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两个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患者表型差异机制。方法从两家系成员的外周血中提取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2个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营...目的分析两个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患者表型差异机制。方法从两家系成员的外周血中提取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2个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其中家系1先证者症状明显重于家系中其他患者。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患者均携带COL7A1基因c.6082G>C(p.G2028R)突变,同时先证者及其表型正常的母亲和舅舅还携带该基因致病性剪切位点突变c.7068+2(IVS91)T>G,为首次报道致病突变。家系2先证者携带COL7A1基因c.6081_6082 ins C(p.G2028Rfs*71)突变和首次报道的c.1892 G>A(p.W631X)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结论家系1先证者同时携带2个致病突变可能是其严重临床表型的分子机制;首次报道的COL7A1基因突变丰富了该基因突变谱。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两个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患者表型差异机制。方法从两家系成员的外周血中提取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2个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其中家系1先证者症状明显重于家系中其他患者。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患者均携带COL7A1基因c.6082G>C(p.G2028R)突变,同时先证者及其表型正常的母亲和舅舅还携带该基因致病性剪切位点突变c.7068+2(IVS91)T>G,为首次报道致病突变。家系2先证者携带COL7A1基因c.6081_6082 ins C(p.G2028Rfs*71)突变和首次报道的c.1892 G>A(p.W631X)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结论家系1先证者同时携带2个致病突变可能是其严重临床表型的分子机制;首次报道的COL7A1基因突变丰富了该基因突变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