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储式自体输血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郝锋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7期24-24,26,共2页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2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2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g/L),因此,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结论预储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可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输血的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储式自体输血 泌尿外科 输血不良反应 择期手术
下载PDF
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郝锋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8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在产科DIC抢救中成分输血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补充1750mL新鲜冰冻血浆,196U血小板,170U悬浮红细胞后,出血症状得到改善及控制,生产12例,无一例产... 目的探讨在产科DIC抢救中成分输血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补充1750mL新鲜冰冻血浆,196U血小板,170U悬浮红细胞后,出血症状得到改善及控制,生产12例,无一例产妇死亡,围产儿出现1例死亡,死亡率为8.3%。结论对产科DIC患者及时补充体液及血液,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DIC 产后出血 疗效
下载PDF
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春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2期65-67,共3页
目的 分析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为临床脑外科手术输血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脑外科手术患者52例,根据输血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4... 目的 分析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脑氧合代谢的影响,为临床脑外科手术输血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脑外科手术患者52例,根据输血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自体输血,对照组采用同种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IL-6、IL-10、TNF-α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和脑氧耗、脑氧摄取率、乳酸生成量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脑氧耗、乳酸低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脑氧耗、乳酸低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输血可改善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脑氧合代谢情况,可作为脑外科输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手术 自体输血 脑氧合代谢 同种输血
下载PDF
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春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0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60例大量输血患者,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结果 60例大量输血患者中以输注红细胞悬液最多,占33.7%;血浆占22.4%...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60例大量输血患者,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结果 60例大量输血患者中以输注红细胞悬液最多,占33.7%;血浆占22.4%。结论大量输血患者在各种成分血的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血液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成分输血 合理应用
下载PDF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春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1期1-2,共2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患者应用不同输血指征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症监护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输血指征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输血指征,观察组行限制性输血指征,观察并比较两组对...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患者应用不同输血指征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症监护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输血指征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输血指征,观察组行限制性输血指征,观察并比较两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重症感染与肺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DS评分(15.12±3.80)分比对照组(24.36±6.56)分低,且两组衰竭器官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指征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心力衰竭、重症感染与肺水肿的发生率,减少衰竭器官数量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预后
下载PDF
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乔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4期22-24,共3页
目的 分析研究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需输血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注方法不同分组,各51例,对照组... 目的 分析研究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需输血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注方法不同分组,各51例,对照组仅输注悬浮红细胞治疗,观察组联合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第2、4、6天时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前凝血四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2天,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明显长于输血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4、6天,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恢复至输血前水平。输血前及输血后2、4、6天对照组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输血可导致凝血功能发生变化,应密切观察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情况,并适当输注一定量的血浆,从而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保证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凝血四项 悬浮红细胞 血浆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评估反复输血患者输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史良玉 《临床研究》 2018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评估反复输血患者输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本院反复输血的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观察比较两组血小板抗体情况,并依据血小板...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评估反复输血患者输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本院反复输血的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观察比较两组血小板抗体情况,并依据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抗体阴性组与抗体阳性组,比较抗体阴性组与抗体阳性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率、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小板阴性率(67.35%),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50.00%)、输注无效率(81.25%),均高于抗体阴性组(15.15%)、(18.18%);且抗体阳性组输注后1h及24h CCI均低于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患者中检测出抗体阳性16例,阳性率(32.65%),其中输血次数超过20次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6.67%)、输血次数介于16~20次之间者阳性率(50.00%)、输血次数介于11~15次之间者阳性率(18.75%)、输血次数介于5~10次之间者阳性率(13.33%),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678,P=0.009)。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评估反复输血患者输注状态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反复输血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成正比例关系,直接决定着血小板输注是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检测 反复输血 非溶性输血反应 输注效果 血小板增高指数
