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前提性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吕世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立场。哲学大众化的真正意蕴是让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思想武器,通过群众的行动实现哲学的理想。哲学要走向大众,就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引导社会进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立场。哲学大众化的真正意蕴是让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思想武器,通过群众的行动实现哲学的理想。哲学要走向大众,就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引导社会进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取向的基本内容和引领社会生活的基本路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主义,不是经验主义,也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对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对时代问题的科学解答,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和积极利用,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只有坚持开放态度、批判精神、实践本性、科学理想,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时代精神 实践取向
下载PDF
“绿蓝”悖论有解吗?——一个哲学的回答 被引量:3
2
作者 姬志闯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8,共5页
古德曼的绿蓝悖论一经提出,便激起了来自逻辑学领域的回应,并给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却在逻辑层面上不约而同地走入了困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绿蓝悖论有解吗”这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绿蓝悖论的代表性解决方案的考察,以... 古德曼的绿蓝悖论一经提出,便激起了来自逻辑学领域的回应,并给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却在逻辑层面上不约而同地走入了困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绿蓝悖论有解吗”这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绿蓝悖论的代表性解决方案的考察,以文本解读为基探寻逻辑解决困境的根源,并借助于对绿蓝悖论的哲学重置,揭示其深层哲学蕴含从而给出一种哲学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蓝悖论 逻辑解决 困境 哲学重置
下载PDF
考茨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6,共6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考茨基较为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并积极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但由于科学实践原则和唯物辩证原则的缺乏,考茨基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存在明显的缺...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考茨基较为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并积极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但由于科学实践原则和唯物辩证原则的缺乏,考茨基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存在明显的缺陷。探究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阐发中的积极之处和缺陷,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流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茨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知识经济概念的哲学辨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志生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5,共5页
在对知识经济概念的界定中,知识经济与知识、高科技产业与经济形态存在较为复杂的内在关系,同时在把知识简单纳入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相应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题。知识经济是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 在对知识经济概念的界定中,知识经济与知识、高科技产业与经济形态存在较为复杂的内在关系,同时在把知识简单纳入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相应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题。知识经济是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论地位;知识经济并不能简单化为高科技产业,更不与传统产业相对立;从社会的历史维度看,知识经济是一种在本质上有别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人类社会的新形态和新的发展阶段;在把知识纳入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真正的动态分析,并非简单地在静态范式内引入动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知识 高科技产业 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4-1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理论 哲学思想 社会经济
下载PDF
马克思关注现实的哲学维度
6
作者 吕世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7,共3页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 追问 存在 根据 自身 黑格尔 现实 学科门类 寻找 超越
下载PDF
从认识论的现代转向看《哲学概论》的问题转换与课程改革
7
作者 姬志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2-85,共4页
回答"哲学是什么?"历来被视为《哲学概论》课的核心任务,但这个知识论的任务设定却因为单一"知识"性的结果追问而在实际教学中流于一种对所谓哲学本质的教条性描述,并因此而放逐了哲学本身。而认识论从"知识&q... 回答"哲学是什么?"历来被视为《哲学概论》课的核心任务,但这个知识论的任务设定却因为单一"知识"性的结果追问而在实际教学中流于一种对所谓哲学本质的教条性描述,并因此而放逐了哲学本身。而认识论从"知识"到"理解"的现代转向,则蕴含了"哲学何以是?"这个过程性追问作为《哲学概论》核心任务的应然性,进而为《哲学概论》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转向 问题转换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哲学与人的超越性现实
8
