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c-erbB-2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郭长青 王玉萍 +3 位作者 刘国永 马社旺 丁贯一 李继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p53,cerbB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浅表性胃炎16例,肠上皮化生22例,异型增生14例,早期胃癌18例及进展期胃癌40例作... 目的探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p53,cerbB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浅表性胃炎16例,肠上皮化生22例,异型增生14例,早期胃癌18例及进展期胃癌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WarthinStary银染色法检测Hp,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cerbB2的基因表达产物.结果Hp,p53,cerbB2在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各为500%,00%,00%;在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各为591%,227%,136%;在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各为857%,643%,286%;在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各为167%,333%,111%;在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各为50%,525%,550%;在癌旁粘膜的Hp检出率为867%;在癌前病变中,Hp阳性组的p53,cerbB2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结论Hp感染参与了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发展;Hp感染可引起野生型p53基因失活和cerbB2基因激活,从而导致胃粘膜的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 P53基因 C-ERBB-2基因
下载PDF
郎格罕氏细胞与食管癌发生关系的定量学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云汉 张绍敏 +3 位作者 高冬玲 黄长征 张蕾 张夫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采用ATP酶细胞化学及定量学方法,观察了20例食管癌内的郎格罕氏细胞。在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及鳞癌组织内均可查见ATP酶阳性郎格罕氏细胞,在62500μm^2视野内,该细胞的均数在正常粘膜、增生性癌旁粘膜、早期癌和浸润癌内分别是7±2.4... 采用ATP酶细胞化学及定量学方法,观察了20例食管癌内的郎格罕氏细胞。在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及鳞癌组织内均可查见ATP酶阳性郎格罕氏细胞,在62500μm^2视野内,该细胞的均数在正常粘膜、增生性癌旁粘膜、早期癌和浸润癌内分别是7±2.45、4.65+2.30、9.67±2.58、7.35±3.08,结果表明郎格罕氏细胞在早期癌内最多(P<0.05),而在增生性癌旁粘膜内明显减少(p<0.01)。在癌灶内Ⅴ型、Ⅵ型和星芒状郎格罕氏细胞数量较多,郎格罕氏细胞同癌细胞或淋巴细胞的密切接触清楚可见。本研究提示,食管粘膜内的郎格罕氏细胞参与肿瘤的形成和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郎格罕氏细胞 ATP酶 免疫反应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内膜腺癌雌激素、孕酮受体的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东 魏丽 +4 位作者 陈振光 李新荣 贺建业 王玉萍 张蕾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52-256,共5页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检测97例增生期、分泌期、腺瘤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并应用微波技术与常规组化染色相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子宫内膜腺癌的ER、PR阳性率高于非肿瘤性子宫...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检测97例增生期、分泌期、腺瘤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并应用微波技术与常规组化染色相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子宫内膜腺癌的ER、PR阳性率高于非肿瘤性子宫内膜(P<0.05),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浅及绝经情况无关;增生期与分泌期宫内膜受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ER、PR的检测为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②微波技术是一项快速、灵敏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ER、PR、CEA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癌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中的对比观察
4
作者 刘建军 张蕾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7-8,4,共3页
目的 :探讨ER、PR、CEA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癌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乳腺癌12 0例 ,均作ER、PR、CEA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通过术前针吸细胞学与术后组织学自我对照 ,观察上述三项指标的表达情况。数据经X2 检验... 目的 :探讨ER、PR、CEA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癌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乳腺癌12 0例 ,均作ER、PR、CEA免疫组化染色 (S -P法 )。通过术前针吸细胞学与术后组织学自我对照 ,观察上述三项指标的表达情况。数据经X2 检验 ,t检验处理。结果 :12 0例乳腺癌中 ,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学与组织学阳性率分别为 :ER5 6 %与 5 7% ;PR5 2 %与 5 3% ;CEA96 %与 99%。细胞学与组织学的阳性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中ER、PR两项在细胞学与组织学中 ,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而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ER、PR、CEA三项免疫组化染色 ,在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具有相似的检测结果 ,均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R PR CEA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