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机理初探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亚辉 陈复生 +1 位作者 张书霞 张健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0,共3页
通过对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的研究及萃取后反胶束体系性质变化的试验以及相关资料系统的分析,推断出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的模型为固定大小模型,而大豆蛋白与表面活性剂间的疏水性作用是促使蛋白质在反胶束中溶解的推动力之一。
关键词 反胶束 前萃取 大豆蛋白 机理 模型
下载PDF
牡丹花中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亚辉 张淑霞 万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31-435,共5页
综述了牡丹花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纯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纯化方法主要采用柱层析法、膜分离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重结晶法。牡丹花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主要有花色苷... 综述了牡丹花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纯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纯化方法主要采用柱层析法、膜分离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重结晶法。牡丹花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主要有花色苷、黄酮和黄酮醇的苷类。然后对牡丹花色素光谱特性、溶解性、耐光性、耐氧化性、耐还原性及pH和金属离子对色素显色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阐述。最后提出牡丹花色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色素 花色苷 抗氧化
下载PDF
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制备大豆蛋白产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亚辉 张书霞 +1 位作者 陈复生 张建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154,共4页
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氨基酸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 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氨基酸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比大豆分离蛋白少。但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两种产品蛋白中氨基酸所占蛋白的比例大致相似,反胶束萃取的蛋白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高。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变性温度为77℃左右,变性程度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蛋白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大豆蛋白 电泳 氨基酸 DSC
下载PDF
利用反胶束萃取技术制备大豆蛋白的产品组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亚辉 张书霞 +1 位作者 陈复生 张建雄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和氨基酸分析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发现反胶束对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较强,对大... 本文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和氨基酸分析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发现反胶束对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较强,对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相对不足,且其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比大豆分离蛋白少。但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两种产品蛋白中氨基酸所占蛋白的比例大致相似,反胶束萃取的蛋白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萃取 大豆蛋白 电泳 氨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