作者 平成涛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对哲学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对现实的思考。哲学所给人的是巨大的智慧,这使得人用一种"超越性"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眼前的现实。于是,哲学视阈下的现实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把哲学作为第一知识来考察... 对哲学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对现实的思考。哲学所给人的是巨大的智慧,这使得人用一种"超越性"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眼前的现实。于是,哲学视阈下的现实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把哲学作为第一知识来考察,就像哲学对人的"终极关怀"一样,我们自身也需要用"终极关怀"的眼光来对待哲学。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向前一步来反观现实,然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现实 超越性 现实虚假性 自由
下载PDF
一种避免“蕴涵怪论”的可行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霍书全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1-34,共4页
"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是困扰经典逻辑的语义问题,在解决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严格蕴涵和相干蕴涵,出现了模态逻辑和相干逻辑。模态逻辑中仍然有"严格蕴涵怪论"。相干逻辑避免了"蕴涵怪论",但把一些有效的推理... "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是困扰经典逻辑的语义问题,在解决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严格蕴涵和相干蕴涵,出现了模态逻辑和相干逻辑。模态逻辑中仍然有"严格蕴涵怪论"。相干逻辑避免了"蕴涵怪论",但把一些有效的推理形式排除在外,还具有不可判定性。"蕴涵怪论"是由于对推理关系进行形式化(数学化)引起的,因此,我们可以抛开形式系统来寻找一种方法避免"怪论"。本文将给出一个消除"蕴涵怪论"的可行方法———欧拉图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蕴涵怪论” 经典逻辑 非经典逻辑 形式化系统 推理
下载PDF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学道统谱系的衍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04,共5页
"道统"由中唐时期的韩愈正式提出,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内容。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家道统观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从尧、舜到韩愈的儒学道统谱系正式确立了。随着这一正本清源过程的完成,儒家思想的脉络基本理清,正统观念... "道统"由中唐时期的韩愈正式提出,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内容。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家道统观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从尧、舜到韩愈的儒学道统谱系正式确立了。随着这一正本清源过程的完成,儒家思想的脉络基本理清,正统观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衍生出皮日休的"师儒道统",陆龟蒙、朱阅、林慎思的"融合道统",司空图的"致用道统",牛希济的"文章道统"等,不同的道统谱系反映了唐末五代十国儒学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 五代十国 儒学 道统谱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与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世荣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6,126,共5页
一、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 反思西方哲学的历史,这一哲学不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1.哲学追求“自由”与实现“自由”途径的矛盾西方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成为“自由思想”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一、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 反思西方哲学的历史,这一哲学不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1.哲学追求“自由”与实现“自由”途径的矛盾西方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成为“自由思想”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认取哲学为惟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学术。”(亚里士多德,第5页)黑格尔也说过:“哲学的出现属于自由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西方哲学 马克思哲学 困境 亚里士多德 变革 自由学术 内在矛盾 自由思想
原文传递
试论马克思把握社会的实践精神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2-1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实践 哲学形式 社会关系
下载PDF
20世纪的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宏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20世纪意识形态的运演突出地表现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较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颠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依托强大的经济力量以普世性文化的面目向全世界扩张,而马克思主义者在抗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却步入了历史... 20世纪意识形态的运演突出地表现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较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颠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依托强大的经济力量以普世性文化的面目向全世界扩张,而马克思主义者在抗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却步入了历史所带来的困境。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未因此而沉寂。马克思主义因其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文化
下载PDF
源初境域和意义显示——海德格尔早期对“世界”的解释
14
作者 曾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5,共7页
"世界"问题作为现象学的基本课题,是海德格尔在探讨存在意义道路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其前期的基础存在论中,海德格尔把存在问题回溯到源始的经验世界中,而在意蕴状态下照面的"世界"实际上是"存在"向... "世界"问题作为现象学的基本课题,是海德格尔在探讨存在意义道路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其前期的基础存在论中,海德格尔把存在问题回溯到源始的经验世界中,而在意蕴状态下照面的"世界"实际上是"存在"向我们显现出来的意义整体,存在的意义起源于生命的源始境域———世界。海德格尔借助解释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性生命的解释,使"世界"作为一个关联意义的整体形式地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象学 存在 世界 生命经验 形式显示
