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教学组织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为例
1
作者 丁志伟 赵威 余九月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3期40-43,共4页
首先,从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基层教学组织来源追溯,总结30年来的发展变化、名称变革以及到如今获批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新局面。其次,从专业建设与基层改革相结合、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相融合、创新实践与学生竞赛相结合、队伍成长与名... 首先,从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基层教学组织来源追溯,总结30年来的发展变化、名称变革以及到如今获批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新局面。其次,从专业建设与基层改革相结合、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相融合、创新实践与学生竞赛相结合、队伍成长与名师培育相结合、专业建设与一流学科相结合五个方面总结其改革创新经验。再次,从特色和不足两个方面总结其发展的亮点和改进的方向。最后,从师资队伍、国际交流、科学研究、支撑平台和组织管理五个方面提出未来规划建设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与城市科学系 基层教学组织 制度改革 创新发展 规划建设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子的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区划分析
2
作者 任书欣 蔡勤学 +4 位作者 李国勇 孔云峰 刘银占 雷宏军 宋宏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6,共11页
【目的】对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进行准确区划将对我国土栖性白蚁危害的精准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数学模型,结合影响土栖性白蚁分布的环境因子,探析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区划。【方法】遴选影响白蚁分布的温度... 【目的】对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进行准确区划将对我国土栖性白蚁危害的精准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数学模型,结合影响土栖性白蚁分布的环境因子,探析中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区划。【方法】遴选影响白蚁分布的温度、降水量、湿度、土壤pH值等环境因子,利用迭代局部搜索算法(iterative local search, ILS)创建中国土栖性白蚁区划模型。【结果】ILS区划模型分区结果与实际的土栖性白蚁分布较为符合,将我国土栖性白蚁密度依次从南至北分为高密度区(D3)、中密度区(D2)和低密度区(D1)。D3最北分界线,东起江苏南京,经安徽芜湖、湖北麻城和沙市、贵州凤岗、四川宜宾,西至云南香格里拉。其北界线基本上沿长江中下游。D2最北分界线,东起江苏盐城,经安徽阜阳、河南驻马店、陕西商州、甘肃成县,西至四川廉定。其北界线东部大致沿淮河形成最后端凸起的曲线。D1最北分界线,东起山东东营,经河北邯郸、山西长治、甘肃华亭和合作、青海玉树,西至西藏日喀则,其北界线基本上沿黄河下游北上,形成一条中间凸起的曲线。【结论】我国土栖性白蚁地理分布已跨过黄河,总体密度呈南多北少和东多西少的特点,从南到北大体以长江、淮河、黄河等自然地理分界划分为高、中、低3个密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栖性白蚁 空间分布 区划 分区 ILS算法
下载PDF
河南某高校不同环境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颜颜 曹佳晨 +4 位作者 张浩杰 卢希昊 郭慧敏 王少博 王洪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68-3380,共13页
探讨高校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情况对于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某高校为研究对象,采集宿舍、图书馆和教学楼等室内44个灰尘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含量,运用污染负荷... 探讨高校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情况对于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某高校为研究对象,采集宿舍、图书馆和教学楼等室内44个灰尘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含量,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程度,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开发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当地灰尘重金属背景值;教学楼的Pb、Cu、Ni的平均含量较高,Cr、Zn在图书馆含量较高,Cd宿舍区含量较高.教学楼的污染负荷指数最高,属于重度污染,图书馆和宿舍楼为中度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为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均为较高生态风险,其中Cd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不同环境室内的非致癌风险值为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总致癌风险值大小为图书馆>教学楼>宿舍,均不存在健康风险;Cr是最主要的非致癌因子(65.4%)和致癌风险因子(98.96%).本研究揭示了高校不同环境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情况、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状况,为高校室内不同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室内灰尘 重金属 生态健康风险
下载PDF
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教学中融入尺度思想的探索
4
作者 张广花 秦耀辰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6-59,共4页
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和培养中学地理师资的任务。为加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采取乡土地理展示、区域地理研究、室外地理调查或考察以及世界地理分析等专题探究的方式,... 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和培养中学地理师资的任务。为加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采取乡土地理展示、区域地理研究、室外地理调查或考察以及世界地理分析等专题探究的方式,尝试在中国地理课程教学中融入体现尺度思想的、不同等级的区域探究案例。经实践,该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与能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教学探索,本文提出了选取典型区域案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尺度转换与归纳总结、强化思政育人等有效融入尺度思想的教学建议,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 尺度思想 尺度转换 案例教学 认知迁移
下载PDF
污染物胁迫及环境条件改变对拟南芥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成丽 李小龙 +4 位作者 张浩杰 鲍金铭 马嘉玉 闫帅腾 荆杰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拟南芥生长周期短,基因组简单,对其根系的相关研究可为研究污染物和外界条件胁迫对其他植物的毒害作用及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污染物胁迫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将会影响拟南芥根系的正常生长。因此,拟南芥根系在胁迫环境中所作出的应激反应... 拟南芥生长周期短,基因组简单,对其根系的相关研究可为研究污染物和外界条件胁迫对其他植物的毒害作用及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污染物胁迫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将会影响拟南芥根系的正常生长。因此,拟南芥根系在胁迫环境中所作出的应激反应和响应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进展。本文分别从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环境条件改变三个方面,综述了拟南芥根系发生的不同应激反应及其机制,发现拟南芥根系在面对不同胁迫环境时的响应不尽相同:1)较低浓度的金属离子会促进拟南芥根系的生长发育,反之,则会抑制根系的生长发育。2)有机污染物对拟南芥根系的影响普遍是抑制的,致使其主根长度降低,侧根数量减少。3)外界条件胁迫发生时则相对复杂,不同外界条件干扰拟南芥会发生不同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根系生长 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环境条件改变
下载PDF
