-97,共2页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院系资料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资料室投入、管理、服务及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新时期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资料室 建设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12
作者 张晓伟 王墨珂 +3 位作者 刘昊 张亚丽 王秀丽 蔚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本底脆弱,人类长期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河南省黄河干流沿线8个地市生态环境质量...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本底脆弱,人类长期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河南省黄河干流沿线8个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RSEI平均值为0.7311,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灵宝市、郑州市等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新安县、孟津区等生态环境质量较好;20 a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先变差后转好,大部分地区呈改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优于中游;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国民生产总值等表征人类活动的驱动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增强;多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土地利用类型和人口密度与其他各因子的交互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沿黄地市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地区“三生”空间生态环境效应及驱动因素
13
作者 刘昊 李琪颖 +2 位作者 狄巍榕 路婕 蔚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6,共11页
文章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等方法,测度2000-2020年河南省沿黄8个地市多尺度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河南省沿黄地... 文章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等方法,测度2000-2020年河南省沿黄8个地市多尺度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河南省沿黄地区“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呈现出生态、生产用地总体减少,生活用地持续增加的态势,以各类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用地的减少最为显著。(2)2000-2020年研究区在生态环境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共同影响下,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特征,农业生产用地转变为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三生”空间变化图斑呈现明显聚集性,黄河干流沿线以正效应贡献图斑为主,郑州市、三门峡市以负效应贡献图斑为主;济源市贡献率经历了由正到负的转变,开封市和洛阳市经历了由负到正的转变,其他地市贡献率无质的变化。(3)夜间灯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以夜间灯光和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沿黄地区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沿黄地区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措施资源环境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焦杨皓 毕庆生 +2 位作者 吕刚 刘鹏 马元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通过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研究,以项目实施前后工程技术措施的变化量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不同工程技术措施对资源环境效应影响的大小,分析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措施对... 通过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研究,以项目实施前后工程技术措施的变化量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不同工程技术措施对资源环境效应影响的大小,分析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措施对资源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1)研究区12个项目区的资源环境效应均为正值,达到资源环境效应正向的要求,但综合得分普遍偏低,说明负向指标对资源环境效应的影响很大;2)各项评价指标与资源环境效应的关联度较高,最小为0.720,其中影响较大的正向因素是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占比,影响较大的负向因素是平均单位面积新增田间道路硬化长度。高标准农田各项工程技术措施对资源环境效应影响都很大,工程项目规划及设计时要根据项目区实际状况,合理规划,重点是补齐短板,控制负向因素,减少负面影响,从而实现项目区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工程技术措施 资源环境效应 综合评价法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价与关键管控区识别
15
作者 高林林 吴用 +3 位作者 杨书涵 刘雪珂 李玲 李栋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指数并在流域尺度上进行验证,划分氮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并识别关键管控区。结果表明:种植源、养殖源和生活源分别贡献河南省31.52%、38.47%和30.01%的氮素流失负荷,流失负荷呈现为西低,中、东部高的特点。河南省有39 429 km^(2)的区域存在中风险,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3.61%,有17 318 km^(2)的区域存在高风险,约占总面积的10.37%;划定距河流2 km以内的中、高风险区为一般管控区和重点管控区,面积分别为10 982 km^(2)和9 285 km^(2)。通过与同期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决定系数为0.82,表明模型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综合结果表明,建立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农业面源污染 多因子综合评价 风险识别 管控区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及控制分区
16
作者 杨书涵 吴用 +3 位作者 高林林 李玲 李栋浩 胡亚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0-759,共10页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并进行分区控制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前提。运用清单分析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2020年农业面源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并进行分区控制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前提。运用清单分析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2020年农业面源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河南省农业面源主要污染源为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污染物COD排放量最大,南阳市排放总量最高;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呈较强的区域分异特征,化肥施用污染主要集中在周口市,畜禽养殖以南阳市为最严重;总等标污染指数最高为濮阳市。2)通过聚类分析将河南省划分3个一级面源污染控制分区:高度、中度和轻度风险区,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为7个二级面源污染控制分区,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河南省农业面源的防治对策,为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分类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河南省 控制分区 等标污染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农业氮素投入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响应关系——以河南省为例
