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本质理性解释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祥森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4期87-103,共17页
现有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和史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考察,缺乏史学方法论自身在场的理论自觉,没有能够揭示出史学方法论发展自身的思想联系和逻辑进程。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发展内在的逻辑必然性,首先在于当代世界历史哲学的实际发展,即从历史... 现有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和史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考察,缺乏史学方法论自身在场的理论自觉,没有能够揭示出史学方法论发展自身的思想联系和逻辑进程。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发展内在的逻辑必然性,首先在于当代世界历史哲学的实际发展,即从历史认识论哲学转向史学方法论哲学;其次是改革开放之前盛行的"知性的形而上学"唯物史观。新时期史学方法论是在历史本质理性解释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的矛盾中发展的,并且在逻辑上经历了从前者向后者转变的过程。具体来说,这种转变在讲求旧的"加工工具"和设计、生产新的"加工工具"两个层面上,沿着"回到乾嘉去"、从"回到马克思"到"超越唯物史观"以及跨学科史学方法论三条路径展开。忽视历史本质理性解释,满足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不能使中国历史学真正地获得深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方法论 历史本质 理性解释 历史显象 感性描述 逻辑进程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历史认识真理标准的三家十二说——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二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祥森 《云梦学刊》 2009年第3期5-19,共15页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一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一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历史真理时代—现实符合论、历史真理"历史真实"符合论等不同于一般历史真理符合论的看法。在历史认识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出现了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的社会实践标准说、时代—现实标准说、在历史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等三家十二种代表性的观点。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认识检验问题研究,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存在着不足甚至误区,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历史真理观 社会实践 史学实践 “历史之真”(历史存在)检验标准
下载PDF
时间关系“正名”和历史世界再现——兼论孔子所修《春秋》的性质
3
作者 周祥森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2期4-15,共12页
关于孔子编纂的《春秋》的性质问题,现有研究采用的或是功能解释、或是意义阐释的方法,很少从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正名"思想角度进行理解,更没有注意到《春秋》词汇使用的特征——高密度地使用名词和动词,而基本上不使用形容词... 关于孔子编纂的《春秋》的性质问题,现有研究采用的或是功能解释、或是意义阐释的方法,很少从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正名"思想角度进行理解,更没有注意到《春秋》词汇使用的特征——高密度地使用名词和动词,而基本上不使用形容词——与《春秋》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孔子所修《春秋》对于历史时间的构型、从而对现实时间关系的"正名"的讨论,并且通过对《春秋》使用词汇特征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孔子所修《春秋》是一部以真实地再现(而不是任何形式的评价)现实-历史世界的方式开展的历史主义的"正名"学实验著作。传统上认为《春秋》是一部褒善贬恶、亦即对历史世界进行评价的历史著作,是解读者以自己的寓言或道德的(即神秘的)阐释层面和"伦理符码的软弱重写",来取消或遮蔽孔子的直义式的历史阐释层面和"强有力的重写"的结果。对孔子编纂的《春秋》的解读,实质上是当下作为"此在"的我在与我自己相遇,在与我自己的生命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活动,是生命的自我表达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正名 历史时间 历史阐释
下载PDF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之缘起与定义之纷争(下)——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一
4
作者 周祥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7-86,共10页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是新时期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点,也是历史认识论研究的重点、核心所在。在新时期以来30年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中,历史学者们对这一研究之兴起的内缘、外缘因素的认识,基本上是相近的,差别只在于认识是否全面和侧重...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是新时期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点,也是历史认识论研究的重点、核心所在。在新时期以来30年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中,历史学者们对这一研究之兴起的内缘、外缘因素的认识,基本上是相近的,差别只在于认识是否全面和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在历史认识主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和严重的混乱现象。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不少学者不同程度上混淆了概念的前提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把历史认识论范畴中的历史认识主体混同于其他语境里的主体。如何科学地界定历史认识主体的内涵和划分它的层次(外延),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认识主体形式 存在形态
下载PDF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之缘起与定义之纷争(上)——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一