基于地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多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平顶山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于长立 秦耀辰 +3 位作者 赵玉明 黄芳 鲁迪 韩晓飞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70-76,共7页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指出中学地理骨干教师需具备并践行育人能力、教学能力和发展能力3种一级能力以及29种二级能力,该实践能力体系能够有力支撑“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明确了地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类型及培养目标;以地理师...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指出中学地理骨干教师需具备并践行育人能力、教学能力和发展能力3种一级能力以及29种二级能力,该实践能力体系能够有力支撑“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明确了地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类型及培养目标;以地理师范专业课程模块化培养为导向,重构实践能力支撑体系,指出实践能力具有多模块多层次特征,培养需遵循教育规律,设置前后衔接、阶梯式递进的多个环节,实践课程类型应满足实践环节培养要求,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特点,并构建了全过程、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 高校地理师范生 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瑞明 赵荣钦 +6 位作者 焦士兴 李小建 肖连刚 谢志祥 杨青林 王帅 张慧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0-964,共15页
【目的】探索不同乡镇和灌溉模式的农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揭示农业水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组合特征差异,为农业灌溉模式优化、水资源与能源节约以及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遥感影像、气象数据、统计资料和问卷... 【目的】探索不同乡镇和灌溉模式的农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揭示农业水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组合特征差异,为农业灌溉模式优化、水资源与能源节约以及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遥感影像、气象数据、统计资料和问卷调研等多源数据,对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灌溉模式(雨养为主的灌溉模式,PI模式;地表水灌溉为主的灌溉模式,SWI模式;引水灌溉工程为主的灌溉模式,WDI模式;地下水灌溉为主的灌溉模式,GI模式)下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1)2018年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均值为15.05 kg·t^(-1),并呈现出由西向东波动下降和从北向南减少的空间分布格局。碳排放强度高(>20.64 kg·t^(-1))的乡镇主要集中在西部高海拔地区,碳排放强度低(<13.76 kg·t^(-1))的乡镇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2)4种灌溉模式中,冬小麦单位产量灌溉碳排放强度最高的是PI模式(22.22 kg·t^(-1)),最低的是SWI模式(11.05 kg·t^(-1))。(3)平均海拔与有效降水量对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分别达到49%和39%,是影响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同一驱动因素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能源消耗对WDI模式下的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力最强,土地投入强度在GI模式下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此外,不同驱动因素交互作用后具有双因子增强效应和非线性增强效应。【结论】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灌溉模式差异,PI模式的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最高,WDI模式的碳排放量最高。平均海拔与降水是主导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则是不同灌溉模式下灌溉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乡镇尺度 灌溉模式 冬小麦 碳排放强度 驱动因素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景村协同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8
作者 蒋凯伦 胡玉洁 +2 位作者 陈准 陈太政 王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97-105,共9页
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案例区,运用空间数量关系和空间质量关系模型定量分析A级景区与特色村镇空间关系,并基于交通通达度、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A级景区与特色村镇协同发展特征与机制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在数... 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案例区,运用空间数量关系和空间质量关系模型定量分析A级景区与特色村镇空间关系,并基于交通通达度、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A级景区与特色村镇协同发展特征与机制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在数量关系上,河南省特色村镇与A级景区之间的数量空间关系整体较为显著;在质量空间关系上,特色村镇与A级景区质量空间协调度处于基本协调水平,二者质量空间耦合关系处于良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协同发展关系上,交通通达度、旅游经济、河流等对特色村镇与A级景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村镇 A级景区 空间关系 协同发展 河南省
下载PDF
南北过渡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9
作者 王靖钰 李国栋 +6 位作者 任晓娟 张曼 李鹏飞 孙雪健 赵晴涛 王龙升 龚云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243-6253,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碳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2011—2020年利用涡度相关法开展了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和环境要素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Reco)、总初级生态生产力分别为-788.13 gC m^(-2) a^(-1)、1074.14 gC m^(-2) a^(-1)、1862.27 gC m^(-2) a^(-1),该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其固碳能力与相近纬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持平,并高于针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等其他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10年间,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固碳能力有所增强。影响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与太阳辐射,气温(Ta)、净辐射(Rn)、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与生态系统碳生产力和GPP呈显著正相关(P<0.001),Reco与Ta和Rn呈显著正相关(P<0.001)。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估算、碳循环过程模拟提供观测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碳汇效应 涡度相关法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大别山
下载PDF