下载PDF
从康德到实用主义--罗尔斯的理论变异及其形而上学的消解
15
作者 姬志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9,共6页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通过对社会契约的纯粹理论假设式利用,建构了一个正义论体系。但是,其理论自身的不融贯及其所表现出的康德气质,旋即遭到了来自自由主义阵营内外的各种批评。这促成了罗尔斯在《正义论》后的一系列论文和《政治自...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通过对社会契约的纯粹理论假设式利用,建构了一个正义论体系。但是,其理论自身的不融贯及其所表现出的康德气质,旋即遭到了来自自由主义阵营内外的各种批评。这促成了罗尔斯在《正义论》后的一系列论文和《政治自由主义》中,对其早期理论进行重新诠释、修缮并建构了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笔者认为,在《正义论》之后,罗尔斯的一系列理论变异,呈现出了一种从康德到实用主义的转向,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思想的比较研究对这种转向给予探讨和说明,并为罗尔斯的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康德 实用主义 转向
下载PDF
列宁对辩证法的创造性应用
16
作者 吕世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9,共3页
在马克思逝世 12 0周年之际 ,回望一个多世纪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出场路径 ,这不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史问题 ,而且是一个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具有启迪意义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实质上是一个坚... 在马克思逝世 12 0周年之际 ,回望一个多世纪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出场路径 ,这不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史问题 ,而且是一个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具有启迪意义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实质上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解放。因此 ,我们组织了一批专题文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以此一方面唤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辩证法 创造性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路径 哲学思想
下载PDF
胡克思想轨迹的澄清及其定位的再认识——兼谈胡克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当代意义
17
作者 姬志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0,共5页
在对悉尼·胡克的研究中,无论是对其思想轨迹还是对其思想的定位及评价,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模糊和误解。事实上,厘清胡克的思想轨迹,对于澄清对他的误解和不科学的定位与评价,以至对当代马克思研究的方法论价值,都有重... 在对悉尼·胡克的研究中,无论是对其思想轨迹还是对其思想的定位及评价,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模糊和误解。事实上,厘清胡克的思想轨迹,对于澄清对他的误解和不科学的定位与评价,以至对当代马克思研究的方法论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克 马克思 思想轨迹 方法论意义
下载PDF
“绿蓝”:何种语义?——基于“新归纳之谜”的提出语境和旨趣
18
作者 姬志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自古德曼提出著名的"绿蓝(Grue)悖论"后,便激起了各种各样的"绿蓝"言说。仅就"绿蓝"谓词的语义,便有基于各种理解基础的不同解释。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绿蓝"?事实上,对"绿蓝"本真... 自古德曼提出著名的"绿蓝(Grue)悖论"后,便激起了各种各样的"绿蓝"言说。仅就"绿蓝"谓词的语义,便有基于各种理解基础的不同解释。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绿蓝"?事实上,对"绿蓝"本真语义的合理析定,不仅直接关乎到对"绿蓝悖论"的理解和解决,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古德曼"绿蓝悖论"的最终旨趣的理解。同时,也会在间接意义上为我们正确解读"新归纳之谜"及其深层哲学内涵提供方式和路径上的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蓝” 语义 语境 “新归纳之谜”
下载PDF
身体感知与符号资本:数字媒介如何参与组建生存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维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6,共7页
建基于数据主义之上的媒介化空间在人的亲在性生活世界之外另构了离身性的虚拟世界,理解该世界的关键在于理解身体与符号的关系。符号一方面源于身体却无法刺破其混沌性,另一方面又因组建世界而成为历史存在之根源。符号的这种“二重性... 建基于数据主义之上的媒介化空间在人的亲在性生活世界之外另构了离身性的虚拟世界,理解该世界的关键在于理解身体与符号的关系。符号一方面源于身体却无法刺破其混沌性,另一方面又因组建世界而成为历史存在之根源。符号的这种“二重性”在话语的权力性与本真性矛盾中衍生出媒介的“二重性”:既组建在世结构又受制于结构中的权力机制。而在后人类与后身体的语境下,媒介作为一切符号资本的话语集合,已越过身体自足的空间界线并将其异化为信息等价物。这种符号资本主义的媒介异化、数智拜物教式的技术沉沦本质上是一种身体殖民,它在背离身体的同时也抽空了其自身得以成立的前置逻辑。从作为权力话语的“符号资本”回归到组建世界的“知觉符号”,并还原至身体的混沌性与含糊性,才是后人类尤其后身体理论的真正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感知 符号 媒介 存在 后身体
下载PDF
以善制善——莱辛对近代社会契约论的扬弃
20
作者 陈联营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49-55,共7页
莱辛认为,西方近代社会契约论包含着三重困境,即契约的稳固性与政治生活之变动性之间的冲突、维系共同体内部团结的力量与分割诸共同体的力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共同体内在的分裂趋势。针对这三重困境,莱辛将人性的完善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 莱辛认为,西方近代社会契约论包含着三重困境,即契约的稳固性与政治生活之变动性之间的冲突、维系共同体内部团结的力量与分割诸共同体的力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共同体内在的分裂趋势。针对这三重困境,莱辛将人性的完善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状态。初级的人性完善状态即初级道德是就特定共同体而言的具体德性如爱国、诚信、公正、虔诚以及对习俗的遵从等,正是它们既维系着共同体的团结,又在共同体之间造成对立。终极道德即基于人的理性本质而成就的德性本身,它将所有人看作平等的人格,超越了所有有限的人类共同体。站在终极道德立场上的人们必须用终极道德的善去守护和制约初级道德中的诸善,而由于他们无法在任何共同体中显现,所以他们就构成了一个隐性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论 初级道德 终极道德 隐形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