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1,660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区域理论发展前沿和河南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学术研讨会
1
作者 陈世强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06年6月10日上午,区域理论发展前沿和河南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开封河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副处长何健、河南省教育厅社... 2006年6月10日上午,区域理论发展前沿和河南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开封河南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副处长何健、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陈垠亭、中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河南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李润田先生、河南财经学院资深教授杨承训先生,校领导赵国祥、宋纯鹏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院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为期两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 学术研讨会 区域理论 黄河文明 可持续 教育部社政司
下载PDF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办“黄河学”高层论坛
2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09年11月21-22日,由中心主办的“黄河学”高层论坛在黄河之滨古都开封成功举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
关键词 黄河文明 高层论坛 河南大学 发展研究中心 成功 黄河水利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
下载PDF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3
作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I0005-I0005,共1页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下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下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历史地理与社会变迁研究所、甲骨学与汉字文明研究所、文学文献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文化遗产与都城文明研究所、空间数据科学与流域计算实验室、司法文明研究所等10个研究机构,建有大型数据库平台--黄河学综合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明 综合数据库 河南大学 可持续发展研究 数据库平台 咨询机构 综合性研究 甲骨学
下载PDF
河南省PRED系统分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建华 罗丽丽 +3 位作者 张文信 毛道云 张竞竞 于爱水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河南省的人口、资源(重点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PRED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本文指出...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河南省的人口、资源(重点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PRED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本文指出河南省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在于人力、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据此,本文提出了人口控制与人力资源开发、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以及城镇化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河南
下载PDF
基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河南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建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6-859,共4页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加强人口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建国以来河南省人口发展与人口管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河南省的资料分析指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加强人口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建国以来河南省人口发展与人口管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河南省的资料分析指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低是河南省人口的突出特点,就业压力大、人才的培养水平较低、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观念与制度创新、继续控制人口总量、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镇化进程、注意老龄化问题、广辟就业渠道等6个方面进行了河南省人口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河南省人口 人口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乔家君 李小建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在追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系统功能视角出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通过影响力分析和独立性分析对设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有效处理;结合河南省资源环境等实际发展... 在追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系统功能视角出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通过影响力分析和独立性分析对设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有效处理;结合河南省资源环境等实际发展,设计出包括71个指标的完整体系,经过有效处理得出29个有效指标.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能力评估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覃成林 刘迎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5,共5页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金萍 艾少伟 +1 位作者 秦耀辰 张二勋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9-604,共6页
人工神经网络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自然要素环境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和客观,也使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精度趋势预测和预警成为可能,但在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面的应用尚未取得预期进展.研究表明,人工神... 人工神经网络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自然要素环境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和客观,也使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精度趋势预测和预警成为可能,但在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面的应用尚未取得预期进展.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不断拓展,但发展态势并不均衡;BP网络虽然应用广泛,但研究中常忽略训练样本与网络结构相互牵制的关系;国内研究多重训练而轻检测,且模型的作用经常被夸大.人工神经网络所推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新格局有望通过与传统模型、空间信息技术等的交叉和融合而得以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区域可持续发展 非线性 系统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调查的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的人群差异研究——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
9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5-167,共3页
对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人群差异的认识,是制定科学的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的基础。基于互联网调查数据,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利用T-TEST和ANOVA模型的分析表明,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职业和收入之间存在... 对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人群差异的认识,是制定科学的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的基础。基于互联网调查数据,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利用T-TEST和ANOVA模型的分析表明,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在年龄、职业和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和行政区之间则差异不显著。因此,除了强调宣传、教育、培训和提高文化素质等措施外,还应关注年龄、职业、收入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 人群差异
下载PDF
关于推进生产方式变革,奠定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的研究
10
作者 于金富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因而破坏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必须进一步推进生产方式全面、深刻的变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产方式 制度基础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中强 苗长虹 《河南科学》 2007年第2期331-334,共4页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人类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确定区域发展是否仍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基于2005年数据,对河南省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人类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确定区域发展是否仍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基于2005年数据,对河南省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700 08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810 490 3 hm2,生态赤字为1.889 179 hm2,说明河南省的发展当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地形修正的河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评价及与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闵敏 苗长虹 +1 位作者 胡志强 钟佳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2,共6页