5
作者 周祥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0-96,共7页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是新时期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点,也是历史认识论研究的重点、核心所在。在新时期以来30年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中,历史学者们对这一研究之兴起的内缘、外缘因素的认识,基本上是相近的,差别只在于认识是否全面和侧重...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是新时期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点,也是历史认识论研究的重点、核心所在。在新时期以来30年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中,历史学者们对这一研究之兴起的内缘、外缘因素的认识,基本上是相近的,差别只在于认识是否全面和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在历史认识主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和严重的混乱现象。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不少学者不同程度上混淆了概念的前提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把历史认识论范畴中的历史认识主体混同于其他语境里的主体。如何科学地界定历史认识主体的内涵和划分它的层次(外延),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认识主体形式 存在形态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的革命——评赵世瑜著《小历史与大历史》 被引量:4
6
作者 周祥森 张香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0,共16页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 赵世瑜的《小历史与大历史》是区域社会史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小历史与大历史》等著作所探索的区域社会史,由于不仅包含了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所区分的三种"重写历史的方式"——新材料、对材料的新的解读模式、新的阐释视角,而且强调"走向历史现场",倡导"整体史"和"结构过程史"的史学理念,因此对于质疑、重新思考甚至颠覆传统史学的政治史范式、历史叙述框架以及历史阐释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称做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的一场"区域社会史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世瑜 大历史 小历史 区域社会史 整体史 史学范式 史学方法论
下载PDF
走向史学的“常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规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2,共1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明显进步是史学发展逐渐走向了"常规状态",这与新时期历史学者积极参与学术规范讨论、探索新型史学规范的内涵和建构之路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关于史学规范的探讨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明显进步是史学发展逐渐走向了"常规状态",这与新时期历史学者积极参与学术规范讨论、探索新型史学规范的内涵和建构之路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关于史学规范的探讨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史学论著的技术性规范到关注史学范式转轨的深入过程。今后的史学规范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史学规范纳入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从理论上对史学规范相关问题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二是加强史学规范制约机制和作用方式的研究;三是正确认识西方史学规范,加强史学规范本土化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时期 史学规范 技术性规范 史学范式
下载PDF
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犹太研究的特色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倩红 尚万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共8页
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学术界在犹太思想与文化研究、犹太历史研究、"大屠杀"研究、中国犹太人问题以及当代以色列国家研究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详细梳理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分析目前国内犹太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专职... 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学术界在犹太思想与文化研究、犹太历史研究、"大屠杀"研究、中国犹太人问题以及当代以色列国家研究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详细梳理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并分析目前国内犹太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专职人员匮乏、学术基础薄弱、原创性学术成果数量偏少等等,对于推进犹太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研究 中国 以色列 中国犹太人
下载PDF
新时期理论历史学发展的代表作——评李振宏、刘克辉著《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祥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6,共16页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二,它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历程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它在历史认识检验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堪称是"一家之言";第四,在目前同类著作中,它第一次认真地探讨了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的史学存在学问题,并且首次把历史学的学科规范纳入到"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振宏 理论历史学 历史理论 史学概论 “历史之真” 史学规律
下载PDF
语言形式历史事实的意义——从夏后氏民族历史存在之谜说起
10