2010—2020年中国市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状态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何志远 杨振凯 +2 位作者 丁志伟 王世鹏 李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40-5058,共19页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平衡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构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市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平衡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构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市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领先,成渝、中部地区中等,西南、西北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特征;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多点开花”的分布特征。(2)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皆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且以HH、LL区分布为主。其中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LL区主要在西部地区集中分布,大范围低值集聚态势明显,反映出该地区城镇化有待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显著HH区主要在东南地区集中分布,显著LL区主要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反映出广大西部和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欠佳。(3)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两大系统之间的磨合作用持续向好,轻度失调及以下协调发展类型的城市数量不断下降,整体迈入转型发展阶段。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整体的耦合协调度水平高于内陆地区。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看,在研究期总体上呈均衡发展状态,但是有向生态环境滞后型发展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南-北差异化格局,2020年生态环境滞后型南北方城市之比为4∶6。(4)从影响因素看,城镇化状态、城市和谐状态、城市总体生态状况、城市对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程度、城市绿色低碳建设程度以及水资源利用情况这几个方面均有重要解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中国
下载PDF
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的发育水平、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霍雪晨 马芳芳 丁志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基于河南省粉丝量20万以上的抖音农村网红数量、粉丝量、直播带货等数据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位序-规模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的发育水平、空间差异并解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 基于河南省粉丝量20万以上的抖音农村网红数量、粉丝量、直播带货等数据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位序-规模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的发育水平、空间差异并解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抖音农村网红发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高水平区在洛阳—商丘形成条带状集聚区,中低水平区围绕高水平区扩散,主要分布在南阳、驻马店、安阳;发育水平排名前10%的网红大多集中分布在郑州、开封、洛阳、商丘,并且这些网红的带货能力、视频支撑力与粉丝粘性均处于领先地位。(2)从位序-规模特征看,拟合曲线属于接近首位型的类型且“翘尾”现象明显。“头部城市”数量少但影响作用强,“中部城市”数量虽较多但影响力不及“头部城市”。(3)从空间分布看,农村网红数量高水平区分布在开封、商丘、周口和平顶山;济源和漯河两地的农村网红数量在全省均呈相对落后的格局。此外,在空间关联格局方面,农村网红数量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且在商丘形成显著高-高集聚区。(4)从影响因素看,政府支持力度、科技文化水平、互联网环境支撑和电商发育水平对农村网红的发育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网红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抖音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水土保持投资对农业经济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仪媛 张乐涛 +2 位作者 王清源 何梦真 郑泽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投资状况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农业经济的影响,可为区域后续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2009—2020年水土保持投资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D函数、景观格局指数、当量因子法等,研究...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投资状况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农业经济的影响,可为区域后续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2009—2020年水土保持投资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D函数、景观格局指数、当量因子法等,研究了水土保持投资驱动下的农业经济增长、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结果]2009—2020年,河南省水土保持投资在农业领域的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ROI)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投资效率逐年下降,在2018年下降至最低值。ESV,TA,PD和COHESION与ROI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林草斑块景观连通性、聚集度降低,破碎化程度加剧。ESV的变化以2012年为转折点呈先减后增趋势,其中2012—2017年增长最多,年均增加8.42亿元。空间上,结合等高线和自然地貌分区的边界连接成一条“人”字形曲线,景观格局和ESV均沿此线发生变化,各分区内部保持较强一致性。[结论]水土保持投资对改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的作用逐渐超过其在农业领域创造经济价值的作用,优化投资配置可以更好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投入产出比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典型城市寺庙灰尘重金属健康风险及来源解析
13
作者 朱铭 王佩珺 +4 位作者 吴梦怡 吴姗珍 刘雨凡 魏亚飞 刘德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3-1402,共10页
以新乡市贾湾泰山庙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寺庙地表灰尘中8种重金属元素(Hg、As、Cr、Ni、Cu、Zn、Cd、Pb)浓度,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与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寺庙地表灰尘中除As外的7种重金属元素存在空间变异情况,浓度超过豫境平原... 以新乡市贾湾泰山庙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寺庙地表灰尘中8种重金属元素(Hg、As、Cr、Ni、Cu、Zn、Cd、Pb)浓度,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与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寺庙地表灰尘中除As外的7种重金属元素存在空间变异情况,浓度超过豫境平原南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各采集点位Cu浓度土壤背景值超标率达91.03%,Ni平均浓度超标率达151.1%。地表灰尘重金属对儿童与成人的潜在致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标准值,Cr和Pb为主要非致癌因子。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对儿童健康风险高于成人,手—口摄入为主要的接触途径。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随距炉心梯度的增加先增后减,最高值普遍位于20 m梯度处。正定矩阵因子分析表明,地表灰尘中Hg和Pb主要来自建筑油漆污染,Cr、Cu、Ni、Zn主要来自寺庙燃香污染,Cd和As主要来自农业种植和畜牧活动。寺庙燃香污染源作为主要污染贡献源占比达40.96%,农业畜牧污染源占比达37.40%,寺庙建筑污染源占比达2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分类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3个乡镇为例
14
作者 杨宇豪 乔家君 +2 位作者 王卫雯 朱肖勇 敦英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类村庄的划分阈值。结果表明:(1)利用“先评价、后分类”的分类体系,分类结果相对合理,证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研究区地处平原,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极小,影响村庄类型的主要因素集中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3)村庄类型的主体为整治改善类村庄,此类村庄的发展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多源数据 河南省封丘县
下载PDF
