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区位优势测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伟 孙亚楠 程遂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4,共7页
以我国1056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为例,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区位优势度进行测定与类型细分研究,结果表明:(1)分类型旅游村区位优势度空间差异较大,区域分布的要素指向性明显。(2)综合区位优势度较好及以上的旅游模范村在空间上呈现出沿东... 以我国1056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为例,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区位优势度进行测定与类型细分研究,结果表明:(1)分类型旅游村区位优势度空间差异较大,区域分布的要素指向性明显。(2)综合区位优势度较好及以上的旅游模范村在空间上呈现出沿东部沿海、大城市群及省会主要城市分布的特征;综合区位优势一般村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综合区位优势度较差的旅游村主要分布在秦岭和大巴山中间区域以及大别山以南、武陵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区域;综合区位优势度落后村多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区域。(3)依据区位优势度模型计算结果,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细分为四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村,并根据不同区位优势类型村的特点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模范村 区位优势 测度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黄河水文化——评《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
2
作者 王路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I0005-I0005,共1页
黄河水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黄河流域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是炎黄子孙集体智慧和精神风貌的展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黄河水文化的研究,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水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黄河流域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是炎黄子孙集体智慧和精神风貌的展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黄河水文化的研究,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由程得中、邓泄瑶和胡先学共同编著的《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一书,具体介绍了与水文化有关的历史、哲学、文学、国家政策等,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水文化的内涵和学科体系、水文化与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正文部分具体阐述了治水在构建大一统国家中的具体作用、历代文人墨客对水的吟咏、诸子百家对水的感悟、艺术家对水的刻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发展方针政策等。该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指导教材,也可作为水利系统的培训用书和社会民众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科学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正文部分 文化概论 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水利系统 绪论部分 黄河水文化
下载PDF
浴佛节在中原乡村的传承与嬗变——兼谈浴佛节演剧习俗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3
作者 彭恒礼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2期91-99,共9页
农历四月初八被认为是佛诞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佛教节日浴佛节。浴佛节在三国时期已现雏形,宋元成为民众广泛参与的节日。浴佛节习俗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放生、吃斋、贸易、演剧等习俗,并逐渐从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易会。演剧习俗作为浴... 农历四月初八被认为是佛诞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佛教节日浴佛节。浴佛节在三国时期已现雏形,宋元成为民众广泛参与的节日。浴佛节习俗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放生、吃斋、贸易、演剧等习俗,并逐渐从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易会。演剧习俗作为浴佛节的重要内容,可以从另一视角加强我们对佛教文化与戏剧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浴佛节 庙会 演剧
下载PDF
河南安阳官房剧场及其演剧活动考述
4
作者 李涵闻 彭恒礼 《中华戏曲》 2023年第2期1-21,共21页
官房剧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神庙剧场类型,主要见于豫北太行山区,大约形成于清中叶,它的出现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关。位于豫北太行山区的安阳现存官房剧场数量最多,境内共计六处,其中三处未曾被前人著录;并存数通... 官房剧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神庙剧场类型,主要见于豫北太行山区,大约形成于清中叶,它的出现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关。位于豫北太行山区的安阳现存官房剧场数量最多,境内共计六处,其中三处未曾被前人著录;并存数通戏曲碑刻和舞台题记,部分反映了清代以来官房演剧活动及其特点。这些遗存不仅为研究官房剧场以及清代太行山区村落演剧提供了实物证据,更映射出当地经济、社会及民众生活之情状,具有显著的戏曲文物与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房 古戏楼 古代演剧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古戏台与乡土艺术的空间集聚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恒礼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古戏台是宋代开始出现的戏曲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开始在乡村大量普及。古戏台的出现为乡村提供了新型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围绕古戏台修造和戏曲演出形成了艺术集聚现象。无论是露天戏台还是台上架屋的舞楼,都是高度艺术化的建筑,是乡土艺术... 古戏台是宋代开始出现的戏曲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开始在乡村大量普及。古戏台的出现为乡村提供了新型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围绕古戏台修造和戏曲演出形成了艺术集聚现象。无论是露天戏台还是台上架屋的舞楼,都是高度艺术化的建筑,是乡土艺术空间集聚的结果。戏台上的戏曲搬演加剧了这一过程,促进了物质与非物质、戏曲与其他表演艺术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乡土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古戏台作为高度浓缩的艺术化空间,对生活在其周边的民众产生了重要影响。乡土社会利用艺术集聚产生的审美体验和心理暗示,积极推行乡村教化,维护乡土社会秩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戏台 乡土艺术 空间集聚 戏曲 乡土社会
原文传递
“接丝鞭”非婚俗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恒礼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9-78,共10页
古代戏剧有递丝鞭以招婿的情节,有人认为源于古代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婚俗,此说不确。丝鞭在古代是皇家御用之物,用于标识和彰显皇家近臣身份,并无求婚功能。古代戏剧中的"接丝鞭婚俗"是接丝鞭戏剧化的结果,在金元院本创作过程中... 古代戏剧有递丝鞭以招婿的情节,有人认为源于古代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婚俗,此说不确。丝鞭在古代是皇家御用之物,用于标识和彰显皇家近臣身份,并无求婚功能。古代戏剧中的"接丝鞭婚俗"是接丝鞭戏剧化的结果,在金元院本创作过程中,演员和剧作家出于现实需要,对接丝鞭的内涵加以改造,创造出只存在于戏剧中的"婚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丝鞭 婚俗 金元院本 古代戏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