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鲁迅《伤逝》的改编
1
作者 苏冉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0-77,共8页
鲁迅的小说《伤逝》曾多次被改编成不同媒介的作品并被广泛传播。然而作为鲁迅被改编最多的作品之一,《伤逝》改编作品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该领域甚至还存在着较大的学术空白。同时,根据《伤逝》改编而成的各类作品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良... 鲁迅的小说《伤逝》曾多次被改编成不同媒介的作品并被广泛传播。然而作为鲁迅被改编最多的作品之一,《伤逝》改编作品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该领域甚至还存在着较大的学术空白。同时,根据《伤逝》改编而成的各类作品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良莠不齐的情况。对《伤逝》改编作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鲁迅经典文学作品应如何改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改编 鲁迅作品改编 改编作品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现代《选》学对清代传统《选》学的继承与发展——以20世纪前期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立群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20世纪现代《选》学是继承并发展清代传统《选》学的逻辑归宿。其中,高步瀛、周贞亮、骆鸿凯等20世纪前期现代《选》学的创立者皆对继承与发展清代《选》学贡献不菲.
关键词 20世纪 现代《选》学 清代 传统《选》学 继承 发展 《文选》学
下载PDF
《白鹿原》与《创业史》的“互文”关系及其意义阐释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先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7-53,共7页
《白鹿原》中的叙述隐约地暗示 ,其主人公白嘉轩与《创业史》中的姚士杰是基于同一个生活原型。这表明出现在不同语境中的两部经典作品存在着“互文”关系。这种“互文性”在故事之外构成了一个新的意义阐释空间。通过两组人物白嘉轩 /... 《白鹿原》中的叙述隐约地暗示 ,其主人公白嘉轩与《创业史》中的姚士杰是基于同一个生活原型。这表明出现在不同语境中的两部经典作品存在着“互文”关系。这种“互文性”在故事之外构成了一个新的意义阐释空间。通过两组人物白嘉轩 /姚士杰和小娥 /素芳的对比 ,可以阐释前者对后者有意“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误读 意义阐释
下载PDF
西汉策文文体及其源流辨析
4
作者 丁红旗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策文是西汉时期一种重要的文体。西汉中后期,策文趋于成熟,在政治生活中影响日益广泛深入,并形成策文引经据典、文辞雅正、旨归深远之风格。这种风格较多地受到察举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策文 察举制度 风格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作者 高正荣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全球化进程的勃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如良好外部环境的创立;对外交往与合作的促进;有利于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严竣的桃战:国家经济安全面临威胁;国家政治安全也面临威胁。中国特... 全球化进程的勃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如良好外部环境的创立;对外交往与合作的促进;有利于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严竣的桃战:国家经济安全面临威胁;国家政治安全也面临威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为全球化增添内容,就必须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继承中坚持社会主义;在巩固提高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比较与鉴别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在繁荣与发展中弘扬社会主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安全 政治安全 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也说责任编辑的“责任” 被引量:5
6
作者 韩云涛 《中国编辑》 2002年第1期78-80,共3页
之所以用这样一个标题,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编辑“责任”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人们对“责任编辑”四个字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但实际上,许多人——甚至责任编辑本人,对“责任编辑”的内涵及责任范围并不清楚:有的人把它看做一种荣誉甚... 之所以用这样一个标题,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编辑“责任”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人们对“责任编辑”四个字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但实际上,许多人——甚至责任编辑本人,对“责任编辑”的内涵及责任范围并不清楚:有的人把它看做一种荣誉甚至官衔;有的人则仅把它看做书刊版权记录的一个组成部分,例行公事而已;有的人虽然觉得责任编辑要承担责任,但究竟应负哪些方面的责任并不清楚。其实,“责任编辑”包含两层含义:负责出版物某些工作的编辑人员;编辑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义务)。本文探讨的仍只是责任编辑的责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人员 版权记录 责任范围 编辑职称 图书质量 技术性差错 道德责任 整体策划 传播思想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再论郑玄经学——兼与乔秀岩先生商榷 被引量:2
7
作者 史应勇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80,88,共9页
汉代的经学形态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以经术缘饰政治”到回归经学文本的形态变化和学术取向的变化。郑玄正是这种变化的总结性人物。而近年日本学者乔秀岩对于郑玄经学体系性的解读,颇有新意,即将经学文本的内部一致性、逻辑性作... 汉代的经学形态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以经术缘饰政治”到回归经学文本的形态变化和学术取向的变化。郑玄正是这种变化的总结性人物。而近年日本学者乔秀岩对于郑玄经学体系性的解读,颇有新意,即将经学文本的内部一致性、逻辑性作为解读、训释经典的唯一依据,此所谓“结构主义”。乔秀岩先生给这种“结构主义”的经学诠释取向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经学。而笔者认为郑玄这种颇有“本本主义”倾向的经学解读方式,其意义究竟在哪里,还需认真讨论。以文本为核心的经学诠释和经学的实践性之间的矛盾,是郑玄与王肃的经学争议的关键。本文从郑学的形态背景、体系性、和唯文本与重实践的矛盾三个方面,全新地讨论了郑玄经学的内容、形态、学术取向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经学 体系性 实践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