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著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分析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应对的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输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的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接受各种成分血液治疗9 417人次,发生...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分析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应对的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输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的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接受各种成分血液治疗9 417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反应率为0.127%。其中,过敏反应10例,占输血不良反应的83.3%;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例,占比16.7%。无溶血反应及其他输血反应发生。结论我院的输血不良反应率较低,主要不良反应类型是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两种类型,且与孕产史、输血史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对输血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方案和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学习培训。(2)重视有输血史、孕产史和过敏史患者输血时的观察,正确识别输血不良反应,掌握输血不良反应应急措施。(3)重视输血前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 发热
下载PDF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健 王焕成 李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3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按照疾病类型,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心绞痛组,n=68)和B组...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按照疾病类型,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心绞痛组,n=68)和B组(急性心肌梗死组,n=52)。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60名健康人为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血液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C组,差异显著(P<0.05);三组血小板相关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B组首次心肌标志物浓度检测高于A组、C组,差异显著(P<0.05);B组心肌标志物升高倍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在发病后不同时间段内会出现相应变化,需引起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液检验指标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焕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5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诊断和治疗的梅毒患者129例,采用TRUST、TP-ELISA、TPPA,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在3种方法检测的129例梅毒患者中,TRUST法检...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诊断和治疗的梅毒患者129例,采用TRUST、TP-ELISA、TPPA,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在3种方法检测的129例梅毒患者中,TRUST法检测阳性92例,阳性率为71.37%;TP-ELISA法检测阳性112例,阳性率为86.82%;TPPA法检测阳性129例,阳性率为100%。3种方法检测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行大量人员的高危人群梅毒筛查时宜采用TP-ELISA检测方法;对TRUST和TP-ELISA等初筛阳性以及潜伏期梅毒和一些非螺旋体试验阴性又高度怀疑为梅毒患者的确认试验采用TRUST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检测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明胶颗粒凝集法 对比分析
下载PDF
56688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著球 张学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7期66-68,71,共4页
目的了解南阳地区就医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阳性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医人群检查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的结果 ,观察不同年龄组男女间各项指标的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异... 目的了解南阳地区就医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阳性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医人群检查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的结果 ,观察不同年龄组男女间各项指标的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4.38%、57.12%、0.73%、7.44%和7.61%。除抗-HBe男女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四项指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男女乙肝五项指标阳性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地区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且存在年龄、性别间差异。20岁以下年龄组感染率更低,抵抗力更强。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这种结果与乙肝疫苗接种,女性在此阶段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男性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五项指标 定量检测 阳性率
下载PDF
重症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焕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病原体的构成,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早期适当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对18例重症肺炎患者痰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培养,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18例重症肺炎患者病原体检测,革兰阴性(G-)杆菌8例占44.4%,...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病原体的构成,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早期适当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对18例重症肺炎患者痰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培养,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18例重症肺炎患者病原体检测,革兰阴性(G-)杆菌8例占44.4%,革兰阳性(G+)球菌7例占38.9%,肺炎支原体3例占16.7%。结论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可能改变经验性的治疗方案,并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病原菌 治疗分析
下载PDF
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五项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吴著球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了解母体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状况对婴儿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力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婴儿及其母亲分娩前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的病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目的了解母体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状况对婴儿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力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婴儿及其母亲分娩前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的病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7例产妇中HBs Ag阳性17例,阳性率3.64%。467例婴儿中HBs Ag全部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不同浓度组比较各组婴儿抗体浓度均高于母体,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婴儿不同年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只有新生儿出生≤7 d组母婴抗体存在明显差异(P〈0.0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各组婴儿抗体浓度均低于母体,各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母婴配对比较表明:抗体浓度≤3 NCU/m L,抗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抗体浓度〉3 NC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机率很低。(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可通过胎盘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母体抗体浓度越低,这种转运的效能越高。(3)非保护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母体胎儿间可认为是一种被动转运,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在低浓度时可能存在主动转运,高浓度时则是被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 定量检测 抗体浓度 母婴