17
作者 李栋浩 蔡文沛 +3 位作者 李玲 吴用 王佳宁 杨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71-4078,共8页
研究以减少面源污染风险、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为目的,根据土壤氮素平衡原理,使用清单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解析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氮肥施用现状并对各地市农田土壤氮盈余、理论施氮量以及监控施氮量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除漯河市外,河... 研究以减少面源污染风险、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为目的,根据土壤氮素平衡原理,使用清单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解析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氮肥施用现状并对各地市农田土壤氮盈余、理论施氮量以及监控施氮量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除漯河市外,河南省剩余16个地级市的农田土壤氮素含量普遍处于盈余状态,氮盈余平均值达到255 kg/hm^(2),氮肥生产效率较低且大量施肥,是导致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和制约粮食增产增效的主要原因;河南省16个地级市存在过量施氮的情况,对作物施氮量进行调整后,在保证土壤养分和作物生产的前提下,河南省年总施氮量由原来的3.793×10~6 t减少到2.553×10~6 t,平均施氮量负荷由455 kg/hm^(2)降低到319 kg/hm^(2),河南省平均氮肥生产效率也将从14.3 kg/kg提升到22.3 kg/kg,有效提高了氮肥生产效率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风险;在农田土壤氮素平衡模型中,濮阳市、焦作市等部分施氮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土地利用率高、农作物消耗较大和种植结构等原因,农田土壤氮素的过剩量较小,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也较小;济源、三门峡等部分施氮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地形、土壤和熟制等因素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的过剩量反而较大,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也较大。因此,施氮量越大并不意味着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越大,在农业生产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减氮”,而是要使氮肥施用量能够满足实际农业生产和增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氮肥 农业面源污染 氮素平衡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少博 邢力元 +4 位作者 王进朝 贾梦珂 刘春晖 周琼琼 王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48-156,共9页
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不仅将废弃的生物质“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1990—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相... 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不仅将废弃的生物质“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1990—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该领域发文数量的年变化趋势、关键词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外近10年,从2002年开始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和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年发文量的增长趋势也显著高于国内,国内外发文量的差距也在逐年扩大。国内外对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不完全相同,国内偏向于将废弃物用于生产有机肥,以实现绿色低碳农业的循环利用;国外侧重于将废弃物进行生物质材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以弥补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未来国内应该努力拓宽农业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将农业废弃物原材料进行分类处置,用于基质化、饲料化、肥料化、材料化和能源化,同时将废气、废热、废渣进行回收利用,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减量化、多元化的多级利用。研究结果为国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 文献计量 发展
下载PDF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优化及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瑛 王祎 +3 位作者 李芳 张登晓 叶优良 陈景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7期134-137,共4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开设,为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为学生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该文结合作者近十年在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就课程的备课、讲解、课堂互动...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开设,为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为学生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该文结合作者近十年在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就课程的备课、讲解、课堂互动和复习等进行经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利用。同时深入探究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中的思政教育问题,分析思政教育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实践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可持续管理 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思政教学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文倩 李小弯 +2 位作者 郧雨旱 李青松 孟庆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2,共9页
为深入了解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作者从农业水土、社会、经济、生态4方面构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核密度分析模型,研究2006—2015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 为深入了解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作者从农业水土、社会、经济、生态4方面构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核密度分析模型,研究2006—2015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主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灌溉面积、农林水利工程投资比例、第一产业比重、农田化肥使用量、农作物受灾面积比例、人口密度、农机化程度、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与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指数等,它们对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累计贡献率为81. 55%。2) 2006—2015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逐渐降低,由2006年的-0. 06下降到2015年的-0. 20,降低了233%,研究期内,全省仅郑州、济源的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加,其余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 2006—2015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明显:中西部最高、南部中等、东部与北部最低;同时两级分化不断加剧:高水平承载力城市由4个减少为2个,低水平承载力城市由4个增加到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 投影寻踪模型 评价指标 时空分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