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国哲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0期1488-1490,共3页
目的对中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11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自拟中药剂汤进行治疗,... 目的对中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11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自拟中药剂汤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5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MA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M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NSS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PANSS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改善率(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精神分裂症 急性激越症
下载PDF
新入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分析及防范
2
作者 张冬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7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入院前3d意外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并加以防范。方法:对我院近2年发生的81例意外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前3d意外事件发生数占总意外事件的60%,且以逃跑、伤人为主,其次有自杀、骨折及猝死等。结论:精神患者...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入院前3d意外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并加以防范。方法:对我院近2年发生的81例意外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前3d意外事件发生数占总意外事件的60%,且以逃跑、伤人为主,其次有自杀、骨折及猝死等。结论:精神患者住院前3d为意外事件高发期,护理人员要提高业务能力,加强责任心,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医患及医护沟通,降低意外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院 精神病患者 意外事件 防范
下载PDF
护士对住院精神病人危机状态处置调查分析
3
作者 刘付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7期229-229,共1页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人危机状态时护士的处置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60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影响护士对精神病人危机状态处置方式的主要因素有病人精神疾病病程、原发疾病性质、护士既往处置危机状态的经历。结论...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人危机状态时护士的处置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60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影响护士对精神病人危机状态处置方式的主要因素有病人精神疾病病程、原发疾病性质、护士既往处置危机状态的经历。结论:精神科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对提高危机状态的处置效果具有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住院精神病人 危机状态处置
下载PDF
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行为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丽霞 邱亚锋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9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 了解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用MMPI 量表对80 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和79 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早发组遗传倾向明显, 病前性格异常,冲动行为、思维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发生率高。晚发组女... 目的 了解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用MMPI 量表对80 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和79 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早发组遗传倾向明显, 病前性格异常,冲动行为、思维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发生率高。晚发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精神因素,幻觉、被害妄想、偏执观念、情绪障碍等症状突出。结论 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各有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亦有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 精神分裂症 晚发性 临床特征 对照研究
下载PDF
精神科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韩永慧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7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次管理在精神科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四个封闭病房全体护士为观察对象,2008年3月~2009年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09年3月~2010年2月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比较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情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次管理在精神科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四个封闭病房全体护士为观察对象,2008年3月~2009年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09年3月~2010年2月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比较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病人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三个方面8个项目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且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结论: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分层管理 满意度 工作质量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用奥氮平治疗的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庆玺 《海峡药学》 2018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用奥氮平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氮平联合奥... 目的研究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用奥氮平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氮平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总分为(64. 1±9. 5)分,观察组为(48. 8±7. 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 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 50%,观察组为81. 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 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 13%,观察组为31. 25%,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 0. 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无新增不良反应,值得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氯氮平 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团体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冬敏 郭云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3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团体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在院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用HAMD量表和SDS量表筛查出有抑郁情绪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每周开展3次... 目的:探讨团体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在院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用HAMD量表和SDS量表筛查出有抑郁情绪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每周开展3次团体训练,2个月为1疗程,训练前后采用HAMD和SD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经过2个月训练后,HAMD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训练 精神分裂症 抑郁情绪
下载PDF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甘景梨 白照庆 +3 位作者 王世尧 张万恒 吕存生 刘欣喜 《中国民康医学》 1999年第1期6-9,63,共5页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BPRS总分≥40分,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分别给予利培酮和氯氮平口服治疗,以BPRS减分率为...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BPRS总分≥40分,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分别给予利培酮和氯氮平口服治疗,以BPR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指标,以TESS评价副反应指标。结果: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8周末有效率为90%,与氯氮平相仿。利培酮在治疗1周后起效,焦虑、抑郁和迟滞等症状群起效更早,明显早于氯氮平。剂量较小者锥体外系副反应轻,其它不良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氯氮平少而轻。结论: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永慧 石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8期161-161,共1页
对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程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学习自我照顾,尽可能地恢复社会功能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对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庆玺 《北方药学》 2018年第9期83-83,共1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应用哌罗匹隆(康尔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最近3年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应用哌罗匹隆(康尔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TSH、T_3、FT_...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应用哌罗匹隆(康尔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最近3年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应用哌罗匹隆(康尔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TSH、T_3、FT_3、T_4、FT_4、PRL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后的PANSS评分、TSH、T_3、FT_3、T_4、FT_4、PRL水平对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7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应用哌罗匹隆(康尔汀)治疗,疗效良好,对PRL与甲状腺激素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哌罗匹隆(康尔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科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