下载PDF
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乔芳 《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输血治疗的604例患者,采用PA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苍白密螺旋体抗体和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输血治疗的604例患者,采用PA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苍白密螺旋体抗体和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上述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率及感染模式。结果 604例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2.98%,HBeAb阳性率为3.31%,HBsAg阳性率为12.91%,HBsAb阳性率为28.48%,HBcAb阳性率为3.64%,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66%,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17%,苍白密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1.16%;感染模式除单纯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外,还包括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eAg+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均存在一定阳性率,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输血前必须对传染病指标进行严格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传染病指标 检测
下载PDF
血浆及时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
9
作者 李丹 《临床研究》 2018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68例需接受输血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7,输血量≥2 000mL)和对照组(n=31,...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及时输注血浆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68例需接受输血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7,输血量≥2 000mL)和对照组(n=31,输血量<1000mL),观察组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对照组仅输注悬浮红细胞,对比两组输血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后1d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T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1d FIB低于输血前,PT、TT、APTT水平高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后PT、TT、APTT指标表现为延长,FIB表现为降低,及时输注血浆可改善患者凝血四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大量输血 输注血浆
下载PDF
自体骨髓移植术中自身输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6期450-451,共2页
目的探讨在自体骨髓移植术中自身输血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骨髓移植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首先在术前18~20 d开始采集200或400 mL/次自身全血,储存于4℃冰箱,7 d为采血的间隔时间,移植前3 d进行最后1次采血。结... 目的探讨在自体骨髓移植术中自身输血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骨髓移植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首先在术前18~20 d开始采集200或400 mL/次自身全血,储存于4℃冰箱,7 d为采血的间隔时间,移植前3 d进行最后1次采血。结果在采血过程中30例患者只出现2例轻度献血的不良反应,采集的血液2例未能用完,术后20 d并发1例其他疾病死亡,其余经自体输血后顺利完成采髓手术,无一例发生输血后的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输血较为安全,可有效补充不足的血容量,且易开展,可防止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可广泛应用于自体骨髓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输血 应用
下载PDF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秀丽 《临床研究》 2016年第4期2-3,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术中需要输血的创伤患者80例,按照需要输血量和创伤程度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为需要少量输血创伤患者,观察组为需要大量输... 目的:研究分析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术中需要输血的创伤患者80例,按照需要输血量和创伤程度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为需要少量输血创伤患者,观察组为需要大量输血严重创伤患者,对比两组手术前后PT、APPT、FIB、TT和PL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PT、APPT、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的FIB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3d的PT、APPT、TT、FIB和PL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极易造成凝血功能指标发生改变,临床应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预防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大量输血急救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张素英 童嘉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0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大量输血急救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确诊DIC综合征后,立即吸氧,开通静脉通路,20例患者均输血液制品,11例患者输新鲜冷冻血浆+红... 目的探讨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大量输血急救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确诊DIC综合征后,立即吸氧,开通静脉通路,20例患者均输血液制品,11例患者输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4例患者输新鲜全血与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6例患者输纤维蛋白原。观察大量输血急救的效果。结果 20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经输血后,15例救治成功,成功率为75.0%,5例救治无效死亡。输血后,患者PT、APTT、TT时间均较输血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较输血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血后,PLT较输血前明显改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产后DIC综合征患者,应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大量输血是可行且安全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大量输血
下载PDF
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秀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037-1037,1039,共2页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n,HDN)是因母体内存在与其胎儿细胞不合的IgG血型抗体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严重的可导致流产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严重的可导致流产与新生儿生理缺陷或死亡。在母婴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n,HDN)是因母体内存在与其胎儿细胞不合的IgG血型抗体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严重的可导致流产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严重的可导致流产与新生儿生理缺陷或死亡。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HDN中,以ABO血型系统最为常见,即ABO-HDN,多发于O型孕妇所生的A型或B型婴儿,这与O型母亲富含抗-A(B)IgG抗体有关,一般认为,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64时,胎儿有受害的可能。为探讨孕妇血清中IgG血型抗体效价与ABO—HDN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临床检测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孕妇 幼红细胞增多症 胎儿 抗体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莉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B09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85例严重血小板减少(PLA〈2.5x10。/L)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或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10.5u~12u,检测输注前1h,输注后1h和24h的外周血小板记数,以校正血...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85例严重血小板减少(PLA〈2.5x10。