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蔡晓婷 王留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688-2688,F0003,F0004,共3页
全科医学是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行为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全科医师主要在基层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患者康复、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1-2]。发展全科医学,离不开学科建设,全科医学学科... 全科医学是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行为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全科医师主要在基层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患者康复、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1-2]。发展全科医学,离不开学科建设,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家庭医学 学科建设 学科评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级综合医院 高等医学院校 现状调查 政策分析
下载PDF
叙事医学在全科住培学员培训中的重要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赵青 王留义 +2 位作者 蔡晓婷 刘丰 李玮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7期60-63,共4页
国际经验表明,执行基础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才能有效控制不断上涨的卫生费用和更好地保障居民健康,为此,对全科医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道德规范一直是医疗教育体系的隐性缺失课程,因此,叙事医学从全新的角度为全科医生,乃至整... 国际经验表明,执行基础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才能有效控制不断上涨的卫生费用和更好地保障居民健康,为此,对全科医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道德规范一直是医疗教育体系的隐性缺失课程,因此,叙事医学从全新的角度为全科医生,乃至整个医疗群体诠释了开辟医生整体素质的探索的另一条路径。本文旨在从叙事医学角度出发,将其应用于全科医学学员培养方面,探讨叙事医学与全科医学的交合点,叙事医学对全科医生培养的重要性,为提高全科医生后备人才的素质提供了新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人文 全科 全科医生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启示
下载PDF
医学生选择全科医生职业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永凯 杨珊 王留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252-1256,共5页
实践经验表明,全科医生作为基本医疗保健的主力军,对减轻国家医疗保健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全科医生总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如何招募更多的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 实践经验表明,全科医生作为基本医疗保健的主力军,对减轻国家医疗保健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全科医生总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如何招募更多的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个人背景特征、全科医生职业认知、全科相关经历、职业偏好等4个维度概括了影响医学生选择全科医生职业的相关因素,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从政府、医学院校、基层医疗机构、家庭、个人等5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下得去、留得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 职业选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共病现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元龙 胡倩倩 +4 位作者 史威力 冯娴 黄文博 段贯英 王留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1930-1933,共4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分析其患慢性病共病模式,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共病的患病率差异,为社区老年人群慢性病防控与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1!12月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 目的了解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分析其患慢性病共病模式,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共病的患病率差异,为社区老年人群慢性病防控与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1!12月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年龄≥60岁的接受体检的2506名老年人,通过社区老年居民健康体检报告获得相关信息,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506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7.10%,共病患病率为22.60%,排在前3位的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14.33%)、糖尿病(9.18%)、心脏病(6.23%)。患有2种、≥3种共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7.16%、5.4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合模式的患病人数最多,为58.60%。不同年龄组、性别、血脂、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均产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高,且多种慢性病存在共享危险因素,应针对慢性病的患病特点和共享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慢性病防治及管理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病共病 患病率
下载PDF
成年体检人群定量CT所测体脂肪分布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5
作者 周阳 孙永兵 +14 位作者 乔琦 戚昕 杜亚玮 李中林 邹智 武肖玲 周菁 屈敏 张潇琳 王勇 窦社伟 刘红明 闫峰山 朱嘉栋 李永丽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60,共7页