作者 周祥森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对于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来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具有历史本体论的重要意义。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作为客观实在的亦即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超越的产物,是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否定的完成。一方面,语言... 对于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来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具有历史本体论的重要意义。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作为客观实在的亦即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超越的产物,是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否定的完成。一方面,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通过表达和确证客观实在的历史存在而为后者提供了一个安顿其生命的家园,并使得后者具有可理解性和可认识性;另一方面,通过确立客观实在的现实历史世界的可能之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不仅使人的历史化亦即人发展为具有真正历史性的人成为可能,而且使人类摆脱原始的、本能的、生命力匮乏的动物般的自然存在形态成为现实。语言形式历史事实的真实是历史事实真实的根本和关键。只有语言形式历史事实建构起来的可能历史世界,而不是客观实在的现实历史世界,才能构成人类另一个可能世界亦即未来理想世界的历史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形式历史事实 历史存在 现实历史世界 可能历史世界
下载PDF
新时期历史认识客观性研究及其反思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102,共20页
根据传统的知识论,历史认识性质的基本规定是客观性或客观的真理性。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历史学界关于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研究,对于"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内涵是什么?"的回答,或认为是符合性,或认为是真实性,或认为是平等性。客... 根据传统的知识论,历史认识性质的基本规定是客观性或客观的真理性。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历史学界关于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研究,对于"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内涵是什么?"的回答,或认为是符合性,或认为是真实性,或认为是平等性。客观性究竟是历史认识性质的基本规定,还是历史学的基本原则,学者们的认识极为不同。歧见最大的是如何看待历史认识活动过程中主观性或主观因素的作用以及它与客观性的关系。新时期关于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讨论,其根本性缺陷在于:迷信自然科学认识的客观性,混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作用的客观性"两个内涵与性质不同的问题。从历史认识论科学(认识论历史哲学)的健康发展来说,应该用"历史认识现实性"取代"历史认识客观性"范畴,并在此前提下去深入探讨"历史认识现实性"在不同类别或不同表现形态的历史认识中具体的现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客观性(客观真理性) 主观性 现实性(此岸性) 实证历史学维度 哲学维度
原文传递
转向人的内在生命存在——提高中国世界史学科研究水平的本体论前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6,共5页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印发后,由于世界史从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备感欣慰的世界史学界的同道们热情高涨地展开了探索建设世界史学科和提高世界史研究水平...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印发后,由于世界史从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备感欣慰的世界史学界的同道们热情高涨地展开了探索建设世界史学科和提高世界史研究水平之路的一系列活动。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其中的一些活动,聆听了许多专家的高见,既深受鼓舞和启发,也促使笔者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 世界史学科 生命存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本体论 科研 中国 学科目录
原文传递
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倩红 刘百陆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是由北京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东亚地区在全球化大潮之下,如何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效应对外来挑战,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东亚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文化繁荣。... “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是由北京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东亚地区在全球化大潮之下,如何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效应对外来挑战,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东亚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文化繁荣。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国际关系与东亚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东亚文化建设、“东亚意识”与华人社会文化倾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全球化 文化建设 文化交流
下载PDF
19世纪早期英国托利主义析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阎照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5,共9页
19世纪早期英国的托利主义形形色色,主要有传统托利主义、自由托利主义、激进托利主义和浪漫托利主义四类。它们在不列颠社会和政治重大问题上各持己见,反映出托利党不同群体的基本观点,并呈现出以后保守党在政治思想上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托利主义 传统托利主义 自由托利主义 激进托利主义 浪漫托利主义
下载PDF
重视和加强历史认识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2,共6页