11
作者 阚瑞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9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心理行为干预 精神科护士 影响
下载PDF
散发性脑炎误诊为精神障碍的护理
12
作者 张冬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4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脑炎误诊为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3—03~2008—09散发性脑炎误诊为精神障碍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病人中10例在精神科住院痊愈出院,1例转入综合医院治疗。结论对早期发热和有... 目的探讨散发性脑炎误诊为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3—03~2008—09散发性脑炎误诊为精神障碍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病人中10例在精神科住院痊愈出院,1例转入综合医院治疗。结论对早期发热和有前躯症状起病较急的病人应考虑散发性脑炎,护理这类病人要耐心和细心,即要保护好病人又要保护好自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脑炎 精神障碍 护理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进食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13
作者 徐照会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1期543-543,共1页
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进食障碍的原因及分类,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四年的护理观察,跟踪调查,进食障碍的原因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进食障碍多种多样,受症状控制、心理、生理、环境因素影响,表现不同... 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进食障碍的原因及分类,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四年的护理观察,跟踪调查,进食障碍的原因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进食障碍多种多样,受症状控制、心理、生理、环境因素影响,表现不同,护理方法及措施也不相同。结论不同原因的进食障碍患者,护理措施不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进食障碍 应对措施
下载PDF
脑电图在精神科的应用
14
作者 金辉 金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8期144-144,共1页
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磁共振、64排CT的相继投入临床应用,脑电图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受到一些限制,但其在精神科领域的诊疗价值却无法替代,具体应用如下:
关键词 脑电图 精神科 用药监测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春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3期145-146,共2页
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照。方法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92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46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并对两组患... 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照。方法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92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46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B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当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药物相互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于临床优先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老年性抑郁症
下载PDF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冬敏 刘传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7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在儿童中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我市1~5年级学生通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测评,填写儿童生长发育调查表,并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对每一位调查者进行细致的日常行为观察。结果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占人群的5...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在儿童中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我市1~5年级学生通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测评,填写儿童生长发育调查表,并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对每一位调查者进行细致的日常行为观察。结果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占人群的5%。失调原因与都市化生活儿童生长环境狭小、儿童生长期未经爬行、家长过分保护及限制儿童有关。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感觉统合 统合失调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境危机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阚瑞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9期273-274,共2页
目的观察快速、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除大学生情境危机的效果。方法快速排查出受本校一名女生自杀未遂事件影响较大的学生61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快速、主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被动个别心理咨询)做危机... 目的观察快速、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除大学生情境危机的效果。方法快速排查出受本校一名女生自杀未遂事件影响较大的学生61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快速、主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被动个别心理咨询)做危机干预工作。实施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的同学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多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建立危机快速反应小组,对于解除大学生的情境危机,减轻其创伤反应,维护校园的安定,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 情境危机 作用
下载PDF
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薛庆玺 《临床研究》 2018年第9期39-41,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评价度洛西汀(商品名:优必罗)以及帕罗西汀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13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进行分为两组,即度洛西汀组以及帕罗西汀组,度洛西汀组进行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疾病... 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评价度洛西汀(商品名:优必罗)以及帕罗西汀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13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进行分为两组,即度洛西汀组以及帕罗西汀组,度洛西汀组进行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疾病治疗开始的初始剂量是30mg/次,每天服药一次,两个周疗程后若疗效不佳,可以适当增加剂量至60mg/d。帕罗西汀组进行口服帕罗西汀片,疾病治疗开始的初始剂量是20mg/次,每天服药一次,两个周疗程后若疗效不佳,可以适当增加剂量至40mg/d。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治疗并持续8周。结果经过8个周的治疗,度洛西汀组以及帕罗西汀组的1、2、4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相应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相比较于上次的临床疗效评价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第8周末以及第4周末的差异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周的治疗后,度洛西汀组的相关HAMD评分以及相应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在帕罗西汀组相应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3.3%以及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均出现在用药后的两个周内,并且在每一个时间点的两组试验比较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度洛西汀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疗效迅速,并且它的长期疗效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当的,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帕罗西汀 抑郁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高职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不同干预方法实验对照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0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改善情况,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优化和转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太极拳锻炼、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及综合干预3种方案,对高职院校75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干预。干...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改善情况,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优化和转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太极拳锻炼、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及综合干预3种方案,对高职院校75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在干预3个月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对其远期疗效加以评定。结果:干预后,各组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综合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组的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均低于对照组,太极拳组Scl-90总均分、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各干预组自身比较显示,大部分量表干预前后测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种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适合在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推广,但通过设计的团体治疗与有氧运动结合方案远期疗效更为明显,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干预性对照实验 心理亚健康大学生 高职高专
下载PDF
齐拉西酮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冬敏 金红 +1 位作者 郭云飞 刘富会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总结了齐拉西酮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时监测血压、做好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等。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注意个体差异,可以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齐拉西酮 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