目的分析成年体检人群定量CT(QCT)所测体脂肪分布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行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所有符合纳排标准的3205例成年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 目的分析成年体检人群定量CT(QCT)所测体脂肪分布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行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所有符合纳排标准的3205例成年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QCT测量其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腹部总脂肪面积、肝脏脂肪含量、腹型肥胖及脂肪肝检出率。根据体重指数18.5~<24.0 kg/m^(2)、24.0~<28.0 kg/m^(2)和≥28.0 kg/m^(2)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1343例)、超重组(1427例)和肥胖组(435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比较3组QCT所测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QCT所测指标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CT对肥胖及脂肪肝的诊断效果。结果肥胖组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腹部总脂肪面积、肝脏脂肪含量、腹型肥胖及脂肪肝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男性,(147.60±46.44)比(104.33±27.68)、(73.46±22.65)cm^(2),(297.46±54.70)比(229.40±53.12)、(159.57±49.68)cm^(2),(445.06±70.24)比(333.73±62.91)、(233.02±61.87)cm^(2),11.30%(7.90%,15.55%)比8.75%(6.50%,11.70%)、6.60%(4.80%,8.70%),100.0%比96.0%、64.0%,92.9%比86.7%、73.3%;女性,(213.96±48.61)比(155.85±35.31)、(107.24±31.01)cm^(2),(185.41±43.88)比(142.48±41.75)、(96.56±36.50)cm^(2),(399.37±68.07)比(298.33±56.86)、(203.80±57.53)cm^(2),9.80%(6.90%,13.30%)%比7.30%(5.05%,9.80%)、5.40%(3.50%,7.20%),96.4%比74.8%、28.9%,87.3%比75.6%、56.5%],且均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男性,r/rs=0.709、0.738、0.831、0.402、0.464、0.225;女性,r/rs=0.798、0.695、0.841、0.416、0.605、0.276)(均P<0.001)。男性体检者基于QCT诊断所得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体重指数诊断所得(86.9%比16.6%),脂肪肝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所得(83.6%比57.1%)(均P<0.001);女性体检者基于QCT诊断所得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体重指数诊断所得(49.3%比8.9%),脂肪肝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所得(65.2%比27.6%)(均P<0.001)。ROC曲线显示,男性体检者以内脏脂肪面积142 cm^(2)为诊断肥胖的截点值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15.8%;以肝脏脂肪含量5.0%为诊断脂肪肝的截点值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9%、25.1%;女性体检者以内脏脂肪面积115 cm^(2)为诊断肥胖的截点值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4%、55.3%,以肝脏脂肪含量5.0%为诊断脂肪肝的截点值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7%、43.2%。结论成年体检人群QCT所测腹部脂肪及肝脏脂肪等指标均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QCT诊断肥胖及脂肪肝的效果优于体重指数及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体格检查 定量CT 体重指数 腹部脂肪面积 肝脏脂肪含量 腹型肥胖 脂肪肝
原文传递
正常体重人群体脂肪分布定量CT研究
6
作者 周阳 乔琦 +15 位作者 孙永兵 戚昕 杜亚玮 李中林 邹智 武肖玲 周菁 屈敏 张潇琳 王勇 窦社伟 刘红明 闫峰山 张弓 朱嘉栋 李永丽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0-415,共6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技术分析正常体重指数(BMI)体检人群的体脂肪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至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1395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5组...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技术分析正常体重指数(BMI)体检人群的体脂肪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至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1395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5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应用QCT测量腹部总脂肪面积(TFA)、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腹部总肌肉面积(TMA)、肌肉脂肪含量(MFC),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Welch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不同性别BMI正常者分年龄段与以上QCT测量指标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VFA与肌少症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VFA与肌少症相关指标中存在线性相关变量的关系。结果BMI正常的体检者TFA、VFA、TMA、SMI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部分年龄段VFA与TMA呈负相关(其中男性分别为18~39岁组:r=-0.351;40~49岁组:r=-0.278;60~69岁组:r=-0.245;女性分别为40~49岁组:r=-0.251;50~59岁组:r=-0.270;≥70岁组:r=-0.391;均P<0.01);与SMI呈负相关(其中男性分别为18~39岁组:r=-0.352;40~49岁组:r=-0.340;50~59岁组:r=-0.266;60~69岁组:r=-0.316;女性分别为40~49岁组:r=-0.240;50~59岁组:r=-0.284;均P<0.001);与MFC呈正相关(其中男性分别为18~39岁组:r=0.342;40~49岁组:r=0.291;女性分别为50~59岁组:r=0.133;60~69岁组:r=0.284;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干扰因素后,无论男女,VFA均与SMI呈独立负相关(男性B=-1.881,t=-6.025,P<0.001;女性B=-0.603,t=-2.887,P=0.004),与MFC呈独立正相关(男性B=1.230,t=4.271,P<0.001;女性B=0.893,t=3.836,P<0.001);男性体检者VFA与TMA呈独立负相关(B=0.263,t=2.478,P=0.013)。结论BMI正常体检人群VFA与TMA、SMI及MFC存在相关性。无论男女,SMI对VFA均存在负向影响,MFC对VFA均存在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体重指数 腹部脂肪面积 腹部肌肉面积 肌肉脂肪含量 肌指数 腹型肥胖 肌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