毋庸否认,大陆学界的历史认识论研究,经过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发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但是,我不悲观地认为如今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或发展空间很小了。在我看来,无论是从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还是从今天我... 毋庸否认,大陆学界的历史认识论研究,经过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发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但是,我不悲观地认为如今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或发展空间很小了。在我看来,无论是从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还是从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都是有着巨大潜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研究 止步不前 历史认识 历史哲学 历史思维 安克 奥克肖特 史学理论 后现代 认识客体
原文传递
天命·仁·正名知言——孔子思想散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祥森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148,共9页
从根本上讲,孔子思想学说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生命哲学。"天命"观、仁论、政治—文明史观、正名知言说是支撑起孔子生命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孔子"天命"观把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作为... 从根本上讲,孔子思想学说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生命哲学。"天命"观、仁论、政治—文明史观、正名知言说是支撑起孔子生命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孔子"天命"观把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作为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最高的和理想的形式。孔子仁论探讨了现实的人的生命存在本质上的分裂性和辩证地复归于整全的可能性,仁本身构成了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既分裂又统一的矛盾性特征。以"文质彬彬"为理想社会目标的政治—文明史观,是孔子"天命"观和仁论的中介,也是使二者成为可能的历史—现实基础。孔子从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现实中经验到和体悟到的、并且理性抽象而来的正名知言说,是孔子生命哲学的归宿,并且使孔子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高度重视语言对于存在的意义的哲学家。对《论语》中孔子言语的理解,关键在于解读者个人的本己性体悟,引经据典式的解读不能激活孔子生命哲学、从而使其具有此在当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生命哲学 天命 仁论政治—文明史观 正名 知言
下载PDF
美国内战时期南部邦联政府的财政政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金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2-78,共7页
美国内战期间,南部邦联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筹措资金。为达到此目的,南部邦联政府采取了征税和发行国库券与债券等措施。由于通过征税获得的财政收入微乎其微,南部邦联政府的财政资金便主要依靠发行国库券和债券。此举固然使得南部邦... 美国内战期间,南部邦联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筹措资金。为达到此目的,南部邦联政府采取了征税和发行国库券与债券等措施。由于通过征税获得的财政收入微乎其微,南部邦联政府的财政资金便主要依靠发行国库券和债券。此举固然使得南部邦联政府短期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但由于南部邦联没有坚实雄厚的财政基础,又得不到外来有力的资金援助和支持,因此南部邦联财政政策并未实现既定目标,反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加剧了南部邦联的民心涣散,最终加速了南部邦联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内战 南部邦联 财政政策 战争努力
下载PDF
论20世纪英国保守党政治哲学的优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阎照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53,共16页
20世纪英国三大政党的权力角逐中,保守党占据明显优势,执政时间最久,作为最显著。这一是因该党在理论上守成稳健,再是它在关键时刻能实行较适度的变革,调整政治理论和政策,并尽力宣传以赢得选民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20至70年代保守党大... 20世纪英国三大政党的权力角逐中,保守党占据明显优势,执政时间最久,作为最显著。这一是因该党在理论上守成稳健,再是它在关键时刻能实行较适度的变革,调整政治理论和政策,并尽力宣传以赢得选民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20至70年代保守党大选宣言的部分内容,印证了该党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展现出保守主义的实用主义和包容性等特征。保守党理论和政策的变化适应了不列颠社会发展的态势,使之一再扩充和强化社会基础,这即是英国保守党和保守主义久盛不衰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英国 保守主义 保守党 政治优势
下载PDF
探索美国民权运动起源的深度力作
19
作者 王金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140,共2页
非裔美国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无可争辩的是,尽管得到了绝大部分黑人选民的支持,但如果没有同时也得到大部分白人选民的支持,仅靠黑人选民的支持奥巴马是不可能当选为总统的。
关键词 美国总统 运动起源 力作 民权 非裔美国人 美国历史 奥巴马 标志性
下载PDF
东南亚地方政府模式变革和国家发展治理
20
作者 张学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年第9期3-5,共3页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战后独立以来的发展一直存在二元化问题。中央政府过于强大,地方政府过于微弱。所以在国家发展目标确立和发展计划推行上多依赖于中央集权的力量,地方政府由于多是农业区,掌握资源有限,所以力量微弱。...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战后独立以来的发展一直存在二元化问题。中央政府过于强大,地方政府过于微弱。所以在国家发展目标确立和发展计划推行上多依赖于中央集权的力量,地方政府由于多是农业区,掌握资源有限,所以力量微弱。但是没有地方政府的参与和发展,国家发展治理就不可能实现。地方政府在国家发展治理中是中央政府有益的伙伴,通过确立伙伴关系,加强对地方行政人员的培训,实现政府体系的现代化,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地方政府 发展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