下载PDF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合理使用血浆
7
作者 王焕成 吴著球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2期205-206,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血浆 用血管理 质量管理 统计资料
下载PDF
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的临床应用分析
8
作者 王焕成 《中外医疗》 2010年第27期57-57,共1页
目的探讨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病例269例进行粪便染色镜检了解肠道细菌情况。结果随着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延长肠道细菌显著减少例数增加,5~10d细菌显著减少发生率7.5%,10~15d细... 目的探讨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病例269例进行粪便染色镜检了解肠道细菌情况。结果随着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延长肠道细菌显著减少例数增加,5~10d细菌显著减少发生率7.5%,10~15d细菌显著减少发生率11.36%,>15d细菌显著减少发生率53.6%;随着抗生素应用种类增加肠道细菌显著减少例数增加,1种抗生素细菌显著减少发生率0,2种抗生素细菌显著减少发生率10.11%,>3种抗生素细菌显著减少发生率42.01%。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时间的延长和抗生素应用种类的增多,发生肠道菌群紊乱的概率增加,通过进行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检测可以对临床治疗和应用做到良好的指导,值得临床上高度重视粪便染色镜检对肠道细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染色镜检 肠道细菌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侵入性检查前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9
作者 王焕成 吴著球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7期119-119,共1页
目的:对侵入性检查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原进行快速检测以了解患者检查前的状况,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503例患者进行术前检测。结果... 目的:对侵入性检查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原进行快速检测以了解患者检查前的状况,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503例患者进行术前检测。结果:HBsAg阳性119例(4.75%),抗-HCV阳性39例(1.56%),抗-HIV1/2待复查6例(0.24%)。结论:侵入性检查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于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侵入性检查后交叉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性检查 传染病标志物
下载PDF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观察
10
作者 闫小娴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543-544,共2页
目的 探讨在输血前对其不规则抗体进行检验的意义,为临床输血提供真实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65例进行本组实验,在进行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其检验结果中的阳性抗体的患者... 目的 探讨在输血前对其不规则抗体进行检验的意义,为临床输血提供真实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65例进行本组实验,在进行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其检验结果中的阳性抗体的患者和阳性率进行研究。结果 34例需要输血的男性患者中,检测出有1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为阳性,且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2.94%;31例需要输血的女性中,检测出有7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为阳性,且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为22.58%,使用统计学软件检验,结果在统计学范围内(p<0.05)。结论 对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其输血是否安全因素进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检验
原文传递
应用LTA检测评价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闫小娴 余健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 应用光学比浊法(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LTA)检测评价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栓性疾病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 应用光学比浊法(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LTA)检测评价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栓性疾病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76例,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单一用药组按照敏感药物不同分为氯吡格雷组(n=27)和阿司匹林组(n=49),联合用药组按照用药不同分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n=32)、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n=28)、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组(n=16)。采用LTA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三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胶原(collagen,COL)]水平。结果 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AA、ADP、COL水平均较对照组低,阿司匹林组AA、COL水平均较氯吡格雷组低(P<0.05);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组AA、ADP、COL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ADP、COL水平均较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组高(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效果不同,通过LTA检测能全面反映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为临床制定用药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比浊法 血小板聚集功能 抗血小板药物
原文传递
手足口患者外周白细胞检查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焕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8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患者实验室检查外周白细胞并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我院门诊或住院的手足几病患儿322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病例280例,重症病例42例,进行外周白细胞检查。结果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以减... 目的探讨手足口患者实验室检查外周白细胞并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我院门诊或住院的手足几病患儿322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病例280例,重症病例42例,进行外周白细胞检查。结果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以减少为主160例,占普通病例总例数57.14%;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以增高为主30例,占重症病例总例数71.42%。普通病例中性粒细胞以减少为主175例,占普通病例总例数62.5%;重症病例中性粒细胞以增高为主32例,占重症病例总例数76.19。普通病例淋巴细胞以增高为主196例,占普通病例总例数70.00%,重症病例淋巴细胞以减少为主22例,占重症病例总例数52.38%。结论在临床诊治手足口病患儿时观察外周白细胞对手足口病的临床指导意义明显,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以减少和正常为主,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重症病例自细胞计数以增多为主,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临床应用中由于部分疾病临床表现不确切,如表现为普通病例但白细胞计数以增多为主,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有出现或加重可能,指导临床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患者 外周白细胞检查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