/L)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或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10.5u~12u,检测输注前1h,输注后1h和24h的外周血小板记数,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值(CCI)判断血小板输注疗效,观察患者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是否改善。结果: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手工分离组高于机采组(p〈0.01);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p〈0.01);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发热组高于非发热组(p〈0.01);④白血病组与再障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O.05);⑤输注血小板后51例患者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改善,临床有效率60.OO%。结论: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与选择输注的血小板制剂的种类、输血次数、与患者是否伴有发热、感染有关,白血病组与再障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无统计学意义,与两类患者均为反复多次输血患者有关;血小板输注效果的评价以CCI为标准的无效率与?临床观察输注后患者的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改善有效率相符。本组病例均无明显脾肿大,对脾肿大与输注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护理要尽量避免输注无效的诱发因素,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是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 输注效果 护理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莉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845-845,共1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变化。方法测定正常老年人31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血清中CRP含量。结果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变化。方法测定正常老年人31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血清中CRP含量。结果老年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明显高于正常人,且CRP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各组逐渐增高。结论血清CRP水平对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下载PDF
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Rh血型鉴定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秀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4期1609-161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致敏抗体对Rh血型检测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可行、准确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鉴定方法。方法选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以及抗血清微柱凝胶法对15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进...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致敏抗体对Rh血型检测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可行、准确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鉴定方法。方法选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以及抗血清微柱凝胶法对15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进行Rh血型鉴定,并对患儿致敏红细胞用45℃红细胞抗体放散后再检测Rh血型。结果 107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患儿中,101例5种方法结果一致,6例结果不一致;49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患儿中有31例结果不一致。37例Rh血型测定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经45℃抗体放散后测定,结果一致。对1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其红细胞放散后测定的Rh血型完全符合临床现象。结论 45℃抗体放散后再鉴定血型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正确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Hr血型系统 幼红细胞增多症 胎儿 检测
下载PDF
部分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莉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2-213,21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活性(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并与12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活性(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并与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l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 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血液凝固因子 临床实验室技术
下载PDF
TP-ELISA法检测心脏病患者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0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心脏病患者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采用TP-ELISA法分别检测本院1350例心脏病患者和2780例非心脏病患者的血清,结果阳性者再用TPPA法进行确诊,并对两组患者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假阳性... 目的探讨应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心脏病患者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采用TP-ELISA法分别检测本院1350例心脏病患者和2780例非心脏病患者的血清,结果阳性者再用TPPA法进行确诊,并对两组患者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假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P-ELISA法检测心脏病患者假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心脏病患者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质异常和年龄因素是造成TP-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易发生假阳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ELISA 心脏病 梅毒抗体 假阳性
下载PDF
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春梅 《临床研究》 2014年第11期2-2,6,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凝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制定出结合实际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案。方法同时采用RPR、ELISA、TPP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RPR、ELISA、T... 目的: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凝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制定出结合实际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案。方法同时采用RPR、ELISA、TPP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RPR、ELISA、TPPA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最高,漏诊率为0,特异度也高达98%。结论 RPR、ELISA、TPPA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是临床工作中梅毒筛查和诊断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凝胶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冷沉淀制备时间对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莉莉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期7-7,10,共2页
目的:分析冷沉淀制备时间对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采集的93份新鲜冰冻血浆,均分为3组(各31份),分别于6h、8h、10h再将各组新鲜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对3组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Ⅷ因子含... 目的:分析冷沉淀制备时间对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采集的93份新鲜冰冻血浆,均分为3组(各31份),分别于6h、8h、10h再将各组新鲜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对3组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Ⅷ因子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制备时间分别为6h、8h、10h的3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采集后10h内不同时间点制备冷沉淀对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无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制备时间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