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导向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大新 庄世才 +10 位作者 法宪恩 赵根尚 冯德广 张长喜 初佩俊 全玉琴 李风呜 杨丽霞 张瑞成 牛建立 宋晓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5年第4期311-314,共4页
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仍是一个难题,常规手术治疗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们自1991年3月~1994年4月,B超导向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56例(其中2例为手... 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仍是一个难题,常规手术治疗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们自1991年3月~1994年4月,B超导向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56例(其中2例为手术后复发患者),男34例、女22例,年龄19~53岁,病程5~22年,98.10%(55/56)有肝病诊治病史,91.07%(51/56)肝大,上腹胀满心悸乏力。对隔膜性或局限性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均直接在B超导向下行球囊下腔静脉成形术。56例中51例1次扩张成功、2次扩张成功者2例、2例失败、1例死亡,总成功率94.64%(53/56)。扩张后即刻血流动力学检查:下腔静脉压力由扩前3.35±0.51kPa(34.25±5.24cmH_2O)降至1.36±0.23kPa(13.46±2.36cmH_2O)(P<0.001),右房压力扩前0.32±0.24kPa(3.27±2.41cmH_20)升至1.31±0.22kPa(13.46±2.32cmH_2O)(P<0.001),跨窄压差由扩张前2.69±0.48kPa(27.50±4.92cmH_20)降至0.34±0.23kPa(3.50±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B超导向 血管成形 PTA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临床研究
2
作者 法宪恩 张大新 +5 位作者 王改非 庄世才 张瑞成 赵根尚 冯德广 初佩俊 《医师进修杂志》 1998年第6期302-304,共3页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仍为临床疑难病症,常规手术出血多、死亡率高,而单纯的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存在远期复发、血管开通率低的缺点。自1994年我科采用X线或B超监测下,在PTA...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仍为临床疑难病症,常规手术出血多、死亡率高,而单纯的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存在远期复发、血管开通率低的缺点。自1994年我科采用X线或B超监测下,在PTA基础上植入血管内支架34例取得满意效果,支架植入前后即刻血流动力学检查显示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5±0.51kPa降至1.36±0.23kPa(P<0.001),右心房压力由术前的0.32±0.24kPa升至1.31±0.22kPa(P<0.001)。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随访4~40个月无复发。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指标血浆GMP-140浓度,术后24小时内为17.07±3.24μg/L,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为10.06±1.82μg/L和10.22±2.06μg/L(P<0.01),而术前与术后3个月无差异(P>0.05)。本组病例我们体会下腔静脉阻塞而肝静脉通畅是血管内支架植入最佳适应症,选择直径大于成形后下腔静脉35%~40%的“Z”型支架较合适,且不会造成肝静脉阻塞。通过动态观察血浆中GMP-140浓度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与抗凝剂时间,提供理论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血管内支架植入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温氧合血停跳液连灌与冷晶体心停跳液间灌心肌超微结构对比研究
3
作者 张瑞成 庄世才 +9 位作者 张大新 赵根尚 法宪恩 张长喜 冯德广 初佩俊 刘军英 全玉琴 王龙森 贺毅平 《辽宁医学杂志》 1996年第2期73-75,共3页
为评价温氧合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法(温灌法)与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法(冷灌法)对心肌的保护效果,两种方法各随机选择4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90分钟者,分别于阻断前、阻断60分钟、阻断90分钟及再灌注20分钟时取心肌标本,对... 为评价温氧合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法(温灌法)与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法(冷灌法)对心肌的保护效果,两种方法各随机选择4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90分钟者,分别于阻断前、阻断60分钟、阻断90分钟及再灌注20分钟时取心肌标本,对比研究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冷灌法阻断60分钟后心肌线粒体及肌原纤维损害逐渐加重,再灌注20分钟时损害严重,而温灌法阻断90分钟及再灌注20分钟时心肌线粒体及肌原纤维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氧合血连灌 冷晶体液间灌 心肌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