黄河故道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宁 蔡永兵 +1 位作者 邬方莉 李元征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黄河故道兰考至商丘段区域1992-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不透水面、海拔4方面定量揭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2-2020年间研究...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黄河故道兰考至商丘段区域1992-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不透水面、海拔4方面定量揭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2-2020年间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在时间尺度上,区域RSEI均值由1992年的0.538上升至2020年的0.683,呈持续好转态势.在空间区域上,生态质量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乡交错带.各生态等级的重心转移波动明显,反映黄河故道区域生态环境不稳定.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受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故道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黄河故道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概念教学探究——以“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为例
16
作者 王晨 张广花 《地理教育》 2024年第10期29-33,共5页
地理概念是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内容、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深度学习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的本质,形成知识体系,发展高阶思维。本文在分析深度学习理论和地理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地理概念深度... 地理概念是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内容、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深度学习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的本质,形成知识体系,发展高阶思维。本文在分析深度学习理论和地理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地理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路径,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为例,按照“知现象—析原因—悟意义”的逻辑顺序进行案例设计与说明,并提出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地理概念 教学设计 区域
下载PDF
红色精神传承视域下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地理研学实践活动设计
17
作者 卞荷雨 丁志伟 《地理教育》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红色研学实践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旅游业升级、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和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革命老区大别山六安市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地理核心素养和红色精神的培育为终极目标,确定“行走大别山,重温红... 红色研学实践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旅游业升级、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和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革命老区大别山六安市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地理核心素养和红色精神的培育为终极目标,确定“行走大别山,重温红色路”为研学主题,提出“认知、思维、实践、情感”四维研学目标,围绕主题对研学思路、研学路线、研学内容、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期推动地理实践教学与传承红色精神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研学 红色精神 大别山革命老区
下载PDF
初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18
作者 张轶贤 耿鹏旭 +1 位作者 孙建国 彭剑峰 《科技风》 2024年第3期36-38,共3页
本文在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测试(学生)及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现状(教师)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在当前地理空间思维教学中,无论是在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 本文在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测试(学生)及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现状(教师)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在当前地理空间思维教学中,无论是在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以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反馈与学生自我修正
19
作者 赵越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7期96-99,共4页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高校英语课堂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其中,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和策略;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师的指引开展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反馈与学生...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高校英语课堂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其中,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和策略;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师的指引开展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反馈与学生自我修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反馈 学生自我修正
下载PDF
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的郑州市“三生空间”模拟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昕彤 翟石艳 +3 位作者 王铮 刘欢 陈静 朱悦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225-6242,共18页
本文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分析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采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准... 本文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分析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采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准,结合自然发展情景、生产优先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三种情景,模拟2035年“三生空间”格局发展,并计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贡献率。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郑州市生产空间占地面积持续下降,生活空间不断增加,生态空间先增加后减少。(2)201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3097持续降至0.3058,低质量区域不断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的缩小,以及其他和水域生态用地被占用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3)自然发展情景下,生活空间存在扩张趋势,而生产和生态空间却不断下降,而生产优先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活空间缩减,生产和生态空间不断上升。(4)三种情景中,生态保护情景下郑州市203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最高,且在该情景下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研究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将有利于优化现有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 生态环境效应 郑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