构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的交通优势度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在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从中心向外... 构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的交通优势度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在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类圈层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大体表现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2)河南省交通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部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修正后西部山区交通环境被高估的情况有所改善,基于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模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结果更为符合客观事实;(3)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中低度协调耦合型为主,绝大多数县市交通发展超前,交通对经济的正反馈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经济发展 空间耦合 县域单元 河南省
下载PDF
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娜琳 李立 +1 位作者 李二玲 李小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6,共9页
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基于实地调查,从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网络、村域种植规模变化、不同类型村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参与村空间集聚特征4方面对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进行分析发现:特色种植空间扩散网络密度低,空间持续性不强,但... 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基于实地调查,从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网络、村域种植规模变化、不同类型村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参与村空间集聚特征4方面对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进行分析发现:特色种植空间扩散网络密度低,空间持续性不强,但其变化的空间范围一定,集聚特征明显。运用AMOS21.0对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1)农户自身特性,尤其是冒险性精神对其持续种植时长影响较大;(2)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条件获取越便利,农户持续种植时间越长;(3)政府推动对农户持续种植具有正向作用;(4)资源环境,尤其是土壤特性和能人带动对村域种植规模影响深刻;(5)距离区位对村域持续种植的影响弱于基础设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散 区域专业化 农户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建吉 展瑞 王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63,94,共9页
黄河流域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绿色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选取2003—2018年黄河流域相关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其区域间的空间依赖... 黄河流域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绿色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选取2003—2018年黄河流域相关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其区域间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总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从下游、中游到上游工业绿色发展效率递减,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分布格局;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全局莫兰指数在0.4左右,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区域集聚和低低区域集聚,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科学投入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发展效率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DEA-SBM模型 TOBIT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户群发展研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罗庆 李小建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1,共4页
基于共生理论,笔者提出农户群发展的共生分析框架,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增加共生界面、改进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加强信任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以及完善农户群的整体规划是促进孟寨村农户群... 基于共生理论,笔者提出农户群发展的共生分析框架,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增加共生界面、改进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加强信任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以及完善农户群的整体规划是促进孟寨村农户群共生发展的主要思路。研究表明,共生理论特别适用于专业村农户群的发展研究,同时,共生理论能为村庄发展提出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共生发展 农户群 孟寨村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发展演化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乔家君 常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6,91,共5页
利用2004年河南省997个城镇数据及夏代以来的城镇演化空间数据,对河南省城镇发展进行了时空梳理,河南省城镇数量的变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政治重心北上、政府行政干预等。河南省城... 利用2004年河南省997个城镇数据及夏代以来的城镇演化空间数据,对河南省城镇发展进行了时空梳理,河南省城镇数量的变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政治重心北上、政府行政干预等。河南省城镇分布的最初格局受当时人们取水方式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呈现沿水系分布的空间格局,铁路的兴建使河南省城镇布局的限制条件得到改善,公路建设使城镇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均衡。但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使城镇分布又相对集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城镇分布向均衡化方向发展,同时在局部地域又有较为集中的块区。河南省城镇的空间格局基本符合中心地理论,但各地域的主导因素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发展演化 时空格局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红礼 高建华 卢红岩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根据河南省的区域特点,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构建包含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指标系统的河南省土地可持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 根据河南省的区域特点,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构建包含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指标系统的河南省土地可持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是河南省土地利用处于中等可持续水平;对影响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耕地短缺、经济水平不高,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影响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评价 河南省
下载PDF
北京奥运旅游的排挤效应及河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屠高平 梁留科 韦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2-48,共7页
旅游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经济受益点,无论是在奥运会建设期间还是比赛期间来京旅游的人数都会大幅度增长,北京旅游市场将出现“过饱和”状态,奥运旅游的“排挤效应”也会凸现出来。我们认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应该借鉴国外经验,适... 旅游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经济受益点,无论是在奥运会建设期间还是比赛期间来京旅游的人数都会大幅度增长,北京旅游市场将出现“过饱和”状态,奥运旅游的“排挤效应”也会凸现出来。我们认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应该借鉴国外经验,适当分散在京的国内外游客,以避免奥运会期间北京旅游市场过于拥挤而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比较北京与河南省的客源市场情况,提出河南省应该利用北京奥运旅游“排挤效应”之机,制定相应对策,发展本省旅游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旅游 排挤效应 河南旅游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乐英 苗长虹 《河南科学》 2012年第3期372-375,共4页
利用河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河南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产业结构、投资政策以及各地区人口素质和人口... 利用河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河南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产业结构、投资政策以及各地区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的差异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演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河南省
下载PDF
利用IANN建立县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艾少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3-221,共9页
区域种植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易受到来自种植业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其可能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产生各种警情。该文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算法,从优化网络初始权值入手,对误差反传BP算法进行改良,形成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的加... 区域种植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易受到来自种植业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其可能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产生各种警情。该文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算法,从优化网络初始权值入手,对误差反传BP算法进行改良,形成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的加权主成分网络模型WPCA-NN。从而将黄色预警法与非线性模拟方法巧妙结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短期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并以黄河下游沿岸典型县市垦利和封丘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种植业可持续性的空间尺度属性非常重要,以改进人工神经网络(IANN)为核心的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体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2)WPCA-NN既能反映决策者对各指标的偏好程度,又能规避经典BP算法学习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3)县域种植业可持续性预警实证分析达到预期结果并符合实际。2010-2014年两县警情以轻警和中警为主,资源和环境方面警兆的异常波动,尤其是权重较大的警兆指标对警情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型 算法 种植业可持续性 黄色预警法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